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青少年应急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国内青少年应急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应急教育”一般是指针对突发灾害性事件进行的教育,如针对火灾、地震、袭击等大型事件发生时给予的逃生指南。面对青少年这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应急避险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国内青少年应急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国内“应急教育”一般是指针对突发灾害性事件进行的教育,如针对火灾地震、袭击等大型事件发生时给予的逃生指南。[11]所以,“应急教育”也包含了“安全教育”“灾难教育”“防灾教育”“公共危机教育”等概念,尤其是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研究,其内涵表现得更加宽泛。针对青少年应急教育的研究,在内涵上大多是结合了“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特点,多以“生命安全教育”为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上来说,“生命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有着各自的侧重点,但又密切相关。“生命教育”侧重的是生命的理念,是对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建构。而“生命安全教育”是在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下,提高对风险的认识,注重生存技能和应对自然与其他人为风险的应急技能的培养。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活动上,国内的专家通常以学生、公众等为教育对象开展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受教育对象的应急素质,使其能更好地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针对与应急教育概念意义相近的“灾难教育”“灾害教育”“公共危机教育”“防灾教育”“应急避险教育”“应急科普宣教”“公共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一些学者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分析与界定。我们发现这些学者的概念界定在适用领域、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核心内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面对青少年这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应急避险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一)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的研究

近年来,针对青少年应急教育现状,国内许多研究者立足于应用提出了诸多对策,如:要加强学校应急教育,在组织层面上,提升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应急管理水平;要建立完善的应急教育体系,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11]应急教育从中小学抓起。[28]在学校体育领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纳入体育课程,在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有了一定的收获。在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上,李晓婵(2006)提出,体育的作用是增强体质,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保护生命、保护健康并能适应社会。将体育与安全教育互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体系,逐步探索和建构“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体系,为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发生命安全教育必须遵守“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健康第一原则、三位一体原则、因校制宜原则、适应性原则”八大原则;在课程中从身体安全、心理安全、社会安全三个方面明确了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与课程内容,提出了自救自护、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对自然灾害等建议。[59]王帆等(2012)在《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模式研究》中阐述了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融合于学校体育课程之中,具有独立的环节与特点的观点。在课程视野中,所操作的内容与形式趋同于学校体育课程,同样是一种生活教育课程和一种认知与技能教育课程。并认为,生命安全教育必须突破以往较为零散的形式,通过体育课程的整合与实施,以课程化形式,并将校内外训练、课余协会活动、校园体育节日文化、社会活动课程、社会文化体育服务、个人体验活动等一并纳入,形成其独有的,具有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模式。[61]李清等(2010)结合中国计量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有益的成效。通过利用体育教学实践性与开放性特点,与生命安全教育有机结合,摆脱了空洞说教的安全教育模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采用情景模拟、运动处方、小团队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体育参与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62]王子朴、李晓天(2012)认为,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课程具有较高的兼容性,二者的教学目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一致性。[63]王子朴、孙学明(2012)进一步对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以及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内容由“逃生技能教育、运动安全教育、生活安全教育以及珍爱生命教育”四个部分组成,这些内容只有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占有一定比重,创编生命安全教育教材,才能做到生命安全教育经常化、正规化。[64]鲁国斌、王迪(2013)从学校体育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诉求出发,以生命存在、生命安全、生命维护、生命发展为轨迹,提出了学校体育蕴含的“源本性、应急性、生活化、健康性”诉求;认为在教育思想理念、组织管理机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要以基本体育活动能力发展为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的首要素质,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65]刘德(2016)在《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建构》的研究中认为,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在起源和演进过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体育是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技能教学的主要途径。[58](www.xing528.com)

(二)应急避险与体育教育的结合

从应急避险视角,提出将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纳入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也较多,所产生的观点主要是要以应急避险能力培养作为学校体育与应急教育内在联系为切入点,依托学校体育教育的优势,将应急避险能力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建立学校应急教育常态机制。有关学者不但对体育课开展应急避险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体育课程中开设应急体适能的可行性上做了分析与研究,而且对体育课中应急避险教育的理论体系以及项目的设计思路展开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应急避险能力”“应急体适能”“应急避险体适能”等相关概念。张志保(2012)认为,体育教育与应急避险能力教育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两者间有许多重合和交叉的地方。从教学过程来看,都是通过知识、体能、技能的教学以达成各自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应急避险能力的形式上,体育课则更加灵活多变,有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空间;从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来看,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应急避险技能息息相通;体育还是唯一一门从小学、中学大学始终开设的课程,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特点及易受伤害情况讲述相应的应急避险内容,保证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延续性、层次性。[66]王强等(2010)对创建学生应急避险课程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认为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观是创建学生应急避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根据应急避险实践中个体所反映的知识、应对技能、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等因素构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结构要素,以学生的备灾能力、救护技能、身体行动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