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类大学高等艺术教育问题及改革解决方案

综合类大学高等艺术教育问题及改革解决方案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及艺术教育的深化发展,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艺术学科体系较为规范、门类较为齐全的艺术教育体系。高等艺术教育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其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背后产生的一系列具体而实际的问题。然而,个性自由、散漫是许多用人单位对艺术院校学生的一致评价。

综合类大学高等艺术教育问题及改革解决方案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及艺术教育的深化发展,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艺术学科体系较为规范、门类较为齐全的艺术教育体系。高等艺术教育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其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背后产生的一系列具体而实际的问题。如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完成高等艺术教育服务大众的目的,让高等艺术教育按规律、有计划、有层次地稳步向前发展,成为艺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扩招带来的问题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艺术为社会带来了许多进步,对文化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艺考就成为艺术院校招生的主要形式,而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扩招,使高等艺术教育由专业艺术院校独家承办,转变成由一定艺术教育基础的高校大面积参与开办,以致教育规模急速扩大,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扩招之后的不良效应。

1.扩招之后带来的办学自主权问题

随着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以及国家招生政策的支持,更多的艺术院校获得了自主招生权利。但是,艺术人才的标准往往是定性化的,在艺术类招生考试中,学校习惯于以专业水平高低作为生源优劣来选择,而往往一些专业成绩非常优秀的考生,其文化课成绩却并不理想,甚至于因为文化课分数低而失去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在其他类型普通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日益扩大,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浪潮中,艺术院校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艺术院校招生自主权的问题凸现出来。

2.艺术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下滑

近年来,各地艺术院校频频扩招,不仅艺术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非艺术类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专业,大量招录艺术类专业学生,生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招生指标的大量增加,致使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文化录取分大幅下降。而一些院校更为争抢生源大幅度降低文化成绩甚至专业成绩,这些都使艺术生总体素质急速下滑。

3.艺术类师资短缺成为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瓶颈

扩招使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是艺术类教师的紧缺,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发生巨大变化。全新的教学领域课程内容,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挑战,尤其是新开办的艺术院校,只能靠从艺术团体和专业机构外聘师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没有达到高等艺术教育所必需的学历要求和应有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些已对高等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艺术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消极影响。没有一个稳定的、充满朝气、不断发展进步的艺术师资队伍,艺术教育的发展无从谈起。

(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随着高等艺术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教育的迈进,高等艺术教育在组织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化,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跟上当前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模式更多的仍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上。

1.课程设置随意

专业设置是高等艺术教育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关系着学科体系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艺术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是艺术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艺术教育中,从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的建设过程,是一个结构性的教育工程,相关课程交叉的设置、学科之问的关联、理论结构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都是需要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断归纳总结和完善的。目前,一些艺术院校在进行学院扩大招生的同时,并没有将专业方面的设置与真实的社会需求做紧密的联系,不考虑自身办学条件,盲目设置艺术专业,许多高校对于专业开设的基本标准就是该专业开设所需的门槛低、投入少。在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狭窄、结构不平衡、目标模糊、教学手法单一、教材陈旧等问题,技术性课程设置重于艺术理论课程,学科设置欠科学,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艺术理论素养,不适应产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

2.教育观念落后(www.xing528.com)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社会观念大变革、大解放的时期,也为艺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想和空间。高等艺术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为己任,在艺术人才的培养上应体现各自的特色和学科层次,从单纯专业技能的培养向专业技能基础上的创造和发展演变,注重突出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多元化的实用型人才培养,这样才能为更多的艺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艺术家,为中华民族传承优秀的艺术文化。

然而,一些艺术院校教育观念落伍,仍停留在以技术性为主的精英教育阶段,过分强调表现技术和技巧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未来就业的发展,缺乏突出专业优势面向社会的多元化、实用型人才培养观念,造成艺术人才断层,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平稳健康的发展。

3.培养模式狭窄

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是课程教学,这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模式。曾经单一的艺术学科,在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下,再也不能仅仅以单独的形式存在。现在许多艺术院校的课程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课堂灌输,课后做习题,期末进行考试,根据成绩评奖评优。这种培养模式,一方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容易使学生成为死记硬背的学习机器,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一个艺术家从接触艺术开始,便是接受机械化、模式化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模仿或者重复,那么他所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也会变得机械和刻板。这样的教育不仅制约艺术的发展,也不能对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学生就业渠道单一

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高等艺术教育与各种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和一般艺术人才大量涌向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的时候,期望艺术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然而,个性自由、散漫是许多用人单位对艺术院校学生的一致评价。艺术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差、专业修养不高也成为其在人才招聘市场上求职的阻碍,造成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远远低于国内非艺术类毕业生的平均签约率。

1.毕业生增加与就业岗位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扩招后毕业生人数总量明显上升,而就业岗位却没有同步增长,僧多粥少的局面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另一方面,艺术类大学毕业生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使就业行业受到限制,加之社会对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趋于饱和,社会对艺术类人才需求远远跟不上艺术类招生人数的增长速度,也是导致艺术类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低于非艺术类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率的重要因素。

2.人才传统培养模式与就业渠道脱节

传统的高等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类课程设置没有考虑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以技术训练见长的培养模式又太过于专业化,忽视其艺术教育之特性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普遍性联系。而地方性的演出团体已经逐步与市场机制相融合,逐步过渡发展成为经营性的演出机构,商业行为势必精减人员降低演出成本,这也使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渠道减少。

3.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偏颇

艺术教育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学习过程,不仅学费比非艺术类专业高,学习成本也高,高投入自然期待的是高回报。正是这种思想影响着艺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许多艺术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只希望高工资好工作,过分注重专业对口,毕业时盲目地希望从事与专业对口或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以至于多数艺术毕业生宁可不就业也不选择转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