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35年后的班会:师德谈话与未来展望

35年后的班会:师德谈话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我出了一个班会题目:35年后的班会。时间:2015年的某一天。作文中写清35年后班会的全过程,然后在班会上宣读自己的文章,看谁的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又符合逻辑。他们写道:35年后,国家已实现了现代化,同学们有的乘坐高速列车,有的自己驾驶着微型太阳能飞机,有的驾驶以海水为燃料的气垫船自渤海湾进入双台河口,来到学校。我也引导学生假设自己是500年后的中学生,站在那个时代的中学生的角度,给今天的人类写一封信。

35年后的班会:师德谈话与未来展望

1979年10月31日,我教的学生大都还是14岁的孩子,他们是小大人,他们总觉得自己已成熟了,喜欢把自己说得大一些,都报自己的虚岁数,说自己15岁了。有的说得更大,他们渴望成熟,渴望长大。这天课后,不知怎么引起的,大家对长大,对自己长大以后干什么,谈得特别多,特别热烈。(这也是小大人的特点,如若另一个题目,勾起了他们对童年的回忆,他们又会对童年有着千般留恋万种深情,于是就又都大喊大叫:“人要是总处在无忧无虑的童年,不长大该多好。”)

我想,有必要引导学生经常想一想自己的未来,想一想长大以后做什么,甚至想得更具体一些:怎样做。

我自己在工作中、学习中都有过坎坷,有过挫折,经受坎坷曲折时,我感到,如果目光太短浅了,就会把坎坷曲折看得过难过重,容易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似乎人生充满了坎坷曲折,觉得人生之路过于艰难,过于昏暗,以至于在坎坷曲折面前忧虑、烦闷,甚至悲观。此时倘能跳出现实,让自己的思维到未来游历一番,想一想几年、十几年以后人类的明天,想一想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自己工作学习的情形,便觉得坎坷、曲折、打击、磨难,所有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过了几十年,再回过头来一看,都不过是一段插曲,于是便豁然开朗了。

学生们不会再经历像我们这样多的天灾人祸和种种磨难了。但他们长大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为使他们不至于一遇小片乌云,便产生天昏地暗之感,引导同学们经常展望一下自己的明天还是必要的。

于是我出了一个班会题目:35年后的班会。

时间:2015年的某一天。注意:那时,各位同学都已是50岁左右的人了。

地点:我们的学校。注意:那时我校一定不像现在这样,只两排平房夹着一个涝洼塘似的操场。

人物:在各行各业、各地区工作的当年的同学们。

事件:大家从四面八方又聚到一起,班会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为开好这次班会,同学们可以先认真写一篇作文。作文中写清35年后班会的全过程,然后在班会上宣读自己的文章,看谁的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又符合逻辑。

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投入了真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他人。(www.xing528.com)

他们写道:35年后,国家已实现了现代化,同学们有的乘坐高速列车,有的自己驾驶着微型太阳能飞机,有的驾驶以海水为燃料气垫船自渤海湾进入双台河口,来到学校。

校园面貌已使许多在外省工作的同学无法识别。当年的两栋平房,变成了造型别致的几座大楼;涝洼塘般的操场,东西两侧建了假山、喷泉、花园。操场中间绿草如茵,四周已变成了塑胶跑道。

变化最大的还是同学们。大家都已是50岁左右的人了,但每个人还感觉正当壮年,看上去还很年轻;大家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有的成了知名的数学家企业家、文学家……

有的同学做了园艺工作者,精心培育出了能在盘锦盐碱地生长的枣树梨树、桂花树、梧桐树,使我们连大棵杨柳都没有的盘锦也变得和江南城市一样,到处树木葱葱……

平时最爱溜号、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的同学参加工作后,痛感没文化的苦恼,他刻苦自学专业知识,在一家文具厂成了发明能手。他拿着自己制作的无尘粉笔献给老师,同学们争着用这粉笔。粉笔的一端写字时输出荧光粉似的物质,写在黑板上色彩绚丽,用完之后,用笔的尾端对着字迹稍加扫描,那些物质便又回到了笔内……

每位同学写这篇文章时都带着笑,带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我还经常引导学生写这样的文章,题目是《日记一则》,月日便是1月1日,但年份不是1993年而是2003年或是2030年,总之是今后十年或几十年。同学们想一想,那时你在什么单位工作?工作环境如何?周围的同志们工作如何相互配合?想象一下那一天从早到晚是怎样度过的?都做了些什么?

为使学生从时间上想得更远些,我还引导大家写《给一万年之后的中学生的一封信》,自己对万年之后的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哪些设想,自己有哪些理想愿望,或自己生命范畴内解决不了的难题,需要委托万年以后的中学生们帮忙。

我也引导学生假设自己是500年后的中学生,站在那个时代的中学生的角度,给今天的人类写一封信。从未来的角度看历史,便看得清晰,能看出哪些是应做的事,哪些是野蛮、残酷、倒退的事,哪些是愚昧落后的事,哪些是自以为正确实际又非常可笑的事。

我体会到,当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未来时,许多狭隘的、无原则的争论都自消自灭了。个别同学喜欢为鼻子尖下的一点个人名利而斤斤计较的事,也不知不觉销声匿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