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中关于信任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育学中关于信任的重要性和影响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然是好学生,这份“信任”也只是暂时的,是随时有可能根据表现予以收回的。纵然学生一直遭遇失败,这种信任仍然存在并且根深蒂固。信任之,则一切尚有可能;不信任,则一切皆无可能。也就是说,无限信任或有限信任甚至不信任,将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对事的信任意味着,教师必须在事务上提出适合学生的标准并苛刻地要求学生,学生能够持续达到目标,则加强信任,反之,则削减信任。

教育学中关于信任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缺乏信任的教室里,教学将成为一场交易:教师领取工资并支付(往往是静态的、机械的)知识,学生支付学费并获得分数。甚至,对相当多厌学的学生而言,这只是教师与父母之间的交易。纵然,在许多时候,这种交易会披上一些诸如“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之类的外衣,但是这种“为了”,是市场交换意义上的“为了”,是片面地视学生及家长为消费者的“为了”,是丧失了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功利主义的“为了”,危害甚大。

在这种功利主义教育背景下,也可能建立信任,但在这里, “信任”的含义是“履行合约”。任何一方“违约”,都有可能招致相应的惩罚。相应的,学生被分为好学生与坏学生,好学生是“值得信任的”,坏学生是“不值得信任的”,不值得信任,必定要持续不断地给予相应的惩罚以使之遵守规矩。纵然是好学生,这份“信任”也只是暂时的,是随时有可能根据表现予以收回的。

这是一种有条件的信任或曰有限信任。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确实经常要使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来赢得老师(也经常包括同学)的信任。

但是教室毕竟不是市场,教育也并非单纯的商业行为。商业活动中,商人可以因为对方违约而放弃交易,但教育活动中,教师却无法也不能够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放弃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同时无条件地信任学生或曰无限信任,一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限信任都必须建立于无限信任这一基石之上。

(一)无限信任与有限信任

什么是无限信任?

一言以蔽之:教师必须坚定地无条件地信任学生!纵然学生一直遭遇失败,这种信任仍然存在并且根深蒂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对学生力量的信心表现在哪里呢?我们的工作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时刻的到来,使他有权利说:由于我尽了自己的努力和操劳,这个学生已经达到极限,从他身上再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了。学校教育里的许多失误,其根源正是在于有些人抱有这种思想。请你记住: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一个学生可能在一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于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这种“恍然大悟”(我想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思维的觉醒”)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在儿童的意识里逐渐积累起来的,而且我们,做教师的人,是在用自己的信心帮助它的积累。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灰心失望。学生今天不会的,过三年才能会,那么我在这三年里始终坚信人的力量是不可穷尽的。 (第86条)

无限信任本质上是一种抽象信任或曰绝对信任(是应然的而非实然的),即这种信任并不落实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上,而是体现于对学生的发展可能性的信任,或者说,是对学生的力量的信任,未来的信任,对生命本身的信任,是岁月对种子的信任。教师要使这种信任逐渐转化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显然,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这种信任,是教师这一职业所必需的绝对律令。

可是,有时候我们似乎感觉到,学生明明已经“无可救药”了,信任从何谈起?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学生可以说“已经达到极限,从他身上再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了”。教师对某些学生的判断,往往仅仅基于学生此刻落后的事实,而不是基于对学生潜在能力的敏锐判断。如果教师轻率地产生这种认为学生“无可救药”的判断并维系这种判断,那么这种对学生潜在的可能性的不信任就会被强化。这种判断,又经常与教师的教育失败所产生的挫折感有关,容易成为减轻挫折感的理由,甚至演化为推卸责任的借口。一旦这种无可救药的判断因种种原因成为教师的信念,那么可以说,教师对这种学生是不信任的,对这种学生的教育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一领域或某几领域中的暂时失败,就宣判学生为不可救药的(在逻辑上,这叫不完全归纳)。

应该承认,基于种种原因(遗传、儿童关键期教育的错误、教师专业不足、家庭教育缺失、社会影响等),教育是有可能失败的,或者所达到的高度极其有限。然而越是如此,教师的信任越重要。信任之,则一切尚有可能;不信任,则一切皆无可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绝不是事实,但这句话却表达出了一种对于教育而言至关重要的信念。在第78条《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中,那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他的思维,直到五年级才觉醒过来。而苏霍姆林斯基辅导过的许多差生,都是经过数年的细致努力,如果没有无限信任,这一切如何可能?教育者的神圣伟大便在于此。

如果没有无限信任而只有有限信任,将有可能产生非常糟糕的结果。例如,有的老师认为一些学困生只配做简单题目,只能达到某个较低的水平。教师的这种认识,纵然不直接地表达出来,也将深刻地影响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而一旦学生自己从内心深处认同了教师的结论,那就将真正地无可救药,结果常常连简单的题目也做不好,连较低的水平也达不到。也就是说,无限信任或有限信任甚至不信任,将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

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具有无限信任,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落后只是暂时的,自己的人生并非一无是处,学生就有勇气面对挑战并越来越不惧怕失败。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有限信任才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学生知道,他要靠自己的诚实守信和刻苦努力来赢得老师的信任,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努力程度,在一些事务上表达信任,在另一些事务上表达不信任,并逐渐协助学生更多地赢得老师的信任。

那么,无限信任与有限信任的区别在哪里?

