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妙江大和尚法相妙江法师的故事

妙江大和尚法相妙江法师的故事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释妙江,俗名刘江,男,汉族,1953年8月出生于东井集。妙江大和尚法相妙江法师生在一个祖祖辈辈学佛信佛的农民家庭,母亲是位居士,人称“李善人”。若干年后,妙江法师胞姐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女,也相继出家。妙江法师认为,弘法对于出家人来说,就像一个在家人每天必须做家务一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向世人宣示着佛法,这是自自然然的,无须刻意为之的。

妙江大和尚法相妙江法师的故事

释妙江,俗名刘江,男,汉族,1953年8月出生于东井集。现任五台山碧山寺方丈、五台山大圣竹林寺住持。

1961年至1965年在山西省大同开元寺、七佛寺、云冈石窟度过青少年时代。1968年夏拜师藏通法师正式剃度出家。1978年回云冈石窟任藏通侍者。1981年在五台山普化寺受具足戒。1982年到南京栖霞寺学习。1984年后历任五台山南山寺管家,慈福寺、竹林寺当家师。1991年派往佛学院监院执事进修班深造。1993年任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1995年8月任五台山碧山寺第五代传人、五台山唯一方丈。2002年至今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五台山竹林寺住持、五台山碧山寺方丈。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人大代表

法师出生于佛化家庭,家族中多代人出家,属佛门世家。大师深入经藏、广研佛典,精通佛法,道风端正,戒律严明,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与佛教界的赞扬。他在竹林寺广修殿堂,庄严梵刹,呕心经营,修建成今日之规模宏大,布局新异,威严华美的殿堂,成为五台山寺院中最大的遗古风道场,并在竹林寺新建五台山男僧佛学院。在碧山寺建殿宇,绘殿堂,重振戒坛,使寺院法缘殊胜,道风端正,戒律严明,大德汇聚,成为当今国内外闻名的修行道场。2010年,在阳原县移址重建全木结构大觉寺

妙江大和尚法相

妙江法师生在一个祖祖辈辈学佛信佛的农民家庭,母亲是位居士,人称“李善人”。从他呱呱落地,六根初开,看到的就是佛龛里慈眉善目的佛菩萨圣像,闻到的就是佛前氤氲着的沁人心扉的檀香气味。在他三四岁的时候,由于家里没有人看护孩子,无奈便将他送到离村子七八里的黑龙洞山寺庙里。这里的师父们对这个机灵可爱的小男孩很是呵护,即使是在20世纪三年困难时期,出家师父饿得形销骨立,他也没有吃苦受饿,这得益于一位年方十六名叫常荣的小师父。妙江法师说,那位常荣法师既会木工,也会泥匠,还会画画,经常用一种山上的“红墨墨”石头,把佛菩萨的本生故事一出一出地画出来,然后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如果他想妈妈了,常荣法师就会背着他送到望得见他家的地方,看着他走进自己的家门,自己才返回寺庙。(www.xing528.com)

1959年,刚满六周岁的他,跟着母亲到大同善化寺,在佛前受了三皈依,履行了出家仪轨,成为一名小行者。这一年,他被父亲送进了村小,成为一名小学生,学名刘江。为了不招惹意外的麻烦,也为了方便上学,他仍然是俗家装扮,以在家相示人。因为小学生刘江在寺庙和小学之间经常选择前者,上学的时间明显少于学佛,以致小学一年级竟读了四年。妙江法师说:“我从那时候就开始学《普门品》,就会念《大悲咒》了。母亲不识字,让我教她。我就用炮纸——那炮纸可长了,给她画出来,让她看图认字。”“每天趁她做饭的时候,抓紧上学前的一点时间就给她画好,画多少她念多少。”每天的早晚功课,刘江都与母亲在自家的佛龛前一齐礼佛唱诵。从小在寺庙里听惯了出家人诵经念佛,当时虽然不懂,但却未有片刻遗忘。在寺庙里跟师父们学的慈悲喜舍,自然就会在生活中应用。当年村小同学老阎,仍然记得那时生产队秋天分土豆的时候,刘江都会等别人家把大的好的都挑走之后,才去捡那剩下的又小又绿的回家。“换了别人家孩子必然会回家挨骂,他却每次都会得到母亲的称赞。从小就不一样。”老阎慨叹道。关于这本母子同学同修的《普门品》,它的来历还有段神奇的故事。刘江母亲家的一位亲戚,被征去修公路。一日施工队伍挖出一座古墓,里头没有棺材,却有一具完整的白骨结跏趺坐,其他人一哄都跑开了。这位亲戚是个佛弟子,赶紧跑过去一看,见是一位往生多年的出家人,急忙跪拜,虔诚顶礼。礼毕,只见出家人面前有一个钵,里面放了一本小小的《普门品》。他力排众议,慎重地把墓迁到远处高地,将这本《普门品》给了刘江。

