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实践

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实践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建构主义思想学习的指导下,实际的教学课堂中也形成了多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情境性学习与抛锚式教学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学习应与情境化的活动结合起来,即进行情境性学习。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思想学习的指导下,实际的教学课堂中也形成了多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情境性学习与抛锚式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学习应与情境化的活动结合起来,即进行情境性学习(Situated Learning)。情境性学习强调真实的任务情境,情境化的学习过程,真正的互动合作以及情境化的教学评价。下面主要介绍一种典型的情境性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抛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举个例子,比如针对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名为“雪松河之旅”的录像:一天早上,贾斯帕(主人公)正在读报,他发现一则出售旧船的广告,便决定去看看。他来到雪松河码头,在那里见到了船主,然后试船。他得知船的夜行灯坏了,而且船上只装了一个临时的油箱。贾斯帕最后还是决定买下了这条船。这时问题出现了。贾斯帕能否在天黑前把这艘船开回家?是否有足够的燃料?或者是否有足够的钱去加油?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都蕴涵在整个录像之中。这种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整合运用数学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并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13]

2.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例如,教师在确定了一个学习主题——“城市热岛效应”后,其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首先,教师带着学生想象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他们在城市里走着,阳光刺的人眼睛都睁不开,他们觉得汗流浃背、喘不过气来。忽然,他们远离市区,来到了郊区,这时吹来了阵阵凉风,他们觉得舒服多了。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这种现象就叫做“城市热岛效应”;然后要求学生找出城市温度比郊区温度高的原因。

然后,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更多的信息,找出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比如学生问“是不是因为郊区太阳不够厉害”(否),“跟树有关系吗”(是),“跟空气污染有关吗”(是)……

接着,学生根据刚才搜集到的信息,总结出一般结论。比如,“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的树没有郊区多,城市的空气污染太严重,城市的高楼太多阻挡了空气的流通等等。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更多的信息,并进行一定的实验来验证或扩充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思维过程,可以问“哪些原因是主要的?”“怎么把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的?”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本身,如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评价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如何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其中。

3.认知学徒制

约翰·布朗等人提出了认知学徒制的概念,试图借鉴某些行业中师父带徒弟的传艺模式来使学生参与真实的情境性活动。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是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14]

按照认知学徒制的思路,教师可以作为“师父”在现场中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示范和引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逐步更多地洞悉专家所使用的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认知学徒制在美术语言、科学、数学等不同学科教学中有不同的模式,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www.xing528.com)

(1)学生观察专家(通常是教师)示范某种活动;

(2)在专家(通常是教师或辅导教师)的帮助(包括暗示、反馈、示范、提醒等)下,学生尝试进行这种活动;

(3)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的胜任能力加强,获得的外部支持逐渐减少;

(4)学生不断地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过程策略进行思考,用语言进行总结;

(5)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将自己当前的活动表现与最初的表现、与专家的做法进行对比;

(6)学生以新的没有尝试过的方式(不是师父教的方式)应用所学的知识。

4.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在学习者通过与指导者或者其他学习者的交流而构建知识的意义,因此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类似,但它还涉及如何互动这一问题,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认为,教学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包括教师传给学生的单向型、师生之间及时反馈的双向型、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型以及师生平等参与的成员型四类。合作学习重点关注生生之间的互动,这在传统领域中常被人忽视。

通常的合作学习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完成一定的任务,比如,让学生一起去调查人们对某个繁华路段交通信号灯的持续时间的态度,或一起去调查社区老人对限制遛狗时间的看法等。

为了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1)互动:确保学生能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2)良性的内部依赖: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需要同伴的支持、解释和指导;

(3)各成员的职责:一开始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相互帮助,但最终必须能够独立学习,个人都要承担学习的职责;

(4)合作技能:提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达成共识、发动所有成员参与等技能;

(5)成员监控:小组成员要监控活动和人际关系,以保证小组工作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