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校德育现状:高等教育学

我国高校德育现状:高等教育学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政治性和选拔性表现得比较明显,多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除了显性的德育课程,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隐性教育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近年来也逐渐对隐性教育模式加大了关注,并尝试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载体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发展为多种新颖的载体形式,但教育过程仍侧重理论解读,未能真正发挥出隐性教育区别于显性教育的本质作用。

我国高校德育现状:高等教育学

1.高校德育发展的总体特征[44]

首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共同目标下的多元化追求。德育目标的设定反映了高校对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要求,我国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政治性和选拔性表现得比较明显,多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其次,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的多方面兼顾。各国高校德育所涉及的都是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包括人类的共同品质,如乐观、友爱、诚实、勇敢、信念、健康人格等等,自然我国也不例外。我国高校德育外延广泛,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品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多个领域,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次,显性、隐性教育双重作用下的多样化教学。显性教育是各国高校德育的主要方式。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以有效的方法将德育内容内化于教育者心中,再外化于行为举止,是各国高校德育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高校德育的主要方式仍为课堂教学和理论灌输,通过对概念的讲解等学理性的阐述将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除了显性的德育课程,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隐性教育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近年来也逐渐对隐性教育模式加大了关注,并尝试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载体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发展为多种新颖的载体形式,但教育过程仍侧重理论解读,未能真正发挥出隐性教育区别于显性教育的本质作用。

2.高校德育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www.xing528.com)

高校德育改革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高校德育工作难度。大学生存在诚信道德意识弱化、诚信道德缺失等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较大挑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大学生出生在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被视为家长的掌中宝,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思想方面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家庭中享受着最优厚的待遇,可一旦进入大学环境,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可能难以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同学间容易发生摩擦。其二,网络文化中的西方文化对高校德育改革的不良影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人们早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的开展必须借用互联网的优势,这样高校德育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对于如何将网络资源与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使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大学生常感到非常的茫然。在互联网络中充斥着很多西方资本主义不良思想,还有一些宣扬色情、暴力的不良信息。大学阶段正是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这些不良网络信息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很深的影响,高校德育改革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45]其三,大学生对政治政策、时事形势等缺乏关注。有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关注时政的程度较低,国家主人翁意识较弱,缺乏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四,受大学毕业后就业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过于务实,在学业、就业、理想追求上具有功利性。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落实以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迅增,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剧高校德育改革的难度。因为有的学生步入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上大学掌握一门技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发展,掌握可以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生存的本领。他们愿意通过奋斗去实现理想生活,但与此同时他们过度务实与功利的行为举止背后也透露其理想信念的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有碍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以及社会公民素养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