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盐池地名故事:寄甲峁、芨芨峁的传说

盐池地名故事:寄甲峁、芨芨峁的传说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芨芨峁是大水坑镇莎草湾村的一个自然村,据说这个村子的原名为寄甲峁,是西夏双羊公主寄方金盔银甲的地方,后人口误为芨芨峁。芨芨峁村坐落在大水坑镇东南部的大山上。雪后,芨芨峁所在的大山银装素裹,高天深蓝,大地雪白,不知深蓝衬托雪白,还是雪白衬托深蓝,深蓝与雪白让整座大山冰清玉洁。芨芨峁,盛长芨芨草。此后,当地人便给这座山峁取名寄甲峁。不过,年岁一久,现在的人已将寄甲峁误叫成芨芨峁了。

盐池地名故事:寄甲峁、芨芨峁的传说

芨芨峁是大水坑镇莎草湾村的一个自然村,据说这个村子的原名为寄甲峁,是西夏双羊公主寄方金盔银甲的地方,后人口误为芨芨峁。

芨芨峁村坐落在大水坑镇东南部的大山上。这一带的大山为鱼脊状,远看像一条肥美的大鱼平躺在那里。山色青黛,沟壑纵横,斜坡圆融,雨景、雪景煞是好看。

雨后,芨芨峁所在的大山是水洗过的一块碧玉,清汪汪的鲜润,横亘在大水坑镇东南部,云雾在山头上缭绕。雨后的云带着浓浓的水汽,忽高忽低,高时,山显真容;低时,山笼仙气。清晨的云雾烧红山顶,中午的云雾缭绕山头,傍晚的云雾似飞似舞,大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感。

雪后,芨芨峁所在的大山银装素裹,高天深蓝,大地雪白,不知深蓝衬托雪白,还是雪白衬托深蓝,深蓝与雪白让整座大山冰清玉洁。

芨芨峁,盛长芨芨草。芨芨草,丛生连片,随风摇曳。其实这一带村庄的地名都有一种浪漫色彩,比如莎草湾、麦记渠、观音峁、井沟畔、任新庄、齐新庄。莎草湾生长莎草;麦记渠生长小麦,小麦生长在沟畔上,沟成了渠;观音峁的山峁上有观音庙;井沟畔有井又有沟,村庄坐落在沟畔上,水井坐落在沟台上,山沟、水井、村庄,云雾中的水墨画;任新庄、齐新庄都以姓氏命名,加一“新”字,美好的愿望就寄托在其中了。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寄甲峁,这个地名更富有诗意。

传说双羊是西夏国的公主,狄青是北宋的大将。传说双羊,识番、汉文字,通十八般武艺。自十三四岁起,她就经常跟随西夏王出征,一杆银枪神出鬼没,百战百胜,夏兵非常佩服。再说狄青,少年时就顽强好学,练就一身超群武艺,听到夏兵经常犯边,就自告奋勇率军来到边塞。

这一年,西夏王又欲出兵环庆。当时双羊整16岁,请求挂帅出征,西夏王答应了她的要求。于是,双羊公主挑选精兵五万,择日启程,浩浩荡荡往南进发。守边的宋军望风而逃。双羊率兵长驱直入,迅速抵达栒子山下。栒子山是环庆的屏障,有一个山口可以直通环州。山这边是地势平坦的一马平川,正是千军万马厮杀的好战场。双羊来到这里,见无人阻挡,坐在白玉马上不禁哈哈大笑,说:“如此重地,无人防守,可见宋朝无人啊!”

话音未落,忽听一声炮响,从山口闪出一支军队,挡住去路。为首的一员青年虎将,年约十八九岁,身材魁梧,面色赤黑,鼻直口方,眼如铜铃,身披乌金盔甲,胯下一匹乌雅大马,手执两柄红铜锤,形大如斗。一通姓名,原来是宋朝大将狄青。

双羊公主正在兴头上,忽然见有个黑不溜秋的家伙出来挡道,大煞夏兵的威风,不由得心头大怒,她下令列开阵势,与宋军交战。将对将,兵对兵,从中午直杀到日压西山,谁也没前进一步。两军各自鸣金收兵,安营扎寨,准备明日再战。

当夜,夏兵营内灯火通明,更鼓声响。宋军营内火光黯淡,安静异常,跟没人一样。

三更时分,夏兵刚刚进入梦乡,突然宋兵营里一声炮响,宋兵全军出动,猛扑夏营。狄青披头散发,戴黄铜面具,在火光中闪闪发亮。他出入夏营,往来冲杀,所向披靡,无人敢挡。夏兵都以为是“金面神人”下凡。(www.xing528.com)

双羊虽不相信什么“金面神人”,但仓促应战,阵脚大乱,只得率领部下迅速往西北方向撤退。当她跑到一个山峁上时,看到自己骑的白玉马因连日疾走,已筋疲力尽,就从身上解下180斤重的金盔银甲,放在山峁上,轻装而去。

此后,当地人便给这座山峁取名寄甲峁。不过,年岁一久,现在的人已将寄甲峁误叫成芨芨峁了。

据说双羊是西夏国王李德明的女儿、李元昊的妹妹。

李德明是西夏太祖李继迁之子,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二日,李继迁去世,李德明继位,时年23岁。继位后,李德明对内保境息民,恢复生产;对外附辽和宋,专心向西发展。

景德三年(1006年),宋授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李德明统治后期,西夏的农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西向进兵,杀吐蕃大首领潘罗支,夺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又出兵攻打甘州(今甘肃张掖北)回鹘,阻绝通宋的道路。

天圣六年(1028年),派李元昊灭甘州回鹘。两年后,又掠取了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和沙州(今甘肃敦煌东)。西夏势力直抵玉门关,据整个河西走廊

天圣九年(1031年)十月,李德明去世,时年51岁。

李德明有三子,是否真有个女儿叫双羊?

无论如何,狄青和双羊公主的故事是个凄美的传说。传说中的故事发生在盐池大地,并给盐池大地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地名——寄甲峁。这个传说已收录到《盐池县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传说是劳动人民的创作,既然是创作,就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个智慧寄托着美好的愿望,而他们又把这个美好的愿望寄托在一个美好的地名上,美好的愿望就代代传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