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不显著因素内在机理,提高发展速度

重视不显著因素内在机理,提高发展速度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均科学事业费明显下降,东三省从科技创新重点省份已经出现明显的衰退,现代化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人才资源分布结构不尽合理,流失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种现象,东北地区应该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需要在科学事业费投入和人才流动机制方面多做工作,突破地域之间的各种障碍和人才交流中的各种限制。

重视不显著因素内在机理,提高发展速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各区域的经济制度的变化和市场化进程有了较大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对省际的差异并没有体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这就需要在现有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加快市场化进程。深化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确保公有、非公有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也是加快市场化进程的需要;其次,可以在各区域构建全面的市场体系,加强各区域市场的横向合作;最后,根据各区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构建合理的市场环境,保证资源优化配置运作。各区域为吸引投资、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必须创造良好的民间资本和外资的投资环境。现阶段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国外投资已从东部传统发达地区——珠三角长三角转移,由沿海发达地区向周边地区和内陆地区转移。有些地区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起到显著作用,考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投资环境与资金短缺的现状,需要政府在相关地区引入外资方面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如采取有差别的投资政策或形成投资激励机制。对经济落后地区除了靠资本的投入以外,还需要提高自身资本边际回报率,加强资本积累能力。

科学事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现代化程度的度量,落后的科技水平将导致地区整体人口文化素质的低下,劳动者素质不高最终将导致产业的科技支撑薄弱。[9]科学技术对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科学事业的发展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提高了我国人口的素质。人才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各地区政府应该将科学事业看作一种产业,加大科技事业费用的投入。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人才这种特殊的资源,科学事业的发展伴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人力资本需要在特定条件下转化为生产力,各区域需要提供良好的人才制度环境,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减少人才流失。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合理的人才配置和激励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中部崛起”的政策推动了中部地区人才流动机制,政策的实施、资本的投入都引导了人才的流向;对于中部地区而言,需要合理开发使用刺激人才、提升上升空间的人才制度,留住人才。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科学事业费变化不大,对于这两个地区而言,首先要加大科学事业的投入,并且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依靠吸引人才的方式提高其科技水平。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均科学事业费明显下降,东三省从科技创新重点省份已经出现明显的衰退,现代化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人才资源分布结构不尽合理,流失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种现象,东北地区应该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需要在科学事业费投入和人才流动机制方面多做工作,突破地域之间的各种障碍和人才交流中的各种限制。

【注释】

[1]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45-47.

[2]白雪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第一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45-48.

[3]蔡昉,都阳.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J].中国工业经济,2001(02):49-54.

[4]茶洪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种理论:非均衡协调发展[J].学术月刊,2008(10):71-77.(www.xing528.com)

[5]白雪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56-58.

[6]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04):26-40.

[7]陈红霞,李国平,张丹.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及其优化整合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11):74-79.

[8]冯长春,曾赞荣,崔娜娜.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J].地理研究,2015(02):234-246.

[9]郭若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7(18):44-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