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盐池地名故事:张家场是朐衍县城!

盐池地名故事:张家场是朐衍县城!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家场是花马池镇东塘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距张家场村北约500米处的地方有一座古城。张家场村现有40多户人家,主要为张姓、高姓、杨姓。张家场古城原为何名,至今还是个谜。据此,包括陈永中先生在内的专家学者推测张家场古城就是秦汉时期的朐衍县城。这一结论很快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至今,人们还是认为张家场古城就是朐衍县城。张家场,盐池县草原上的一个小小村庄。

盐池地名故事:张家场是朐衍县城!

我们的自豪往往缘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积淀着厚重的历史。盐池县历史厚重之一笔在张家场古城。

张家场是花马池镇东塘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村子处在荒草茂密的沙窝中,但土地肥沃,春草返青早,夏草绿色旺,秋天收成好。村西也有一处细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址南靠长城(二道边)50米,西侧是山梁,东侧地势低洼。四周丘陵起伏,沙丘遍布,野草丛生。在其周围,零星可见石斧、石锛、石箭镞等,均有明显的打击痕迹、磨制痕迹和使用痕迹,还散存有夹砂红陶、灰陶残片。这处遗址发现的石器,与哈巴湖细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完全相同,二者之间当有内在的文化联系。

距张家场村北约500米处的地方有一座古城。古城坐落于荒漠之中,城址为矩形,边长350米,黄土夯筑,基宽约8米,残高1至4米,门向东开,门侧原有一口水井,早年已毁。城内现为农田,从禾苗生长情况分析,原有东西向街道。城东有1平方公里的耕地,当地人称之为东关。古城和东关均散布着大量的汉代砖瓦和陶器残片。生铁块也到处可见,因为在汉代,人们已使用铁制工具和农具。近年来曾出土很多秦汉钱币、印章及大量牲畜骨骼。专家推断,此城在秦汉时是一座十分繁华的城镇,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古城到底始建于哪个朝代,叫什么名字,至今还没有结论。

古城在张家场村,后人都把它叫作张家场城。但当地老年人说这里曾叫买卖场。这是因为民国初年,柳杨堡村土沟子自然村张氏先祖张英,把他三儿子张瑞麟从土沟子村分出后安置到今张家场村,设牧场,开垦荒地。张瑞麟运北大池盐到甘肃庆阳贩卖,赚回的钱在此地收购皮毛,所以张家场原来是一处皮毛交易市场。这处皮毛交易市场应该延续到1936年盐池解放以后。张姓人家定居在这里后,就叫成张家场了。盐池县好多地名后都带场字。场即牧场,凡带场字的地方,当初都是养牲口的地方。张家场当然就是张姓人家的牧场。

张家场村现有40多户人家,主要为张姓、高姓、杨姓。张姓人家说他们的先祖张氏是湖南人明末清初来到土沟子村开荒种地,饲养牲畜,繁衍生息。这个时间有待确证。民国初年,张姓人家发展得相当殷实,在盐池县城有商号,叫复顺张,店主就是张瑞麟的父亲张英,曾任盐池县农商会会长。

张家场古城原为何名,至今还是个谜。

宁夏文史馆馆员陈永中先生试图解开这个谜。他是灵武人,1959年毕业于吴忠师范,分配到盐池县工作,先后在县城完小、王乐井完小、盐池一中任教。陈永中先生酷爱文史研究,尤其用功钻研宁夏地方史,来到盐池县工作后,痴迷于盐池厚重的历史文化,工作之余常常深入山村乡间,询问调查,研读史书。他推测张家场古城为秦汉时期的朐衍县(又为朐衍道)。

朐衍是个古地名,据有关史书记载,其范围大致在今宁夏同心、盐池,甘肃环县,陕西定边一带,是战国时期西戎八国之一。西戎有八支,每支以所居地命名,朐衍地居住的一支就叫朐衍戎。秦末在此处设县,名为朐衍县,归北地郡管辖。朐衍县设立后,历秦、西汉,到东汉中后期就被裁撤。原因是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暴发了大规模的羌族起议。朝廷大军与起义军大战11年,起义才暂告平息。但这次羌民起义以及为平息起义而进行的征战给西北地区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羌民起义,原因是汉安帝欲征西域,派骑都尉王弘等征发金城(今甘肃兰州西)、汉阳(今甘肃甘谷东)等地的羌族出征。征发急促又强迫,羌民担心远征后难以回故乡,行至酒泉(今甘肃酒泉)时,多有逃散。各郡合部搜捕逃散者,羌民大惊,联合起来反抗。汉安帝永初二年(708年)冬,中郎将任尚及从事中郎司马钧等率诸郡兵马与羌族滇零率领的数万人战于汉阳的平襄,任尚大败,死8000多人。滇零至北地(今宁夏吴忠),在北地称天子并派人联络武都、参狼、上郡、西河的诸羌起义。起义的羌民四处出击,逼近关中。危急中,朝廷官员商议迁安定、北地、陇西等郡入关中。随着上郡、北地郡的南迁,朐衍城址也不为人知。(www.xing528.com)

朐衍戎的居住之地在秦汉时期确实设立过朐衍县,那么朐衍县城址在哪里呢?历史风烟滚滚而过,朐衍县城已经被掩埋得无法确认了。

张家场古城曾出土大批秦汉时期的文物。1955年,在古城东边出土铜钱200斤左右,全是王莽当政时铸造的货币。1960年7月,在古城东面不远的地方,出土铜钱数万枚,共400斤左右。铜钱埋在2个土坑中。出土时铜钱排列有序,纹饰还清晰可辨,以“货布”最多。1979年7月29日,在古城东北,距古城东北角100米左右的地方,出土铜钱3000多枚,共重78斤。有“大泉五十”“大布黄千”“货泉”“货布”。对此,陈永中先生详细做了记载。除大批地下出土文物外,该古城地表散落着大量秦汉砖瓦、古币、印章。据此,包括陈永中先生在内的专家学者推测张家场古城就是秦汉时期的朐衍县城。这一结论很快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至今,人们还是认为张家场古城就是朐衍县城。

推测毕竟是推测,陈永中先生没有停留,继续调查考证。陈永中先生考证再三,于1984年再次发表文章,认为张家场古城为朐衍城有待商榷,朐衍县城址应在陕西定边县境内。

那么张家场古城到底是什么朝代、什么建制的城池呢?

2016年,陈永中先生又在《宁夏文史》上发表论文,张家场古城发现的大量封泥上都有“上郡”“龟兹”等地名,他判断张家场古城为西汉上郡的属国都尉城,也是东汉上郡的龟兹属国城。

属国都尉,官名,是西汉武帝时,在边地内迁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官职。有官员就会有管理机构,机构所在地要建城。属国都尉城就是管理内迁少数民族的机构所在地。

学问在钻研中深化,疑问在探讨中破解。解疑释惑,非严谨与勤奋不可。陈永中先生考证张家场古城之严谨与勤奋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张家场,盐池县草原上的一个小小村庄。历史风烟从这里经过,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这个谜团洋溢着诗意,传唱着古歌,却又掩盖着一层厚重的大幕。揭开这层神秘的幕布,还历史本来面目,我们一直在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