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年泥河湾:美丽阳原的考古发现与保护

百年泥河湾:美丽阳原的考古发现与保护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年,泥河湾遗址群中的于家沟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0年,泥河湾旧石器考古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6月25日,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泥河湾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碑充满神秘色彩的泥河湾考古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泥河湾吸引着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前来研究发掘。

百年泥河湾:美丽阳原的考古发现与保护

1921年,法国传教士文森特来到泥河湾村传教,他在村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贝壳、蚌类和哺乳动物化石,他把化石情况和泥河湾村一带特殊的地质地貌告诉了同在中国传教的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德日进和美国地质学巴尔博。这几位国外专家先后来到泥河湾村,拉开了外国专家研究泥河湾的序幕,泥河湾的学术价值得以发现。

桑志华

德日进

巴尔博

1924年9月,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与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对泥河湾及其周围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土洞层和泥河湾层。是年,巴尔博在《中国地质学会会刊》第三卷第2期发表地质调查报告时,将泥河湾一带三趾马红土之上、黄土层之下发育的一套河湖相地层分别命名为泥河湾层(下部)和土洞层(上部)。

杨钟健是第一个把泥河湾地质层定义为早更新世的人

1927年,巴尔博、桑志华、德日进再次发表泥河湾地质学研究论文时,把泥河湾一带的河湖相堆积统称泥河湾层。

1948年,在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杨钟健正式向会议提出泥河湾,并将其列为上新统最上部,即早更新世早期的标准地层,泥河湾地层被确定为第四纪标准地层。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泥河湾地层、泥河湾动物群先后被命名,并得到国际认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对考古工作的逐步重视,国内的地质、考古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都来泥河湾进行学术研究,使泥河湾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科学成果越来越丰富,历史价值越来越显现。他们在泥河湾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石器,证明人类曾在这里生活。在泥河湾遗址群中,侯家窑—许家窑飞索猎马人被命名为“许家窑人”。1978年发现的距今136万年的小长梁遗址,作为人类活动最北端的发祥地,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270米青铜纪年甬道第一阶。2001年发现的距今200万年前的马圈沟遗址人类餐食大象的场景震惊世界。泥河湾成为目前唯一能与世界公认的人类起源地——东非奥杜维峡谷相媲美的世界级人类发源地,对“非洲起源单一论”提出严峻的挑战。

1997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泥河湾一带列为全省第一个省级地质遗址保护区。1998年,泥河湾遗址群中的于家沟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0年,泥河湾旧石器考古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6月25日,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泥河湾地质遗址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地质保护区。2005年10月,泥河湾遗址群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大遗址保护项目,在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中位列第36位,在河北省排第一位。

泥河湾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碑

充满神秘色彩的泥河湾考古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21年以后,外国科学家桑志华、德日进、皮韦陀、步日耶,与中国科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王建等,在这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发掘研究,出土了数万件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这些远古人类留下的遗物,几乎记录了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发展演变的全部过程。泥河湾遗址群堪称世界古人类文化研究的宝库博物馆。(www.xing528.com)

裴文中在泥河湾遗址群

我国古人类学泰斗贾兰坡(前左三)与美国专家克拉克(右三)在东谷坨遗址

在阳原县东西长82千米,南北宽27千米的桑干河两岸,截至2012年8月泥河湾遗址群已发现涵盖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156处。全世界发现的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文化遗存为53处,泥河湾遗址群以马圈沟遗址、小长梁遗址、东谷坨遗址、飞梁遗址、岑家湾遗址等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就有40处,其密度之高,年代之久远,不仅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近百年来,泥河湾吸引着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前来研究发掘。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有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克拉克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专家、学者踏上这块古老的土地,他们撰著了数以百计的学术报告、科研成果,充分肯定了早更新世时期泥河湾一带曾经生活过早期人类。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左)考古专家袁宝印(右)卫奇(中)在马圈沟遗址

河北省文物局研究员谢飞(右)与俄罗斯教授NiKOIaY DROZDOV(中)在马圈沟遗址考察

泥河湾—第十六届“垂杨介与她的邻居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阳原举办。图为中国、韩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蒙古、波兰、比利时、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专家、教授在泥河湾遗址群考察

古人类学泰斗贾兰坡说: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升说:“泥河湾盆地遗址对认识人类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博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国际史前及原史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侯亚梅,2000年总结泥河湾东谷坨遗址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文章,发表在了美国权威科学杂志《Science》上,文中驳斥了一个长期存在的假设——东亚的直立人比非洲直立人缺少智慧和适应能力。由此引起国际轰动,促使考古研究不得不对亚洲人类文明起源进行重新评价。侯亚梅在对东谷坨遗址旧石器的研究中提出了“东谷坨石核”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东亚古人类技术模式的概念。她揭示的“东谷坨石核”与我国华北旧石器晚期楔形细石核的相似性,预示华北细石器传统的起源和华北旧石器文化的自源性发展,为我国人类学家提出的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理论提供了文化方面的依据。2003年,侯亚梅提出“前丝绸之路(Pre-Silk Road)”即“石器之路(Lithic Road)”的假说,认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追溯至人类启蒙时期的史前阶段,如旧石器时代。并预测,“前丝绸之路”的起点很可能就在河北阳原的泥河湾盆地,而宁夏灵武的水洞沟是一个交会点,并且,这条路有可能还会辐射到西伯利亚、西亚,甚至更远。

中国科学院博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国际史前及原史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侯亚梅

王乃樑——泥河湾盆地新构造地质机制创建者

王择义——泥河湾旧石器发现第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