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路: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路: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需要努力探索构建和谐校园的新思路、新途径。在大学管理中,如何使学校全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价值观、使命感,理想、信念一致或相似,增强学校认同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三)倡导先进文化,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建设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动力源泉。(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治校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路: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需要努力探索构建和谐校园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建校理念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种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学校领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管理的主体要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师生及其发展为本,确立其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理解、信任依靠、关心爱护、主动服务师生,为师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满足师生的发展需求,切实保障教师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权益,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师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

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下,大学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所谓“净土”,师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因素等构成的动态系统越来越复杂。在大学管理中,如何使学校全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价值观使命感,理想、信念一致或相似,增强学校认同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这需要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比如,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强化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水平和道德素质,使教师具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教师人际关系和谐,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本校实际,尊重民意,广集民智,在民主的氛围中动员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使教师从学校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引导教师根据学校目标和自身实际,确立恰当有效、境界较高的个人目标,使学校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机融为一体。如果师生从思想上、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学校,就会积极投身到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去,使学校充满活力。

(二)加强人际沟通,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交流,具有心理联系、行为协调、心理保健等功能,是人际关系维持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校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然而,大学里的人际关系怎样呢?师生关系本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但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师生之间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合作沟通,严重地削弱了教育效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由于大学专业多、分科细,系室部门较多,加上竞争机制的引入,教师之间为聘任考核、职称晋升、科研课题申报等都存在竞争,加之“文人相轻”传统的影响、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的任务重等原因,教师之间平常交往少,沟通不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于各自有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家庭状况,在交往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变化快,倾向性不鲜明,容易产生怀疑、猜忌的心理,危害着本来就脆弱的人际交往能力,影响了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加强人际沟通,优化校园人际关系。高校应创设人际交往的条件和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比如,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联谊会,开展教研、文艺体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各种交往的机会,促进知识、经验、意见的交流,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互信,及时消除彼此间的心理隔阂,化解矛盾。积极推崇诚信友爱,引导师生按照诚信原则进行人际交往,认真践行真诚守信,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珍惜和发展友谊,增强群体归属感,从而使人际关系和谐。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倡导互相平等的交流,强化教师“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意识,优化教学,以诚为本,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是引路人、帮助者、可信赖的良师益友形象。当教师之间、学校领导者与教师之间,因职称评定、业务进修、评选先进等造成竞争,或由于目标不同,利益差别、工作关系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矛盾时,因嫉妒、压制别人、猜疑他人或搬弄是非等产生矛盾,发生意见分歧,产生心理冲突时,应通过心理位置的互换,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之言,采取较为妥当的方式和行动进行调整和处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消除误会,防止和减少内耗,避免过激或对抗的行为,求得矛盾的解决,促进心理相容。

(三)倡导先进文化,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www.xing528.com)

建设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动力源泉。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优美的校容校貌、特色鲜明的校园建筑、较高的绿化度和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

师生既是校园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接受者。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富有好奇心想象力、最具有实践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力量,应通过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对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教育。组织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构建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用校园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引导人、塑造人,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与教师教育事业需要相融合,努力改善和优化学校心理环境,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创建良好的集体心理气氛,形成具有良性竞争又团结协作的学术环境。此外,还应把校园环境的建设纳入文化的氛围,赋予其文化的内涵,就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使师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与精神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学生成长和教职员工的发展营造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治校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包括学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各部门职责的规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和学校安全稳定的规章制度等方面。构建和谐校园,要把制度建设始终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规范治校机制。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团结力和战斗力。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学校一切活动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重要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高校的特定环境来看,还需要重视学校学术组织的建设,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学术委员会、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治校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从制度上保证校园的公平正义

总之,教育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提升学校办学效益。但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我们要始终用和谐的理念推进学校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以服务求和谐,以发展促和谐,以制度保和谐。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