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继承与借鉴:播音广播教学的关键

继承与借鉴:播音广播教学的关键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播音继承与借鉴的内容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借鉴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有姊妹艺术的借鉴,其他语言表现手段的借鉴,不同学科之间的借鉴,创作个体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整体开放的创作心态,行云流水的审美追求,用生命播音的精神境界,等等,这些无论在传统、经验、理论、实践等各个层面都是需要我们继承的重要内容。

继承与借鉴:播音广播教学的关键

播音继承与借鉴的内容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继承的内容包括优秀的传统、宝贵的经验、创作的方法,而优秀的传统里又可分为:民族文化传统、汉语语言传统、人民广播传统、播音创作传统等。借鉴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有姊妹艺术的借鉴,其他语言表现手段的借鉴,不同学科之间的借鉴,创作个体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1.先看要继承的内容

首先是优秀的传统。传统,在现代意义上,“是指历史沿传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思想、道德、风俗、心态、艺术、制度等,是一个外延最宽、反映客观事物最具一般规定性的概念。从民族学的意义上看,世界各个民族各有其传统。……这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这种复杂性,表示着传统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内容和关系网络”[7]

播音创作的手段是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要研究语言的传统,不能不在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进行。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专指精神财富。应包括各种文物、各种典章文献,各种基于社会心理的文学、艺术,各种教育科学。……我们认识文化的传统,认识中国文化的传统,主要是认识我们民族的心态,进而了解我们的语言传统,并给予批判地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心态,特别重视‘仁’,在自我修身养性中,加强道德观念;在讲求温柔敦厚的同时,强化群体意识;在不断融合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加强内省整体经验。……再说语言传统。我们民族的语言传统,十分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外柔内刚,神摄意合,‘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削尽冗繁,辞约义半,意象组合,生动可感。”[8]

我们人民广播的传统可以简括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法令,站在党性的立场上,积极反映一切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准确、生动、及时且多方面地报道和介绍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祖国的各项成就,以及国际时事、动态,语言通俗、简短,有趣味和具有吸引力,以各类节目、多种形式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并采取各种办法收集广大听众和观众的意见,尽量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全体从业人员坚持党性原则,严格职业道德规范,发扬‘延安精神’,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加强思想、文化、业务基本功,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和传播质量。”[9]

播音传统可以简括为:“坚定的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爱憎分明的饱满感情和特有的新闻敏感;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热爱他们,关注他们,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努力融入播音创作中;经常深入生活,学习社会;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编播业务的水平;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保证播出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10]

在播音创作优秀的传统和经验方面,老一代广播电视工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是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整体开放的创作心态,行云流水的审美追求,用生命播音的精神境界,等等,这些无论在传统、经验、理论、实践等各个层面都是需要我们继承的重要内容。在谈到对事业的热爱时,齐越对青年朋友说:“小小话筒千钧重。它载负着党的重托,人民的信任。……党的教育策励着我,人民的胜利鼓舞着我,严格紧张的工作锤炼着我,促使我坚守自己的岗位。每次话筒前播音,我总感到幸福,一种说不出的内心幸福。”“有人说,‘播音员嘛,不过是读别人写的稿子,是个传声筒而已。’……是的,我是个播音员。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播音员,我是中国人民的播音员,中国共产党的播音员,我引为自傲。……是的,我读的是别人写的稿子。解放战争年代,我播读过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等撰写或修改的广播稿和捷报;新中国成立后,我读的也大量是别人写的稿子,自己写的不过是有限的几篇。这些稿件内容反映的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业绩,我为此感到自豪。……是的,我是个传声筒。我传的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传的是人民和党政治上和谐一致的声音;我传的是中国共产党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做这样的传声筒,我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我的命运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我引以为豪的原因。如果我的一生能从头开始,让我重新选择职业的话,我还要选择做中国人民的播音员,做中国共产党的传声筒。”“青年朋友们!珍惜这个岗位吧!热爱这项事业吧!我相信,你们也会感到话筒前工作是无比幸福的。永远保持这种幸福感,它将赋予你的播音以饱满的激情。”

