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泥河湾的科学含义和价值:探索人类故乡美丽阳原

泥河湾的科学含义和价值:探索人类故乡美丽阳原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圈沟遗址是泥河湾最早的文化遗存,年代可能达到距今200万年。马圈沟遗址大象足迹坑泥河湾是世界上旧石器文化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它们构成的考古文化序列,勾画出泥河湾旧石器文化发展的脉络。泥河湾的考古发现,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区系类型学的研究和建立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同时也为中国猿人文化找到了来龙和去脉。虎头梁遗址群的于家沟、马鞍山遗址的发掘表明,泥河湾遗址的制陶业发生在1.1万年以前,是中国北方最早的陶器。

泥河湾的科学含义和价值:探索人类故乡美丽阳原

第四纪地层学和哺乳动物学考虑,与欧洲维拉方同成为世界标准地层。着眼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她又是世界上探索及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地区,可与东非奥杜维峡谷相媲美。

泥河湾是世界上古人类遗址分布最为密集地区,在阳原县境内,至2006年11月仅造册登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就有105处,其中早期26处、中期13处、晚期66处,还不包含有待确认和部分新发现的遗址。如果用这一组数据与中国乃至世界比较,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古人类遗存的密度能与之相提并论。在国内,探索古人类起源科学价值较高的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共计发现30余处,泥河湾就有26处之多。这些都能说明泥河湾在探索古人类起源研究中的重要位置。

马圈沟遗址是泥河湾最早的文化遗存,年代可能达到距今200万年。在第三文化层,揭露出一组古人类餐食活动遗迹,展现了远古时期古人类餐食一头草原猛犸象的历史画卷。在第二文化层,清理出一批清晰完整的大象足迹,可能是草原猛犸象留下的。这些遗迹只能在东非才能见到。观察这里出土的石器,从选料、打片、加工和使用分析,都具有了较高的思维和技术水平。依此可以判定,这些绝不是泥河湾最早的石器,更加古老的人工制品还应该埋藏在更为古老的地层中。在泥河湾,低于马圈沟遗址的泥河湾层还很厚,第三纪晚期的三趾马红土也很发育,为进一步探索古人类及其文化起源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马圈沟遗址大象足迹坑

泥河湾是世界上旧石器文化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在这里,有距今200万年的马圈沟遗址、136万年的小长梁遗址、110万年的东谷坨和飞梁遗址、78万年前的马梁遗址、10多万年的摩天岭遗址和侯家窑遗址、7万年的板井子遗址、3~4万年的新庙庄遗址、1万多年前的西白马营遗址,都属于中国北方小石器文化传统。它们构成的考古文化序列,勾画出泥河湾旧石器文化发展的脉络。这一文化序列突出的特性是,所有旧石器文化遗存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反映出一部一脉相承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品格,具有极强的文化连续性。这一特性极其鲜明,在国内外可能是孤例。直至旧石器时代晚期,约距今2万年前后,才出现了以油房、二道梁遗址和籍箕滩、虎头梁遗址群为代表的细石器工艺技术,从而取代了小石器工艺。(www.xing528.com)

泥河湾的考古发现,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区系类型学的研究和建立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同时也为中国猿人文化找到了来龙和去脉。早在20世纪70年代,贾兰坡先生首先提出,在华北地区存在两个文化传统,即小石器和大石器传统。其中小石器传统起自中国猿人遗址,终止于峙峪遗址。这是第一次为中国猿人找到了去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发现,被贾兰坡先生称为“北京人文化和峙峪文化之间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过渡的桥梁”。之后,早至距今200万年的马圈沟遗址,晚到1.8万年的西白马营遗址之间一系列的文化遗址,既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区系类型学进行了完善,也为中国猿人文化找到了来源和去向。正如黄慰文先生所说:“泥河湾盆地始终被纳入追索北京人来龙去脉的视野中。”最终,科学家们在泥河湾找到了答案。

虎头梁遗址石制品

姜家梁遗址出土的陶器

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进程中,泥河湾也起到过重要作用。可以说,泥河湾旧石器文化经历200万年的积淀,在距今万年以前,为中国北方的文明起步做出了贡献。虎头梁遗址群的于家沟、马鞍山遗址的发掘表明,泥河湾遗址的制陶业发生在1.1万年以前,是中国北方最早的陶器。在制陶业出现前后,有可能出现了畜牧业。尽管没有在这里找到农业起源的直接证据,但泥河湾发达的细石器工业很可能参与了当地的农业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