无限信任,是对人的信任,有限信任,是对事的信任。对人的信任意味着,教师要相信每个生命,无论他现在处于何等落后的地位,以后必将获得深刻的发展,即使现在不知道他将如何发展。对事的信任意味着,教师必须在事务上提出适合学生的标准并苛刻地要求学生,学生能够持续达到目标,则加强信任,反之,则削减信任。要防止这种情形出现,即总是将人与事捆绑在一起,对事的批评演变为对人的否定,“你这件事做错了”变成了“你不行”。用干国祥老师的话来说,即“对灵魂无限信任,对错误零度宽容”。(www.xing528.com)

(二)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信任

除此之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必须言行一致并发挥榜样作用,让儿童感觉到自己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他说:

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第75条)

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第86条)

在学校里,不应当搞空洞词句和空洞思想。我想劝告教育工作者:要珍惜词句!当你要求儿童说出自己的思想的时候,要保持审慎而细心的态度。不要让那些儿童还不懂它们的意思的词句从儿童的口里说出来!不要让那些高尚而神圣的词句,特别是关于热爱祖国的话,变成磨光了的旧分币!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

不知羞耻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诺言产生出来的。当儿童在精神上还没有准备,当他还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和坚定性的时候,你不要强迫儿童提出诺言。如果儿童自己提出什么诺言的时候,你要耐心地听,并且信任他,但是同时要提醒他:你要注意,如果自己没有信心去履行,那么提出诺言时就得慎重。要记住,经常地提保证和提诺言而又忘记了它们,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使一个人的心灵变得麻木不仁,说了谎还不自知。

要让真理和信任在学校里(同样在家庭里)居统治地位。要让在学校里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结出果实,而不是一朵空花……(第80条)

也就是说,要与儿童建立信任,必须努力地做到:不用欺骗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不承诺无法做到的事,一旦承诺,就要尽力兑现;不要鼓励儿童说大话、空话、仅仅为讨老师喜欢的话,以及许多注定无法兑现的话;不强迫儿童说违心话;耐心地倾听儿童,向儿童表达老师对他的信任,以及显示老师是可以信任的……

需要说明的是,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并且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共同生活以及协助学生挑战困难的基础之上的:

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坐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顺便指出,有些人认为,学习也是一种很快乐的事)。这些看法都是很错误的。建立跟儿童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于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第75条)

友谊,包含着彼此之间的信任。而在庸俗的亲昵关系中,这种信任却往往不能帮助学生(其实也包括老师)发展自己的力量。因为在这种庸俗的闲暇关系中,情感上的依赖脱离了精神生活尤其是智力生活,并最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师生关系而不是学业,而学业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又会加剧这种情感上的依赖,最终极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还要防止对学生的假信任。即并非真正地信任学生,而只是以信任为手段企图获得教育效果。

这一点,在教育教学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甚至可以说,许多劝告教师要信任学生的文章或书籍,都因忽略根本而导致假信任。以至于许多教师天真地认为,只要告诉学生“老师信任你”,就可以产生神奇的效果。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甚至许多时候,教师以为自己真的信任学生,但如果探究根源,仍然是假信任。因为真信任不仅仅是个表态的问题,它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1.教师是否热爱学生?

这种热爱意味着,在任何教育教学行为中,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有相当的困难。因为在许多时候,学生的发展,会与学校的行政决策、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尤其是短期考试成绩的要求等因素发生冲突,特别是有可能与教师的利益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抉择权变,将是教师是否热爱学生的试金石。

2.教师是否有足够的专业能力?

极少有人意识到,信任的同时,甚至更主要的是个能力问题。如果你骨子里无法相信一个学生的未来,那么无论你重复说多少遍“我信任”也无济于事。无限信任的增强,往往离不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点滴进步甚至不期而遇的飞跃。这种时刻出现得越频繁,教师越容易产生无限信任,这显然非常需要专业理解力和指导力。其中最困难的的确是,纵然学生一直落后,教师仍然坚信不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