在播音创作方面,齐越认为,播音员首先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然后才是语言艺术工作者。主张播音员要坚持播音创作中的党性原则,想党所想,急党所急;既要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要身体力行。宣传别人做到的,自己也要努力去做,宣传要别人不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不能说的是“一朵花”,做的是“豆腐渣”。作为党的宣传员,要深入生活,拜人民为师,不断改造思想,增强无产阶级感情。要爱人民所爱,憎人民所憎,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播音工作的属性上,齐越还认为,播音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播音员将别人写的稿子变成自己想要说的话,把文字作品转变为有声语言,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过程,而是比较复杂的再创作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通过话筒——及于听众。这就是说,播音员要具备理解感受稿件的能力、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话筒前工作的能力、联系听众了解听众的能力。这些技能的获得,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长期认真实践和学习,这是播音再创作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广播节目稿件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内容不同,形式、风格不同,对象不同,要求播音员形之于声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从稿件出发,对具体稿件进行反复具体的分析,才能找到切合稿件内容和形式的表现方法。播音的创造性就在这里。没有分析,就没有区别,就没有创造。播音员对稿件的分析理解要在限定的短时间内进行,是一种紧张的思维活动,需要动脑筋,用气力。齐越的播音创作原则是:“我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立场,从稿件的内容和形式出发,联系当前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对于具体稿件作具体分析;从对稿件的深刻理解和真实感受中把握主题思想,明确宣传目的,引发态度感情,贯穿全篇播音。同时,十分贴切地运用有声语言技巧表情达意,和听众进行感情交流,力求情、意、声的精神实质,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齐越在论述他的创作原则时指出,党性和党的政策立场,统率播音创作的全过程。从稿件的内容和形式看,就是既要分析稿件的思想内容,又要研究稿件的体裁、风格和表现形式。情、意、声的和谐统一,就要在达意的基础上表情,从表情中明意,达到情真意切,情意浑然一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三者,准确是第一位的。在播音创作中,在处理播音员与稿件的关系上,齐越认为,稿件是播音创作的依据。他指出:播音工作和作品的改编或翻译、影视片的配音或解说等劳动一样,都属于再创作范畴。在创作过程中都要忠实于原作,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和创造性相对而言的,正因为存在着局限性,才需要发挥创造性;没有局限性,也就无所谓创造性。从播音员与稿件的关系来看,稿件质量是第一位的。而一篇好稿子,一个好节目,能否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往往要看播音员的创造性发挥得如何。播音员可能为稿件锦上添花,播得引人入胜;也可能将稿件播得支离破碎,听来索然无味。齐越讲,他是以稿件为师的。播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品德。一般地说,播音员和稿件是有差距的,抱着向稿件学习的态度,可以缩小差距,深入稿件。播真人真事的稿子,不采用戏剧化的渲染、夸张的手法,以免破坏统一的基调,削弱真实感人的力量。忠于稿件,每次播音都要全神贯注,力求准确无误地高质量地播出。齐越认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个播音员如果没有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缺少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只简单地把文字变为声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稿件的精神实质、人物内心世界揭示出来。“当我的心和人民的心息息相通,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时,我的播音才有生命力;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我的播音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齐越认为,听众是良师益友。“播音员和听众的关系是什么呢?我是这样认识的:听众是我的宣传对象、服务对象,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在播音中稍有懈怠或失误,他们立刻来信提醒我,给予热情的关怀或严肃的批评;我在播音中略有进步,他们又立即来信鼓励。在他们的帮助下,使我不断明确和解决思想、业务中的问题,坚定事业心,增强责任感。……听众来信是送上门来的老师。凡是听众寄给我的信,我都认真阅读,一一复信。只要有机会就登门拜访,当面求教。”

