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播音广播教学:满足心理需求

播音广播教学:满足心理需求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真研究受众的心理需求及接收规律,可以在播音创作活动中更好地把握“对象”,即受众的“质”。受众心理是影响、制约听众、观众接收行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从宏观看,受众心理活动规律则表现为自主、思辨等方面。能够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是听众接收信息的最有效状态。

播音广播教学:满足心理需求

认真研究受众的心理需求及接收规律,可以在播音创作活动中更好地把握“对象”,即受众的“质”。

受众心理是影响、制约听众、观众接收行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受众心理是社会生活和广播电视传播作用于受众大脑产生的主观印象,并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11]

受众需求是“受众的重视要求与广播电视节目实际情况之间关系的反映,是受众视听行为的原动力。受众需要有具体的指向对象,既指向物质性的广播电视节目(如新闻节目、文艺节目),也指向这一传播活动的结果,即节目带来的满足。受众需要具有周而复始的特点,即同一种需要会多次重复出现,这是受众需要形成、发展和不断丰富的最重要的条件。同时,受众需要又是随着广播电视活动范围的变化及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12]

广播电视受众心理的运动过程可表述为:认识—情感—意志的过程,即知、情、意的过程。在播音创作中,创作者应该研究受众的这一心理过程,把握这一过程运动的规律,以便能够更为科学地适应受众心理接收规律。

受众心理可分为共性心理、特性心理和逆反心理等。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年代,我国受众的共同心理主要表现为:求新求快,求真求实,求知求教,求富求强,求治求安。

受众心理活动规律,从微观看,大体表现为:喜新厌旧,喜真厌假,喜活厌死,喜短厌长,喜奇厌平,喜实厌空,喜近厌远,喜正厌偏,喜导厌训,喜优厌劣,等等。从宏观看,受众心理活动规律则表现为自主、思辨等方面。

从播音创作活动的角度来考察受众的心理及接收规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线条性,把握过程性

言语传播和接收是线性过程,受众对创作主体所发出的信息有一个认识—判断—接收的过程,有一个接码—解码—收码的过程,有一个认识—情感—意志的过程,创作主体应注意传播中自然属性规律(言语的物理—生理—心理运动过程的规律)与社会属性规律(心理活动内容运动的规律)的双重把握,有机统一。在播音创作中,应把信息按传播规律传达清楚,注意把握听说之间的过程。

2.注意自主性,给予创造性

受众不是消极被动地接收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素质的提高,受众的自主性、思辨性愈来愈体现出来。在播音创作活动中,创作者应充分估计到受众的能力和水平,为其留有思考的空间、创作的余地。

3.注意局限性,加强引导性

受众的层次水平是不一样的。播音创作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体现党的政策主张,宣传引导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播音创作者要把党的政策变为人民群众的共同主张,就需要既看到受众的个体需要,又看到人民的整体利益;既看到受众的眼前需求,又看到人民的长远理想;既看到受众的表层需要,又看到人民的本质愿望。用人民的整体、长远、本质利益和愿望及理想引导受众。

4.注意情感性,求得共通性

在创作活动中,创作者应考虑受众接收的情感性。能够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是听众接收信息的最有效状态。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只有有感情的人,才能感动有感情的生命。要引起受众心灵的共鸣,就要把真挚的感情贯穿于播音创作,在播音语言表达中,用鲜明的态度感情鞭挞假、丑、恶,歌颂真、善、美。

5.注意受众反馈,提高播出质量(www.xing528.com)

“受众学中的反馈,是指传播者通过受众对所接收的传播信息的反应,推测和判断受众的心态和需求,检验和证实传播的效果。”[13]随着广播电视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受众反馈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有来信、来访,电话电报;请进来座谈,走出去调研;选典型访问,找受众对话;参与节目制作,运用电脑软盘。反馈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分析的信息面越来越全,这些进一步促进了节目质量提高。对于播音创作者来说,更应重视受众反馈,不断调整自身创作,提高服务水平。重视受众反馈,创作者一方面要重视反馈来的信息,一方面还应抽出时间,主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同时也看到受众反馈的差异性,对获得的材料进行选择分析,以保证反馈的质量。

【注释】

[1]张颂.播音语言通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58—61.

[2]张颂.播音语言通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58—61.

[3]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2004:5.

[4]赵玉明,王福顺.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143.

[5]张颂.播音语言通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92—96.

[6]赵玉明,王福顺.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144.

[7]阎玉.中国广播电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439.

[8]阎玉.中国广播电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471.

[9]阎玉.中国广播电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471.

[10]赵玉明,王福顺.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13.

[11]赵玉明,王福顺.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14.

[12]赵玉明,王福顺.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14.

[13]阎玉.中国广播电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7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