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审美教育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生态审美教育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审美教育是国际上日渐勃兴的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界对其研究甚少。在中国,最先涉足生态审美教育研究的是丁永祥教授和李新生教授,他们于2004年出版了《生态美育》一书,阐发了生态美育的意义与相关教学内容,对生态美育的现状与未来做了简要分析。且该书出版较早,对国内外最新的生态理论与生态批评、环境美学资源吸纳不够。

生态审美教育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生态审美教育是国际上日渐勃兴的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界对其研究甚少。在国外,与生态审美教育相关的一些理论散见于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The Aesthetics of Environment)、约·瑟帕玛的《环境之美》(The Beauty of the Environment)和艾伦·卡尔松的《自然与景观》(Nature and Landscape)的部分章节中。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美学”与约·瑟帕玛的“积极美学”揭示了生态审美教育的一些特性与内涵,但仍有“人类中心主义”遗痕;卡尔松的“自然全美论”含有敬畏自然之美之意,但有“生态中心主义”倾向,与中国“生态足迹”有限的现实国情不合。

在中国,最先涉足生态审美教育研究的是丁永祥教授和李新生教授,他们于2004年出版了《生态美育》一书,阐发了生态美育的意义与相关教学内容,对生态美育的现状与未来做了简要分析。但对于生态审美教育的哲学基础与理论资源、生态审美教育的特性与范畴以及生态审美教育的模式等,该书均未涉及。且该书出版较早,对国内外最新的生态理论与生态批评、环境美学资源吸纳不够。稍后涉足生态审美教育研究的是滕守尧教授,他在《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一书中提出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理念。该教育模式意在通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多种学科之间的生态组合,通过经典作品与学生之间、作品体现的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社会之间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互补、互动与互生关系,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与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目的。滕守尧教授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改进了传统艺术教育的方法,可作为生态审美教育的一种模式,但该模式缺少生态本体论视域的观照,未将“自然”引入审美教育之维。2010年,曾繁仁出版的《生态美学导论》将生态审美教育作为生态美学的一个范畴,简要论述了生态审美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手段,但他对这一范畴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此外,与之相关的代表性论文有祁海文的《走向生态美育——对生态美学发展的一种思考》、林建煌的《自然陶养、自我化育——论生态美育》、张超的《我国美育的实践困境及生态美育的启示》、丁永祥的《生态审美与生态美育的任务》、方焓的《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和吴素萍的《生态美学的实践走向:语文教育中的生态美育》等。不难看出,这些研究成果只涉及生态审美教育的意义探讨和语文课堂教学操作,生态审美教育的哲学基础、理论资源、审美范畴、教育模式等还有待深入地研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