齐越认为,编辑、记者是不可缺少的合作者。一次广播节目的产生和播出,是编辑、记者、播音员、录音员、调度员、机务员等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播音员每天播出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稿件,对每篇稿子都无师自通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工作中我常告诫自己:不懂不要装懂,不懂就向编辑、记者和周围的同志虚心求教。尤其是播本台记者采写的稿子或录音报道,如果我没有随记者出去采访,在备稿时一定要请他谈谈采访心得和感受。通过间接体验,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录稿之前,我要听一听音响素材,搞清楚文字和音响的衔接,以求和谐一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要给编辑、记者当面试播,请他们提意见。至于录音中随时得到录音员和监听编辑的帮助就更不用说了。在长期的播音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编辑、记者、录音员等同志是我的老师,是工作中离不开的战友,是我的第一轮听众。没有他们的帮助与合作,播音创作是很难获得成功的。……青年朋友们,编播之间互知甘苦,彼此尊重,相互帮助,密切合作,是人民广播事业的好传统。进城以前,由于战争条件的限制,编辑部和播音组分隔两地,最远时相距几十里。但编播之间联系密切,播音员对稿件的意见,编辑对播音的意见,除随时互通电话告知外,每天还由送稿的通讯员传递信件。过去,编播之间山水相隔,联系尚且如此密切;现在,近在咫尺应该比那时候更密切合作才是。”齐越认为,爱憎分明的感情是他播音创作的核心。在1949年,党中央通报表扬陕北台:播音感情充沛,语调爱憎分明,生动有力。毛主席夸奖陕北台的播音员说,骂起敌人义正词严,讲到我们的胜利很能鼓舞人心。真是爱憎分明。这样的播音员要多培养几个。“有人说:‘现在不是战争年代,新闻播音还有什么爱憎分明?’请问,难道只在战争年代敌我对峙时才有爱憎感情的表达吗?不,新闻不能没有阶级性。即使将来全世界消灭了阶级和战争,但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立,还存在着正确和错误的斗争,就有是非,就有爱憎,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非分明,敌我分明,爱憎分明,刚柔相济。我认为,这是构成人民广播播音风格的主要因素,核心是爱憎分明。丢掉了它,播音就失去了战斗力和生命力。我在播音创作中力求围绕‘爱憎分明’这个核心进行。爱憎分明的感情,一是要真,二是要准。真,就是感情要真实。播音中只有动真情,才能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准,就是感情的表达要准确、掌握分寸。播音中爱憎分明的感情,是播音员的无产阶级党性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是由稿件内容和宣传对象引发出来的,受主题思想、宣传目的支配,受党的政策制约。感情的表达要恰如其分,符合党的政策原则,符合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身份,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代替党的政策。这种分寸感,对于播音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如何引发和调动感情?齐越认为,想象、联想是引发感情的手段。“有的青年朋友来信问:播音中怎样引发感情?我的经验是:运用想象、联想作为手段来引发感情。想象……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在播音创作中,我运用想象、联想引发感情的程序是:在对稿件内容和宣传对象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沿着主题思想指引的方向,展开想象、联想去体验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设身处地为听众着想,从而产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引发出对稿件的积极态度,加深对稿件和对听众的理解,深化感情。而思想感情的深化,又可以使想象、联想更加活跃,形象更加鲜明,传达给听众的愿望更加迫切。没有想象、联想在思维中展现,就不可能唤起相应的态度、感情。而没有鲜明的态度,真挚的感情,播音是不可能感动和说服听众的。……在播音创作中,想象和联想常常结合在一起运用,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想象和联想是在人的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个人的想象、联想的活动能力,和他的思想境界、文化教养、生活经验等密切有关。发展和丰富想象力,并非单纯的技巧锻炼。……不刻苦学习,不深入生活……想象、联想必然贫乏。只有那些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并善于从生活和人民中积累情绪记忆的,才可能获得丰富的想象力。”齐越讲,播音有“三戒”。一戒自我表现。我们的广播电台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播电台根本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播电台属于这个集团或那个财团,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工具;我们的广播电台是党领导的,是党的工具,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我们播音员在党的培育下所掌握的全部技能都是为宣传党的政策,为人民服务的。在话筒前,切忌卖弄声音,炫耀技巧,追求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这是和社会主义思想格格不入的。二戒随心所欲。做好播音工作,就要懂得它的性质、任务,搞清楚播音员和稿件、听众、其他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播音创作规律。自作聪明,随心所欲,凭主观随意性去播音,想不用力气就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那只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三戒千篇一律。“在播音中不论什么样的节目,什么类型的稿件,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腔调,形成千篇一律,千人一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在播音界流行多年至今仍有人追求的机械模仿造成的。