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阴柔美:中国钢琴文化的独特特征

阴柔美:中国钢琴文化的独特特征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阴柔美”是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特征。“阴柔”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抽象的哲学认识。在中国独有的文化意境中,“月”代表母性美的象征,作为一种文化标签,能够说明中国人所看重的阴柔意蕴。除此之外,这种“阴柔”之美还表现在柔顺至静的静态之美,“至静”是阴柔的典型特点。平和、柔顺、安稳、平静是“阴柔之美”的表现所在。

阴柔美:中国钢琴文化的独特特征

“阴柔美”是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特征。“阴柔”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抽象的哲学认识。

儒家推崇“仁爱”,母亲体现宽厚博大的母爱,正如从中看出理念一样,母亲代表负载万物的大地,不仅培育儿女成长,而且还博大,体现“阴柔美”,这种爱具有一种崇高的母性美。

可以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种母性美的民族审美心理历来渗透在中国人诸多的艺术领域中,从整体上来说,这种美使中国艺术表现出阴柔之美多于阳刚之美的特点。在中国独有的文化意境中,“月”代表母性美的象征,作为一种文化标签,能够说明中国人所看重的阴柔意蕴。因而,“月”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题材,也是钢琴音乐的重要题材和文化取向。

在《平湖秋月》《彩云追月》等乐曲中,表达了安静、祥和、静谧的感情;《汉宫秋月》《二泉映月》等钢琴曲,则表达出来一种哀怨愁闷、温柔幽怨的形象,整个音乐充斥着一种如怨如诉、凄美委婉的思想情感

在钢琴作品中,我们以《平湖秋月》为例,这首乐曲极富阴柔女性美的浪漫气质,首先从文学标题来看,“平湖”是虚幻的真实,它表现出一种远眺无声的诗意的美化。结合诗词中的意境,音乐中的“平湖”则表现出一种有声具象的“可触摸的”、可感可闻的音响真实,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是艺术的模拟和音乐的美化。(www.xing528.com)

这首音乐作品的主题从主和弦分解开始,音调秀美清亮,乐曲流畅的旋律起伏极具江南风味。在旋律创作上,作曲家在第六、第七小节中有意将羽和清角音交替出现,与此同时,在和声结构的安排上,还采用了二级七和弦到五级九和弦、二级七和弦转到升高小二度的五级九和弦,这样的和声安排以及旋律走向的设计,再加上由此产生的这种创意性的和声色彩,不由得令人联想到女性温柔似水的形象。

此外,贯穿全曲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线条与旋律线交相呼应,似波峰浪谷高低涌动、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致尽收眼底。这首乐曲原本用D调演奏,这样的调性明亮,但在改编曲中用的却是降D调,虽然只降低了一个半音,却会导致色调显现得更加黯淡,也就能更好地表现出“秋色、夜色、月色”的清幽朦胧深远的意境。

此外,“阴柔”之美还体现在传统型的爱情上,如恋爱时男女间讲究含蓄委婉、心照不宣,他们用托物寄情、馈赠示意的表达方式,使其相爱的过程始终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氛,如陈培勋的钢琴曲《思春》,就表达了人们感思春天、寄托情谊的含蓄之情。三部曲式的结构,四度叠置的和音,整首乐曲描绘了春天复苏的景象,音乐感觉柔美,透出含蓄的情怀,全曲意味深长。

除此之外,这种“阴柔”之美还表现在柔顺至静的静态之美,“至静”是阴柔的典型特点。平和、柔顺、安稳、平静是“阴柔之美”的表现所在。在中国人的思想当中,追求“安稳、平静”的心态,隐居养性、恬静悠远可以当作人生情趣的心理原型。而这一点在中国钢琴音乐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表现静态美的作品,其中最成功、最典型的莫过于《夕阳箫鼓》。这首作品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描绘了皎月当空、花月交辉、渔舟晚归的景色。乐曲情景相融,乐思逻辑结构性强,五声性的多声织体散发出古色古香的审美气息。可以说,该曲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自然审美的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