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会议探讨的重要问题

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会议探讨的重要问题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几个重要问题进一步强调如下。这个问题虽然多次强调,但解决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建设上各自为政、管理上各自为营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各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重点抓好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查、建设管理和检查验收等工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资源匮乏已成为水利信息化工作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会议探讨的重要问题

水利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信息技术发展较快,建设中必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会上,大家对水利信息化工作谏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几个重要问题进一步强调如下。

一是关于组织保障和管理体制。这个问题虽然多次强调,但解决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建设上各自为政、管理上各自为营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十一五”时期,要进一步研究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制,加快理顺工作关系,加强组织保障,明确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并赋予相应的职能,强化各级水利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和管理监督。各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重点抓好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查、建设管理和检查验收等工作。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明确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相应部门,充分发挥信息化专业部门的作用,特别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组织与管理,避免重复立项、重复建设,避免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的浪费。要建立技术保障机制,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实时维护,并探索采用外包、托管等多种运营方式,保证一个好的系统能得到好的维护,发挥好的效益,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关于建设投资和运行管理经费。信息化工作既要有项目建设资金,又要有系统运行维护经费。大家在讨论中提出,多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资金渠道难保障,投入分散,导致系统建设难以形成规模,系统开发成本高,共享困难,建设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信息化建设投入相对不足,规划或计划中的建设内容难以落实,整体效果难以体现,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经费少政策、不落实,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十一五”时期,要着力建立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要研究和制定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政策和机制,力求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要加快《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的制定,规范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的申请和审批,将维护管理经费纳入部门年度预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三是关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当前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信息资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资源大多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分散在不同的系统,共享困难,整合难度较大,没有形成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难以提供综合利用。信息资源匮乏已成为水利信息化工作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今年年初,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单位要切实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的精神,高度重视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关工作。首先要做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对信息资源的描述、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应用、重组与再加工等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规划;其次要通过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水利电子政务、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库水利资源分中心等建设项目,积累资源,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推进水利数据中心建设。要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水利资源分中心建设,摸索资源整合方法,探讨数据更新机制,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要求,进行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工程设施(空间)、土壤侵蚀、灌溉规划、小水能资源、农村水电8类数据资源整合,分别建设8个专题库和产品库,16个综合信息子库,为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积累经验。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是国家优先建设的4个国家级基础信息库之一,胡四一副部长已在讲话中强调了其重要性,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各参建单位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这个机会,通力配合,充分展示水利工作长年积累的建设成果。有关单位要认真探索数据资源合建共管、长期维护、持续更新的良性机制,为下一步更大规模跨部门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国家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同时,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交换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制定加强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和标准,研究建立水利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应用,面向社会提供水利信息资源服务。(www.xing528.com)

四是关于网络划分和应用部署。为贯彻落实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四部委联合颁发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近期水利部分别出台了《水利部政务内网管理办法》和《水利信息网运行管理办法》,这仅仅是相应配套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建设的开始。随着国家和水利部内外双网格局的逐渐形成和正在实施的防汛抗旱决策支持、水利电子政务、水资源管理等应用的逐步深化,业务与信息组织的安全等级划分和对位部署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关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结合现实需要,尽快组织研究,确定政务内外网的安全及涉密等级,提出合理的建设范围和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并对业务应用和信息内容进行等级划分和部署,拿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

五是关于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很高,陆续建设了不少与水利信息化有关的项目,但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加之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项目来源多样、归属成果不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软硬件环境统一利用困难、应用分散、资源难整合,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整体效益不能很好地发挥。“十一五”期间,在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强调软硬件、网络资源的整合和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和公用。要在已建的水利信息骨干网的基础上,加快流域、省区网和地区网建设,实现各种水利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多级交换。要积极推进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平台等技术,构建水利数据统一的存储与管理平台,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六是关于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利信息化工作成功与否,人才队伍是关键。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形成了一支信息化队伍,培养了一批信息化人才,但距离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实际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知识老化、技能落后现象比较严重。“十一五”时期应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各单位要按照水利人才培训的总体部署,根据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做出人才需求分析与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激励人才的政策,完善稳定队伍的措施,创建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骨干队伍。要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上教学和网上培训,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业务应用培训以及技术交流等工作,要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强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努力提高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