人的嗓音各有差异,就像人的面一样,每个人各不相同。播音员善于发挥自己嗓音的优势,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才能自如地表达稿件的思想感情。醉心于模仿别人的嗓音,形成一种人为的固定腔调,就像一条无形的锁链束缚播音员的创作个性。模仿不能代替创造,模仿得再好,也不过是‘像某某的声音’。播音要发展,借鉴是必不可少的。借鉴不是模仿,而是要经过取长补短,消化吸收,溶化在自己的创作中,并在实践中掌握它,发展它。青年朋友,这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捷径是没有的。”齐越希望青年播音员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地说,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争取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名播音员。名播音员越多,对党的广播事业的发展越有利。“成为名播音员,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是党向我们提出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要求我们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绩,不断攀登播音艺术的高峰。……青年朋友们,播音员修养的加强是没有尽头的,播音水平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不要沉湎于一次的成功,也不要因一次的失败而灰心。播好一篇稿子或一个节目并不太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永远将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听众。如果你一时有些成绩,则贵在有自知之明;如果你处于逆境,则贵在坚韧不拔。满足现状,就意味着停滞或倒退。发扬延安精神,献身四化;勤学苦练,成为名家;锐意进取,力戒骄傲;善于创新、情声并茂。这就是我对青年播音员的希望和祝愿。”著名播音艺术家夏青说,播音员要力求做到两个“三”。第一个“三”,是指狭义备稿,即拿到稿件后,先粗看一遍,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再细看一遍,仔细深入地分析稿件内部各段落层次和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再粗看一遍,有一个整体把握,以至第二遍细分析后不至于“陷”进去。第二个“三”,是广义备稿,也是修养问题。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这实际上是培养学识、增加胆识、增长见识,是培养读书研究、调查实践、社会活动能力。齐越、夏青的宝贵经验,不光是他们个人的,也是老一辈广播电视工作者共同实践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播音理论也经历了由萌芽、草创到形成的阶段。播音理论的传统可以概括为:“广播电视播音员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广大人民群众的知心朋友,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在话筒前(包括摄像机镜头前)工作的新闻工作者;播音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节目(或栏目)是播音创作的‘舞台’,需要高度的创作觉悟、正确的创作道路、严肃的创作态度、饱满的创作热情、高超的表达技巧;播音语言不同于日常谈话,它具有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特点。在播音创作中,通过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达到以事醒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效果;播音创作中,要遵循播音表达规律,以有声语言的多种样式表现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语言内容,尽可能完美地符合稿件和节目(栏目)的体裁风格,满足受众的认识、审美需要;人民广播(包括电视)的播音风格是: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爱憎分明,是指有声语言中要负载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要鲜明地揭示出语言内容和精神实质。爱和憎应该是包含着不同色彩、不同级差的感情变化。任何节目、任何稿件、任何有声语言都存在着一定事理的是非,一定心态的褒贬。对先进的、正义的、美好的东西,对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对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纪律,一定要满腔热情地去支持,去赞扬;对落后的、不义的、丑恶的东西,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去反对、去批判,是非清楚,褒贬得当。刚柔相济,既是指气质上的刚正与柔情的结合,又是指声音上的高、强、快与低、弱、慢的对比变化。刚,包括气魄宏大、气势磅礴,也包括刚劲有力、尖锐泼辣,并非全是金刚怒目;柔,包括徐缓舒展、温和恬静,也包括细腻婉约、绮丽旖旎,不应是低声下气,故作媚态。严谨生动,体现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播音创作中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严,就要有清晰的稿件脉络和目的贯穿线,就要有准确的逻辑感受,就要把握语言内容所包含的情理的内部联系。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句句表达都在情理之中。生动,就要有真切的形象感受,抓住形象动作线,把握语言内容的情理的个性特征,以一当十,触类旁通,技巧运用都在意料之外。这里,内容的完整性、目的的鲜明性、技巧的多样性、声音的丰富性,相互依存。严谨并非刻板,生动亦非做作。亲切朴实,主要指平易近人,真情实感。亲切,不应是为了取悦于听众,而矫揉造作、虚声嗲气,那样最终听众也不会感到亲切。亲切,应是平等、亲近、真挚、恰切。朴实,就是要去粉饰、勿做作、有真意、无干扰。……播音创作是一种个体劳动,但只有在群体中、集中群体智慧,才可能体现个体价值,发挥出个体的聪明才智。”[11](www.xing528.com)

