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学: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成果

高等教育学: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成果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广大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将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学校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总体来说,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和实现教育和谐三个意义上。

高等教育学: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成果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构成教育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变量,时刻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都认同:良好、协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对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能力、人格特点等也有着潜在的影响。[46]

1.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47]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其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其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上互相接纳,形成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关系。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特殊人际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祥和、文明、健康的良好育人环境,从而使师生关系稳定、感情融洽、配合默契,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合作,有效地克服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困难,这样就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教师教有所值,学生学有所务。

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要体现平等性,师生都是作为完整的人进行交往的,不存在谁高谁低、谁强谁弱、谁制服谁、谁控制谁的现象,尤其是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保障学生应有的权利,使其能以与教师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二是要体现民主性,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专制性质,破除师生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尊重学生对学习和自身发展的选择和设计权,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三是要体现共享性,这种共享既是文化共享,即教师作为有教育者身份的人把知识、智慧、思想、经验等文化成果提供给而不是传授给学生,师生双方通过对话沟通获得新知,共同提高;也是责任共享,即师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为教学成败负责;更是精神共享,即师生相互传递、理解和感受同一种精神体验。通过这几种共享,师生可真正成为同舟共济的人。

2.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促进师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为高校民主法治建设、公平公正原则的实施提供基础。在广大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将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学校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总体来说,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和实现教育和谐三个意义上。

第一,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师生关系和谐,两者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能提升教育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也容易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而更加热爱教育工作,最终在师生双方的愉快合作中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第二,有利于促进师生心理健康。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来说,教师的工作是繁重的,传道、授业、解惑是一种精细、刻苦的精神劳动。而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需要教师长期、紧张的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教师付诸巨大努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则容易对其职业产生消极情绪,并逐渐消磨其教学热情。相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给予积极的配合,教师受到大家的尊敬和信赖,则能增强教师的自尊自信和荣誉感。从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师生间保持着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则会自尊自信,心情轻松愉快,心理也容易得到健康发展。相反,学生在教学中总是受到教师的训斥、批评和冷遇,师生关系恶化紧张,学生则易产生自卑、恐惧、焦虑等不适心理。

第三,有利于实现教育和谐。教育的和谐是指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所追求的人类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是现代的许多教育家们都对和谐教育做出了深刻的论述。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赖以展开的基础,它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是学校的教育计划能够得以最终实现的载体。从教育的实践意义上来讲,建立以和谐为价值追求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3.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平等关系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关系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合作关系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三方面。(www.xing528.com)

第一,平等关系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前提。首先,这种关系中的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的主体来对待,师生间更易达到精神领域的统一。其次,要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教与学的关系。高校师生之间的交流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没有绝对地服从和服务关系,而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立足于各自立场,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第二,民主关系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高效师生关系既然是一种平等关系,那么在实践中也应该表现为一种民主关系,这种民主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排斥师生交往的民主平等性,教师总是带着社会赋予他们的职业俱来的特权,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以种种“神圣”的借口,心安理得地强制学生学习,而对学生在性格、兴趣等方面表现出的自我发展的趋势总是用种种方法去防范。[48]显然,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专制教学与管理作风,实施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民主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各自活动的真正主人,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心理融洽度。

第三,合作关系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合作师生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平等、民主关系基础之上的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不仅包括课堂合作,而且还包括课外合作。这种关系要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师命生从”模式,代之以互相帮助、互相赏识的合作模式。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的角色向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咨询者的角色转变,学生也由唯命是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者和探究者的角色转变。

4.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师生心理健康,还有利于实现教育和谐。因此,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应共同努力,着力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从学校层面来看。高等院校应进一步提高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一是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引导机制和奖惩机制,将教师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深入学生等要求规范化、量化,并作为教师晋级晋职、评优的考核指标和条件之一,努力在学校范围内营造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氛围;二是要建立学生与教师联系制度,要从制度上保证师生有一定的交往频度,使师生的思想在交往中交流、碰撞和整合,以改变传统师生关系仅仅在课堂上见面的局限性,尽力扩展师生交往的渠道,促进师生的互相沟通和认同。[49]

第二,从教师层面来看。一是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传统师生关系受制于传统的权力观,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要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作为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应把学生视为真正平等意义上的、独立的“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一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是决定师生之间距离、沟通师生情感的关键因素。既有广博的专业学识,又有颇丰的研究成果;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既教学有方,又育人有成的高素质教师,更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课堂教学魅力深深地吸引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欣赏、钦佩、崇拜的老师,进而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从学生层面来看。一是理解教师在获取知识方面的有限性,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教学、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主动、真诚、坦白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加强彼此沟通。二是要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从时空上讲,师生交往的时间越多、空间越广、范围越大,越有利于师生相互的交流、沟通和了解,也就越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高校,促进人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则是一个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真诚沟通的教育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