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已有成绩与未来展望

已有成绩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未来展望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学者们重视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已有成绩与未来展望

1.已有成绩

结合我国乡村教育改革实践,积极稳妥地提升乡村教师切实关心的生存问题,优化生活环境,让广大乡村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自身的专业发展中去,才是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专业引领、工学矛盾突出、教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因此为了更好地展现目前发展状况,本研究的结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理论层面的探讨居多,以乡村教师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为主要内容,针对专业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对策方面展开研究。

第二,重点突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学者们通过考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各种对策的研究方式,已成为大家熟悉的研究模式。据统计分析可知,本文所研究的文献中,专门研究路径、对策的文章占到所有文献的比例大约为50%,这说明寻找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研究者们的共同旨趣。目前常见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有:一是通过自主发展策略(自我学习学校外派学习),二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组织领导的教师培训,如“国培计划”“网络远程培训”“课堂学习+网络研修”等混合型学习方式等。

第三,研究主题比较集中,以教育学领域尤为突出,说明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领域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研究主题已由关注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转向了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和规划。

第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方法多以调查法为主,尤其是以廖龙龙和唐松林等学者为代表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多。还有以个案研究和叙事研究为主的乡村教师研究,都给我国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实践指导。

第五,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借助网络化、数字化的学习平台,以乡村教师为主体进行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混合学习等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2.存在不足

虽然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总体趋势上注重从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目标、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模式、适应需求的教师教育以及以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为主的方面去探讨。但现有模式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理论深度有待加强、研究效度不高,提出的对策与建议缺乏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大多研究仅停留于关注于现状的一般探讨,没有深入地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偏离乡村教师实际发展需求,都难以有效地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另外,本研究使用的软件的运行结果与作者选择的文献期刊、学科类型、文献的筛选方法、文献数量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不同的人分析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该工具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进行参考,真正的分析研究还得靠研读文献本身。加之,软件的不兼容性和不稳定性,给研究也带来了一些困难。最后需说明的是本文未对外文文献、专著等进行分析,因此只能略窥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研究状况,后续还需更深入持续地去关注该领域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学习奠定基础。

3.未来展望

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学者们重视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纵观整个研究历程,当前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展望。

第一,应注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的深入挖掘和探讨,尤其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理论探讨,力求寻求一套更加合理的路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

第二,研究的对象从大学走向中小学并深入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研究对象与人群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涵盖了各类农村学校的教师。但在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培训发展方式上还应进一步充实和论证。

第三,研究者们应更加聚焦问题并进行持续的追踪研究,更有利于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成果。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尽量避免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相关问题的重复研究,将其置于信息时代发展大背景中去思考,对发展对策及路径的可操作性、效果反馈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还应深入研究,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

第四,已有研究很多借助网络手段进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建构,将网络手段作为缩小城乡差距、减小资源分布不均的一种便利手段,这是一种发展的新思路,未来还应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借助网络手段更有效地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随着社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这种方式也将持续成为未来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取向。

第五,如何将乡土文化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深度融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选择。需要乡村教师转变观念,将乡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充分挖掘乡土教育素材,创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圈。要求乡村教师无论在知识技能、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及价值取向上都应该进行转变,构建凸显乡土文化内涵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并不断获得成长与发展。

第六,联系近些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精神,站在把乡村学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学校主体的角度,以“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大视野,探讨如何发挥乡村教师、如何发挥乡村学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以及由此促进乡村学校自身、乡村教师自己的发展等问题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时代大课题。

【注释】

[1]本专题由王丽娟(女,西南大学博士生)、向静(女,教育学硕士,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教师)、谢焕庭(女,教育学硕士,贵州省铜仁学院教师)、李瑞(女,教育学硕士,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校教师)同志完成研究、撰写工作。

[2]丁留宝,罗国辉.乡村教师:中共革命的播火者——以安徽农村党组织建设为例(1923-1931)[J].许昌学院学报,2008(6):103-107.