在播音创作中还有交流的传统。这里有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相互沟通、反馈,有创作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

2.再看借鉴的内容

播音可借鉴的内容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播音是语言艺术,可以直接借鉴各门各类语言艺术。可以借鉴话剧、电影、曲艺、歌唱等各类语言声乐艺术的吐字发声、气息、共鸣情感体验、语言的表达技巧等。播音员还可以通过演讲、朗诵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齐越一直主张播音员应经常和演员同台朗诵,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齐越说:“播音员和演员同台朗诵,效果很好,我很支持这种方式。把播音和朗诵结合起来,这是我的一贯主张。播音员经常面对观众朗诵,可以锻炼语言功力,有助于播音业务的提高。……有些同志长期突不破播音腔,开了几次朗诵会,一下子就突破了。……通过参加朗诵会,我感到,我们播音员的语言功力在有些方面不如演员,声音送得不够远,声音的力度和弹性都比较弱。当然演员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分寸不贴,表达过分夸张,使人感到不够真实。所以,播音和朗诵应该互相交融,播音员和演员要交朋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20世纪50年代,我交了许多演员朋友,我们经常请董行佶、于是之、蓝天野等到电台来,我们也去他们那里。……朗诵和播音,在同群众的交流方式上有不同之处。朗诵是面对观众进行交流,播音是坐在播音室里,看不见听众。但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无论是坐在屋子里,还是面对观众,都要和你的听(观)众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都要动真心、动真情。这一点是相通的,也是根本的。”

艺术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播音还可以借鉴音乐、绘画、舞蹈、电影、戏剧、雕塑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如主次的把握、节奏的变化、感情的表达、接受的规律等,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法。

广播电视内部各行当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如电视摄影中镜头表现手段的运用,已被借鉴到播音内部技巧“情景再现”的场景想象运用之中。如:想象是近景、远景、中景还是特写等,这些都可以直接作用于语气的变化。

播音创作个体之间、群体之间都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比如,著名播音员虹云说,她学习了齐越的激情,学习了林如的含蓄,促进了她业务水平的提高。各台之间播音员的相互交流学习,电台、电视台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不同播音语种之间的相互借鉴,都有助于播音水平的提高。

借鉴国外有用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经验。齐越随中国广播代表团访苏,之后费寄平、林如等一批播音员赴苏工作,翻译出版了介绍苏联播音朗诵经验的书籍,研究借鉴了斯坦尼理论和苏联播音经验中有用的东西,促进了播音业务研究。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也开始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播音业务方面有用的东西。比如,语言传播规律、受众接受心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