15岁时,刘江正式剃发出家。刘江的师父当时在云冈,未能参加这一仪式。不久,师父为他起了一个法名叫妙江。二十五年后的1982年,他的父亲刘福田在五台山普化寺出家,法名藏舟。次年,其母李生茂正式剃发出家,法名藏茂。若干年后,妙江法师胞姐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女,也相继出家。一个大家庭中,竟有三代人出家,共六位出家人。每当人们谈起此事,无不啧啧称奇,赞叹福报深厚。后来,妙江法师曾经拍过一张全家福,出家的父亲、外甥、外孙女等都回来了,唯独母亲无法参加。他让摄影师特意留出一个空位,后来把母亲PS到图片中,合成了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在教外人或普通信众眼中,对于“弘法”的印象,往往就是大和尚升座讲经说法,或者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台湾的星云大师们,蹬个三轮车拉着幻灯机并扩音器,到街道或村社向群众宣讲佛法,或者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全方位地形象展现佛法的神圣与殊胜,或表现笃诚的信众修正佛法所获得的利益作为榜样。对此,妙江法师认为,所谓弘法的高僧,都是因人因事因地因时方便说法的高手,可以说他们的弘法各有各的缘、各有各的道,难以用一把尺子一概而论。不过无论是谁,首先是靠自己的修为、自己的德行去影响人。“啥叫弘法?就是在信众里头有一定的影响,大家相信你,就能弘法了。”“弘法第一位的是身教,言教其次。用你的身体力行,所作所为,用你的善巧方便,人能懂得了,能理解了,能认识了,就是弘法。”妙江法师认为,弘法对于出家人来说,就像一个在家人每天必须做家务一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向世人宣示着佛法,这是自自然然的,无须刻意为之的。“弘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自己的弟子,自己的居士。出家人当个师父不容易,过去收个徒弟呀,要十五年以上的出家人,才可以收皈依弟子哩。人家叫你师父,你就得能解疑释惑,前学后知,有问必答,答必服人,你这才称得上是个师父哩。”在妙江法师看来,寺院神圣而清净,它不仅仅是僧人的清修学道之地,也是民众的一个精神家园,须有坚守。作为僧人,要守清规戒律,不应为外界的诱惑所动。在碧山寺或竹林寺,他有时会因为活动或会客等俗务耽误了午斋。每次他从不要求厨房为自己开小灶,大都只泡一碗素料的方便面,或者自己随便做点土豆窝瓜熬白菜,就个干馍一吃。即使是这样的饭食,这样一个人的饭前饭后,他都不忘如法诵经,顶礼膜拜。碧山寺是有名的十方丛林。他担任碧山寺方丈多年,一直坚守佛界的粗茶淡饭,毅然朴素无华,淡泊名利。但每当社会遇到大灾难,由他做主的寺院总能第一时间捐出钱财,无论是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还是印尼海啸……佛家的慈悲广度众生,无边无界。由他筹资在竹林寺新建的五台山大僧佛学院,旨在弘扬和发展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对于提高年轻僧人的素质和佛学修养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至今尚处于草创阶段,但他的初心坚韧不改。而由他于2005年倡议设立的“清凉之旅”夏令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每期七天,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去年的近六百人。营员不但有城市里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也有他们的家长,有的甚至三代数人相携而来。一个佛七,让很多毫无佛教理念和常识的人们法喜充满。每到结营临别之际,很多人都在他面前长跪不起,双泪长流。他以这种修学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佛教,领受佛法滋润,并进而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宏愿得到普及和发扬。不标榜、不轰动、不留名,也不求任何回报,润物细无声的绵柔,持久而深入人心,这就是妙江法师行事做人的特征。他曾主导寺院捐建了许多希望小学,但从未以此命名。他说一座庙,一座山,甚至整个佛教界,需要让外界看到光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