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产业生态现状综述

国内外产业生态现状综述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国内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中央在多份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工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产业发展虽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与美国和欧洲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国内外产业生态现状综述

(一)国外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

欧盟委员会2020年3月颁布《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自由流动、保护欧盟战略性资产收购指南》,德国政府2020年4月8日宣布修改《对外经济法》,旨在对非欧盟国家投资实施更加严格的审核。美国更是在近几年加大了对中国的技术禁运,不断加长的实体清单不仅影响了中国企业,同时也改变了全球产业链。

综合各国政府对产业链的政策和目前所发生的产业链变革,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产业链格局的变化具有如下趋势:

第一,跨国企业更加注重“三链”融合,并开始向产业链集群方向发展。“三链”指的就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上的各种企业是一个集群,他们之间是互相服务、互相依存的关系。以前,只要掌控资本和技术,跨国公司就可以控制全球的产业链,随着数字技术的全面普及,产业链标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同一标准体系下,产业链聚集为产业链集群,进而向产业生态品牌方向发展。

第二,数据要素逐渐成为产业生态中的基本要素,通过数据交易更容易形成品牌化的产业集群。各跨国企业都非常重视数据在产业生态重构中的作用,并在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随着企业间数据交易模式的成熟,涌现出大量基于数据的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数据交易伙伴间的协同能力,进而形成更加强有力的产业集群品牌。

第三,基于数字技术的平台化、智能化、共享化商业模式加速了产业生态的品牌化。数字技术让产业链标准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执行,从而带来了产业链上的价值重组,进而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体现出平台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特征,并形成了更紧密的产业生态伙伴关系,为产业链品牌、产业生态品牌奠定了基础。

第四,产业链协同创新手段走向数字化,并大大提升了创新效率和效果。面向工业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但有了数字技术,原有的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大量开放、协同创新的新模式,这大大提升了全球产业链的创新效率和效果。

(二)国内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

中央在多份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发达国家的产业链相比,中国在产业链上的主要优势包括:(www.xing528.com)

第一,中国得天独厚的制度优势,为产业链现代化保驾护航。中国拥有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时,超大规模的市场空间,也是形成国民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保障。

第二,中国工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有一定完整性,抗风险能力强,具备建立产业链集群、形成产业生态品牌的良好条件。目前,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各个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形成聚合优势。中国工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第三,中国消费互联网发展基础较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较大。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络,基本完成了消费端的网络化迁移,积累了庞大的消费互联网市场,拥有世界最大的网民群体。此外,“新基建”为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中国产业发展虽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与美国和欧洲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部分产业链的核心技术缺失,存在产业链安全隐患。中国部分产业领域存在核心技术缺失,对外依赖度较高。在高端芯片、高精度装备、国产工业软件等若干领域存在“卡脖子”现象。这些核心技术缺失让中国的大量产业链存在着安全隐患。

第二,中国产业链协同创新不足,制约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中国很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不够紧密、协同研发动力不足,各领域科技创新活动分散封闭的“孤岛现象”突出,存在碎片化问题,尚未形成协同联动、共赢共生的创新生态体系。

第三,中国产业链集群与世界级产业链集群对比短板依旧明显。中国产业链集群与世界级产业链集群(如美国硅谷信息产业集群、英国伦敦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德国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日本爱知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等)差距依旧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