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音乐与艺术的审美融合

中国传统音乐与艺术的审美融合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之外,我国古代的绘画、书法等其他艺术与传统音乐的审美“共通性”,可进一步彰显出我国古代讲求各艺术间审美融合的艺术传统。由此看出,在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和审美实践中,不仅注重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审美融合,而且更加注重“诗”“画”“乐”等多种艺术元素相结合的综合性美感,也即是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音乐与艺术的审美融合

由上文可知,音乐形态上的“综合性”倾向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个显著特征。除此之外,“在我国古代,文学、绘画、音乐、书法、园林等不同艺术种类间的结合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如音乐与文学相结合而成的“诗歌”,绘画艺术中所不可缺少的诗词元素等都可说明此现象。当然这与我国古人始终将“礼乐射御书数”“琴棋书画”看作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不可缺少的修养和素质,讲求修身养性的“全面性”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讲,这仍然是受我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综合性偏向的影响。正是在此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我国古人在进行艺术活动时,总是注重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也就造成了不同艺术门类间的审美融合。这里不禁让人联想到,在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也同样讲求艺术间的综合。但是,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别,这可以从双方不同的艺术发展历程中体现出来。

不论中西,起初的艺术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如祭祀、生产等原始行为中产生的。可以说,在此环境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综合性”特点。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由于地理环境、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的差异,每一个民族都历史地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思维性格和思维方式”。

而在不同思维方式的决定性影响下,也就预设了艺术发展的不同方式和方向。在西方,因其先民基因及地理环境的特点使其孕育并逐渐形成重逻辑、重分析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使得他们非常注重对各类事物(社会生活、自然、艺术)进行系统性、体系性的分门别类,并注重每一种艺术的独立性发展和独特审美意义。相反,我国民众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注重从整体上来看待一切问题。虽然我国也对传统艺术进行了相应的分类,但始终不及西方分类之逻辑性与体系性,也不刻意突出艺术审美的独特性和自律性,往往是在综合性的基础上发展各门艺术。换言之,传统音乐艺术的发展总要与其他艺术(元素)相伴而行,我国文学(诗歌)与音乐的“缠绵”关系就是最好的例证。

有学者指出,“中国诗歌漫长的历史嬗变可以归结为‘诗乐’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如果说‘诗的进化没有一回不是跟着诗体的进化而来的’(胡适《谈新诗》)。那么,诗体的每一次转换其实都是‘诗乐’关系的状态的转换,每一次诗体的推陈出新都意味着‘诗乐’关系层次的渐深、程度的渐强、‘诗’与‘乐’本质关系的认同和回归。于是,以此综览,中国诗歌发展史,则呈现为‘诗’与‘乐’的合—分—合—化的相对运动。”

除此之外,“诗歌分合历史雄辩说明:古代诗歌的兴衰无不取决于音乐,每次音乐的新生,都导致新体诗歌的产生及其繁荣。如巫音之于楚辞、胡夷里巷及清商之乐于汉魏六朝乐府,燕乐之于唐五代词,南北曲之于元明清的杂剧传奇等,皆形成风行当世的‘一代之文学’。而诗一旦与音乐分离,则随之衰落雅化,退出社会生活后,为新的‘一代之文学’所取代。”

由此可看出,我国传统音乐与文学艺术始终处于一种“貌离神合”的状态,音乐与诗歌的发展始终以对方为依托,双方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在一个统一体(整体)中不断发展。(www.xing528.com)

此外,我国古代音乐与文学关系的这种“貌离神合”,在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中表现得更加突出。管建华先生在《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中指出:“追根溯源,中国传统音乐的‘作曲’或创作方式的这种‘开放曲式’观念,正是在音乐与文学相融的长久历史关系中形成的。”

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以乐从诗”“以诗从乐”“倚声填词”,而“这三个时期正好奠定了中国音乐‘作曲’或创作的模式”。或曰,在我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相结合才是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模式,这与西方专业音乐的创作方式有着截然的不同。在西方,主流的音乐创作方式是“纯音乐性”的,尤其是在古典时期,音乐的创作必须遵循自身的旋律和声、曲式等规则。而在我国古代,却将“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作为音乐创作的基本模式。因此,在传统音乐作品中出现文学性内容和构思,抑或文学性的标题也就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也正如管建华先生所讲:“(琴曲的)标题音乐形式已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音乐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传统。因此,这种音乐形式无须像李斯特那样再刻意提出一个‘标题音乐’的概念。”

除此之外,我国古代的绘画、书法等其他艺术与传统音乐的审美“共通性”,可进一步彰显出我国古代讲求各艺术间审美融合的艺术传统。一般而言,“音乐的审美认知完形往往是通过其他艺术的相互影响作用来完成的。而中国古代有关描绘音乐的诗歌,正好起到了音乐的艺术完形作用,并显现了中国音乐创作、欣赏、认知中的诗境、情境、画境、意境的完形统一。”“‘诗情画意’四个字可以(能)算是对中国标题音乐表现特征的一种典型概括。”

由此看出,在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和审美实践中,不仅注重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审美融合,而且更加注重“诗”“画”“乐”等多种艺术元素相结合的综合性美感,也即是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这与西方所强调的“独特性”“自律性”艺术美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与“纯音乐性”有着截然的不同,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与文学、诗歌、绘画等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审美传统(倾向)。显而易见,在这一注重艺术门类间审美融合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传统音乐始终与多种艺术元素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若说西方标题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对多种艺术元素的吸收,那么我国古代早已为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艺术融合”的充分条件和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