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拟资本的内在机理及金融风险

虚拟资本的内在机理及金融风险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现实资本的对立面,虚拟资本的衍生有自身内在的机理。同一张所有权证书反复使用不过是虚拟资本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转手,不能形成新的虚拟资本。这些交易不仅制造了虚拟资本,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究其实质,无非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来制造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的内在机理及金融风险

作为现实资本的对立面,虚拟资本的衍生有自身内在的机理。它的形成与利息资本化、货币资本的扩张、银行准备金的设置以及银行券股票债券的发行有关。第一,虚拟资本形成于期票、汇票、银行券和抵押贷款信用形式。期票、汇票属于商业票据,本身并不是虚拟资本,只有在是空头支票而且被贴现、再贴现的情况下,才成为虚拟资本。银行券可以替代金属货币流通,本身也不是虚拟资本,只有在银行券不代表金属货币、不能兑换金属货币的情况下,才成为虚拟资本。抵押贷款是一种银行信用,如果不能转化为货币,就制造了虚拟资本。可见,签发空头支票、发行没有准备金的银行券、制造价值符号、抵押物没有实际价值等情形下,都有可能制造虚拟资本。根据德意志银行全球策略师桑亚尔(Sanjeev Sanyal)的估算,目前整个全球金融市场的价值大约在294 万亿美元。这其中包括价值69 万亿美元的全球股市,58 万亿美元的公共债市,60 万亿美元的金融机构债,31 万亿美元的非金融机构企业债,14 万亿美元的证券化贷款和62 万亿美元的非证券化贷款。

第二,虚拟资本形成于资本的借贷关系或信用关系中。货币有两种身份,一是作为货币的货币,它的反复使用无非是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不会形成虚拟资本。马克思曾经批评图克、威尔逊等人对通货与资本之间的混淆。他说:“在他们那里,作为货币的流通手段,作为一般货币资本的流通手段和作为生息资本(英语是moneyed capital)的流通手段之间的区别,是杂乱无章地混淆在一起的。”[14]简言之,流通手段是作为铸币(货币)流通的,而就货币对资本的转移作用来说,不管它是充当购买手段(流通手段)还是充当支付手段,它都是资本。因此,区别事实上是收入的货币形式与资本的货币形式之间的区别,而不是通货与资本之间的区别。二是作为资本的货币,它在借贷关系或信用关系中有可能形成虚拟资本,但与是否反复使用没有必然联系。简言之,虚拟资本不会在反复使用的流通过程产生,这是因为,“流通时间不是资本创造价值的时间,而是资本把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加以实现的时间”[15]

第三,虚拟资本形成于所有权证书、金融衍生产品中。所有权证书本身就是一种虚拟资本,与是否反复转手没有关系。同一张所有权证书反复使用不过是虚拟资本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转手,不能形成新的虚拟资本。利率汇率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通过交易,可以产生不同的杠杆效应,因而多被放大交易量。这些交易不仅制造了虚拟资本,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据统计,同2004 年相比,2007 年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量提高了69%,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2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BIS)对比2010 年4 月和2013 年4 月的调查数据称,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额已达到5.3万亿美元,增长约30%。现在全球金融系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联系紧密。并且其中有价值数十万亿美元的衍生品被绑定在了外汇汇率上,还有价值505 万亿美元的衍生品被绑定在了利率上。这样的金融产品结构蕴含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若有风吹草动,股市、期市、汇市就会产生连锁性反应和震荡。

通过以上衍生路径和机理,虚拟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流通时间,加速资本循环。作为资本在信用制度上的重要创造和成就,虚拟资本可以通过信用形式缩短流通时间,加速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循环。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必然趋势是没有流通时间的流通,而这种趋势又是资本的信用和信用业务的基本规定。”资本在这上面取得的最高成就之一就是虚拟资本,它通过信用创造了新的流通产物。“信用则企图把货币仅仅设定为形式要素;这样使货币对形式转化起中介作用,而本身却不是资本,即不是价值。这是没有流通时间的流通的一种形式。”[16]金融产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大大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拓宽了资本流动范围,极大地推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变革。国际互联网将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场更紧密地链接了起来,金融交易开始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所有的货币和更广泛的金融资产在时时刻刻地迅速流动和相互交换着。信息技术革命改善了金融市场运行环境的质量,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加速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自由化进程,但同时也使价格调整和变动的频率增加、周期加快,使市场参与者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

其次,它可以扩大资本生产规模,制造虚拟购买力。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特征是越来越严重的生产过剩,以致酿成无法自我调节的严重危机。缓解危机的权宜之计包括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等。这些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增加信用头寸和货币供给,其实质是制造虚拟资本,发挥虚拟资本形成虚拟生产的功能。由于虚拟资本的倍增功能和乘数效应,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和资本规模。对个别企业和投资者来说,严重的生产过剩会导致大量的产业资本沉淀在商品资本上,固定资本也处于闲置状态,流动资本的匮乏可能造成企业的倒闭和投资者的破产。然而,膨胀的信用、空头的汇票、滥发的纸币、量化宽松的流动性都可以制造出新的流动资本,使难以为继的资本循环重新启动。(www.xing528.com)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为救市连续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货币政策。所谓的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在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时,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究其实质,无非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来制造虚拟资本。2008 年11 月25 日,美联储正式启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购买1 000 亿美元的房地美、房利美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等政府支持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以及5 000 亿美元由房地美、房利美、吉利美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此基础上,美国接连推出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结果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大。2008 年年初,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尚不足一万亿美元,但是到2014 年10 月底已经超过4.5 万亿美元,短短几年增长超过3.5 万亿美元。如何“瘦身”以回归到正常水平,成为美联储的一大挑战。

再次,它可以促进现实资本配置,实现财富转移。在金融证券市场上,股票和债券的趋势性变动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前景,也反映了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至该企业所属产业受到市场认可的程度。虚拟资本价值的独立运动也和商品市场的价格变动一样,可引导现实资本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移和配置。对于虚拟资本而言,无论部分交换价值的消失,还是价格的跌落,都有利于资本的再生产。危机所引起的资本的破坏意味着价值量的跌落,这种跌落妨碍价值量以后按同一规模作为资本更新自己的再生产过程。这就是商品价格的毁灭性的下降。这时,使用价值没有被破坏。一人之所失,就是另一人之所得。马克思强调:“至于纯粹的虚拟资本(国债券、股票等)的跌价,只要它不导致国家和股份公司的破产,不因此而动摇持有这类证券的产业资本家的信用,从而不阻碍再生产,那么这种跌价就只意味着财富从一些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些人的手里。”[17]

据外媒调查显示,世界财富差距正在持续放大,全世界增加的财富主要是来自上涨的股市和资产的增殖,2014 年73%的个人资产增殖来源于现有资产的增殖,而并非新创的财富或者企业。2015 年6 月,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发布《盈利突围挑战犹存:2015 年全球财富报告》。该报告显示,2014 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从2013 年的1 500万上升到1 700 万人,目前控制着世界个人财富的41%,总计达164万亿美元的资产,较2013 年上升40%。报告同时预期至2019年,全球百万富翁将控制46%的世界财富。目前美国拥有世界最多的百万富翁人数,较去年增长4.7%至690万人。根据BCG的定义,百万富翁指的是家庭拥有可支配流动资产超过100 万美金,例如现金、股票、证券、基金等金融资产,但不包括房地产等固定资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