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完善内容,增强实效

地方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完善内容,增强实效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工程伦理教育内容应包括工程伦理认识、工程伦理情感、工程伦理意志及工程伦理习惯四个不断递进的层次。反之,意志薄弱的工程师,容易左右摇摆,怀疑伦理认知,畏惧前进阻碍,丧失职业情感。工程伦理意志承接工程伦理情感和工程伦理行为,是完成整个工程伦理教育内容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行为实践是工程伦理形成的基础和来源,同时也是观念和情感的载体。

地方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完善内容,增强实效

高等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是整个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构想的核心。随着工程伦理的深入研究和工程伦理实践的发展,该内容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完善,因而具有较大的可变性。由于其内部本身的复杂性,高等伦理教育的内容按照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法。从广义上讲,工程伦理教育应该既包括对工程师的伦理教育,也包括对从事工程实践活动的政府、企业及工人的伦理影响;从狭义上讲,高等工程伦理教育针对未来将有可能成为工程师的在校工科学生。

高等工程伦理教育内容应包括工程伦理认识、工程伦理情感、工程伦理意志及工程伦理习惯四个不断递进的层次。

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是人类大脑的客观形象,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认识、意识、思维、精神和物质存在对应,共同构成了哲学的基本范畴。意识观念的范畴很宽泛,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观信念道德伦理等都属于意识,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在脑海里的对事物、对他人、对人生的看法和憧憬。工程伦理认知是工程师在具备一定的工程伦理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工程职业的理解,对其所应该承担的责任的清晰程度以及对于工程职业伦理规范的掌握等。工程伦理意识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和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工程伦理教学首先就要改变学生伦理意识、责任意识淡漠的局面。加强工程伦理意识一方面是通过讲授已经制定好的伦理原则,给学生们灌输责任意识的种子,使其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明辨善恶,行有所依;另一方面是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不光依靠外在规范约束自己,而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把外在规范变成自我要求,发自内心深处认识到道德制约行为的重要性。“情感”因素既是品德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具有本体性的重要因素,又是知和行相互转化的中介性桥梁。工程伦理情感包括工程师对其职业本身的热爱,对其工作原则的忠诚以及对其承担责任的重视等诸如此类的情绪体验。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理解了工程伦理的含义,但内心深处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必然在行为上出现滞后情况。高等工程伦理教育就是要激起个体正确的工程伦理价值取向及感情偏向,进而形成关于工程伦理的“情感场”,这不仅需要依靠健全的规范制度,更依赖于人们日常真实生活情境的强化。

工程伦理意志是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体现出的特定的人格特征,是在困难时排除一切障碍的决心,是在诱惑时维护公众利益的态度,是在动摇时坚持原则的毅力等。具备顽强意志的工程师,能够不受外界干扰,遵从职业规范,履行工作责任,形成职业精神,完成实践任务,实现职业理想。反之,意志薄弱的工程师,容易左右摇摆,怀疑伦理认知,畏惧前进阻碍,丧失职业情感。工程伦理意志承接工程伦理情感和工程伦理行为,是完成整个工程伦理教育内容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行为实践是工程伦理形成的基础和来源,同时也是观念和情感的载体。工程伦理习惯是指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自觉主动地遵守职业伦理而展现出来的真实一面。这是职业伦理内化的结果,是自然行为的表露,是长期形成不易改变的。当工程师从遵守职业伦理到自觉控制行为到不需要深思熟虑地表现出来,就实现了质的飞跃。

【注释】
(www.xing528.com)

[1]查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3]吴遵民.现代终身学习论:通向“学习社会”的桥梁和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李伯聪.工程与伦理的互渗与对话——再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