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实困境及解决方案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实困境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芳等[27]调查了279名高校体育教师,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高原高于平均水平,高于临界值的人数占比超过51%,这说明近一半的高校体育教师在其职业发展中体验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感。总体而言,高校体育教师群体中的职业高原现象不容忽视。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师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职业高原和工作投入水平下降现象,应引起关注。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实困境及解决方案

尽管高校体育事业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也毋庸置疑,但实际上由于我国历来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现状,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尽如人意[15]。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困境。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尽管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中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往往低于其他高校教师[15]。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这种区别对待尤其显著的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明显低于其他专业教师,而且高校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看重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数量,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不能发挥体育教师的长处和优势反而要让体育教师专攻弱势[16]。高工作要求、低社会地位,加上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为主,服务学生等人本主义的口号,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要比其他专业教师更高[17]

其次,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有研究显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虽然总体水平不高,但低自我价值观水平突出,这仍然说明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18]。刘振[19]针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专项调查中发现在约300名高校体育教师中有21%的人表现出高水平的情绪耗竭,有31%的人表现出低自我价值观,同时有14%的人表现出高水平的去个性化。这说明高校体育教师群体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20],影响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表现[21],而且影响个体对工作的满意度[22]、认同度[23]和离职意愿[24],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再者,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的职业高原现象突出。所谓职业高原是指在个体职业发展中出现了职业发展的停滞期[25]。某种程度上讲,职业高原是职业倦怠进一步严重化的产物。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出现是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成[26]。于芳等[27]调查了279名高校体育教师,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高原高于平均水平,高于临界值的人数占比超过51%,这说明近一半的高校体育教师在其职业发展中体验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感。另外该研究还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程度存在差异,其中40岁以上的体育教师职业高原水平更高,而且学历越高的体育教师其职业高原现象越低。总体而言,高校体育教师群体中的职业高原现象不容忽视。(www.xing528.com)

最后,在高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以及职业高原影响下的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投入明显不足。虞力宏[28]调查了530名高校体育教师,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投入处于一般水平,而且发现职业认同可以显著的正向预测工作投入,也就是说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越高则其工作投入也会增加。不难想象,如果高校体育教师一直面临高工作要求(教学任务、科研压力、职称评审等),且得不到有效的外部支持(学校、社会、家庭),那么其职业认同感会降低,接踵而来的便是工作投入的继续下降。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师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职业高原和工作投入水平下降现象,应引起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