[3]车丽娜,徐继存.乱世中的学者使命:民国知识分子乡村实践的现实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2015(5):161-166.

[4]王衍康.乡村教育[M].南京:正中书局,1946:附录.

[5]车丽娜,徐继存.乱世中的学者使命:民国知识分子乡村实践的现实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2015(5):161-166.

[6]吴擎华.陶行知与民国社会改造[D].济南:山东大学,2008:44.

[7]车丽娜,徐继存.民办教师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5):45-51.

[8]鲍坤子.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对乡村教师形象建构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150-152.

[9]唐松林,丁璐.论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52-56.

[10]车丽娜,徐继存.民办教师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5):45-51.

[11]容中逵.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迷失下的乡村教师——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J].教育学报,2009(5):83-88.

[12]张济洲.乡村教师的文化冲突与乡村教育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121-124.

[13]容中逵.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迷失下的乡村教师——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J].教育学报,2009(5):83-88.

[14]鲍坤子.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对乡村教师形象建构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150-152.

[15]容中逵.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迷失下的乡村教师——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J].教育学报,2009(5):83-88.

[16]唐松林,邹芳.语境视域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素质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5):54-58.

[17]纪德奎.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的冲突与调适[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13-17.

[18]郑新蓉,王成龙,熊和妮.他们是中国教育百年现代化历程中最特别的一群人——中国新生代乡村教师调查[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5(10):32-35.

[19]李长吉.农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兼论农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J].教师教育研究,2011(1):29-32.

[20]唐松林.理想的寂灭与复燃:重新发现乡村教师[J].中国教育学刊,2012(7):28-31.

[21]李长吉.农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兼论农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J].教师教育研究,2011(1):29-32.

[22]肖军飞,彭艳梅,唐小寅.论近代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乡村教师成长的启示——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教育思想为视角[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14-117.

[23]徐继存.民国时期教育家的共相[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5-80.

[24]徐继存.民国时期教育家的共相[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5-80.

[25]程方平.拿什么感谢乡村教师的坚守与奉献[J].中国农村教育,2014(4):10-11.

[26]于泽元,田慧生.教师的生命意义及其提升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8(4):82-87.

[27]唐松林,丁璐.论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52-56.

[28]余应鸿,胡霞.论农村教师的流失及其应对策略——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8):28-31.

[29]邬志辉.专家组成员解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破解乡村教育发展症结的良药[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5(7):12-13.

[30]董春英.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基于一所农村小学教师群体的个案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31]杨运鑫.平民精神: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归之所[J].大学教育科学,2008(5):66-68.

[32]喻谟烈.乡村教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75-90.

[33]刘丽群.农村课程资源开发深层困境:乡村文化边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9(7):63-65.

[34]高盼望.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15.

[35]高盼望.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77.

[36]姜朝晖,朱汉国.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存状况[J].史学月刊,2015(4):67-76.

[37]高盼望.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99.(www.xing528.com)

[38]姜朝晖,朱汉国.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存状况[J].史学月刊,2015(4):67-76.

[39]郭浩.农村教师业余生活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8):173-174.

[40]高小强,王成军.多元文化视野下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J].继续教育研究,2009(12):108-111.

[41]高盼望,徐继存.论新型城镇化中乡村教师的文化转型[J].中国教育学刊,2015(2):96-100.

[42]张济洲.乡村教师的文化冲突与乡村教育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121-124.

[43]程建荣,白中军.百年中师教育特色问题摭探[J].教育研究,2011(9):82-86.

[44]顾明远.尊师重教: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导引教师教育变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

[45]王淑芬.百年中师优良传统:解析与承续[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6):24-28.

[46]别林业.中师布局调整和师范教育制度的逐步开放——关于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0(7):55-59.

[47]丁钢,李梅.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4,35(11):95-106.

[48]肖正德,张素琪.乡村教师学习机会的现状分析及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1):39-42.

[49]李茜,王颖.中小学教师培训新动向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80-82.

[50]郑新蓉,武晓伟.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支持性政策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5-10.

[51]劳凯声.中国教育改革30年(政策与法律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1-93.

[52]刘楠,肖甦.21世纪以来俄罗斯推动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8):70-74.

[53]Kingdon,G.G.,Sipahimalani-Rao,V.Para-Teachers in India:Status and Impact[J].Economic&Political Weekly,2010(12):59-67.

[54]高益民.从工资制度看日本的教师优遇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12(8):1-7,81.

[55]金红莲,秦玉友.日本偏僻地区义务教育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研究[J].基础教育,2014(2):106-112.

[56]王怀宇,张静.国外怎样谋划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平等[N].中国教育报,2006-03-21(003).

[57]张乐天.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补偿政策实施状况及其比较——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尼泊尔四国案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11):50-54.

[58]常宝宁.法国义务教育扶持政策与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15(4):33-38.

[59]刘楠,肖甦.21世纪以来俄罗斯推动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8):70-74.

[60]廖英丽.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1]傅松涛,杨彬.美国农村社区基础教育现状与改革方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4(9):47-52.

[62]孙来勤.秦玉友.印度代课教师:概况、争议及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1(6):71-75.

[63]Krishna Narayan,Jos Mooij.Solutions to Teacher Absenteeism in Rural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s in India:A Comparison of Management Approaches[J].The open Education Journal,2010,3(1):63-71.

[64]瞿葆奎.教育学文集:印度、埃及、巴西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87.

[65]瞿葆奎.教育学文集:印度、埃及、巴西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88.

[66]汪丞,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4):59-62.

[67]董博清,于海波.韩国城乡教师轮岗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7):44-51.

[68]常宝宁.法国义务教育扶持政策与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15(4):33-38.

[69]金红莲,秦玉友.日本偏僻地区义务教育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研究[J].基础教育,2014(2):106-112.

[70]Debra Hare,James Heap,Lenaya Raack.Effective Teacher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Strategies in the Midwest:Who Is Making Use of Them[EB/OL].[2019-10-06].

[71]董静,于海波.印度农村初等教育教师:短缺现状、补充策略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5):91-99.

[72]Anju Saigal.Demonstrating a Situated Learning Approach for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in Rural India:The Quality Eduation Programme in Rajastha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2,(28):1009-1017.

[73]董静,于海波.印度农村初等教育教师:短缺现状、补充策略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5):91-99.

[74]姜茉然,陈君.日本偏僻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经验及其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8):74-78.

[75]李祖祥.美国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新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2010(1):85-88.

[76]于海波.俄罗斯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素质的策略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3):39-43.

[77]陈娜.澳大利亚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举措——乡村地区计划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8):12-15.

[78]Kirby,S.N.,Berends S.,Naftel,S.Supply and Demand of Minority Teachers in Texas:Problems and Prospects[J].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999,21(1):47-66.

[79]Ingersoll,R.M.Teacher Turnover and Teacher Shortages: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1,38(3):499-534.

[80]Hanushek,E.A.,Kain,J.F.,Rivkin,S.G.Why Public Schools Lose Teachers[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2004,39(2):326-354.

[81]操太圣,吴蔚.从外在支援到内在发展: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实施重点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2):95-105.

[82]中国教育研究院.教师流动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校长视角下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分析[N].中国教育报,2012-08-27(003).

[83]张志越.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38-41.

[84]李尚卫,周天梅.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标准、途径[J].教育探索,2010(1):105-106.

[85]李静美“.需求—满足”模式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6):53-57.

[86]张春宇.国内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文献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31-32.

[87]蒋竞莹.教师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综述[J].教育探索,2004(4):104-105.

[88]邱均平,苏金燕,熊尊妍.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比较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37-45.

[89]陆丽香.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16-20.

[90]陈元辉.城乡教育二元分离问题的解决策略探讨——日本教师轮岗制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9(15):156-157.

[91]徐君.自我导向学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9(3):17-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