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机制。因此如何提高遗产旅游地的整体空间环境和优化其环境质量并且突出遗产特色,成为遗产地发展旅游成败的关键。威廉斯堡修复计划旨在准确修复和保护美国殖民统治时期历史城市最具特色的部分。[14]这些开发利用方式较好地实现了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双丰收。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机制。第一,只有完整无损地保护好遗产地的自然与人文风景及其周边的环境,才能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游览。因此如何提高遗产旅游地的整体空间环境和优化其环境质量并且突出遗产特色,成为遗产地发展旅游成败的关键[7]第二,必须考虑延续遗产地文脉。在利用遗产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由于对历史元素的认识不够和使用不当,往往会产生效果相悖的现象。例如,在遗产旅游区建设中,挖掘遗产文化内涵,恢复或者重建某些历史遗产实体,是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对遗产文化的认识不够,截取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遗产建筑特征时,只顾使用而不考虑与遗产周围的整个历史文脉的关系,如此断章取义的结果,是割断文脉;再如混合使用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因素,采用折中的处理方法,也不太注重历史遗产周围的历史文脉关系,忽略了整体环境要素的变迁,导致出现不伦不类的重建项目。这些恢复重建项目虽然在思想深处都想表达与体现历史文脉,但是忽略了整个文脉体系的延续性,所以仍有割断文脉之嫌。[8]

国外对历史古城的旅游利用值得我们借鉴。此种利用有两种方式:一是完整保持古代城镇原貌,再现昔日历史情景,如美国的威廉斯堡、法国斯特拉斯堡等;二是保持古城特色,展示传统风格,以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为代表,保持历史遗存原貌,也不排斥现代生活的介入。[9]

如美国的威廉斯堡,为再现殖民统治时期的景象,保持18世纪独立前的城市格局、建筑形式,在20世纪初开始倡议修复。实际上从一开始,威廉斯堡所谋划的并不是单座建筑的修复,而是完整保留并恢复18世纪城镇的全部特色,包括建筑、街道、景观及所有附属构筑物,以形成完整的历史环境。这一观念,开启了美国保存整体历史环境的先河。

威廉斯堡修复计划旨在准确修复和保护美国殖民统治时期历史城市最具特色的部分。建筑师希望提供一组确定存在于1699—1840年间、有确实可靠依据的、综合代表威廉斯堡、拥有一定数量的建筑原型和区域。但实际上,因为威廉斯堡的发展历程以殖民统治时期为最高潮,修复的历史区间最后确定为1699—1790年。一些后来建造的建筑即使仍具艺术及使用价值也被拆除,以确保修复后的城市保持殖民时期的面貌。最后完成修复的历史区几乎涵盖了“法国人地图”中所标注的全部地盘,包括威廉玛丽学院最初的校园与建筑、殖民地议会大院、总督府、格洛切斯特公爵大街两旁的住宅、教堂法院仓库绿地、广场、花园及毗连的历史街道等。城郊地区保留着那个世纪的风车、磨场、农舍、麦仓。古城服务人员、导游、马车夫、宫府侍从都穿着18世纪的服装,古城的两端外围专门开辟一片商业区,利用旧时建筑,保持风貌协调,内部设施古代化,出售各类旅游用品。[10]

法国斯特拉斯堡所有传统建筑原样不动,保持原有风猊,部分房屋设施内部现代化,开设旅馆。在游人眼里,斯特拉斯堡古城之美在于它的原汁原味:

有轨电车从城市中心轻轻滑行而过,阳光远远地从伊勒河那一头照过来。天鹅与水鸟开始飞舞,翅膀扇起风,太阳光便碎金一样涂在河道两旁的建筑上。

这里的房屋,与其说是法国式的,倒不如说更像是置身德国——尖斜屋顶,开满鲜花的窗台,墙壁上是褐色木头勾勒出的线条。

而几乎所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也都星星点点散布在河流旁边:曾经是大主教宅邸的侯安城堡,屋顶上开了许多小窗;仿佛长了无数眼睛的历史博物馆,是最有地方特色的阿尔萨斯博物馆。甚至德国的骄傲——歌德,也曾经住在运河旁旧市区的一条街道上,那幢红色墙壁暗褐木线的老房子里,挂着白色薄纱的那一扇,便是“歌德的窗户”了。[11](www.xing528.com)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中世纪早期遗留下来的建筑和城市面貌,昏暗拥挤的街道和砖木材质的建筑已远远不能满足这时期市民的需求,频频发生的火灾也使佛罗伦萨必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城市重建。13世纪前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大量涌进的外来移民,终于为佛罗伦萨提供了一次城市建设的契机,釆取大规模的城市化来解决时代给予的难题。佛罗伦萨在13世纪末开始扩建城墙,以容纳越来越多的居民,城市面积与两个世纪之前相比增加了几乎15倍之多。但城市的设计和建设尤其是空间的组织也遵循了规律理性,拓宽道路,规范房屋,要求卫生美化,尤其是统一道路两旁房屋的高度和立面。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佛罗伦萨设定了一个理想的城市模式,崇尚规则,在城市空间实现整齐匀称的几何组织,由此开启了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特点,即向中心会聚的同时注重秩序和平衡。[12]

在现代游人眼中,佛罗伦萨仍不失古典优雅:

阿尔诺河两岸,随便走进哪条街巷都是古香古色,所有的古街巷都是用黑色小方石块铺成的,那可不是百年大计的事了,而是几百年都不用补路。古街巷路面都很狭窄,最窄处仅有一辆小车宽,原来中世纪出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马车不需要太宽的路,直到现在,乘坐仿古马车在小街巷的石路上行驶,一路走来哒哒的马蹄声还是很动听的,花几个小钱享受一下仿古马车,大有贵族风度,同时又欣赏了无处不在的雕塑和各种浓重的艺术文物。坐马车,走小巷,人就有回到中世纪的那种感觉。因为在佛罗伦萨,一砖一瓦一石都会令人陶醉。[13]

这两种方式从环境开发角度来看,前者属于分离型开发,本地居民居住区与旅游观光区分离,后者属于融合型开发,居民生活与旅游观光共存,把当地人拥有的优秀文化和产业的诸要素如习俗、产业、土特产品、庙会祭祀活动、传统艺术表演等组合起来,开发出能体现文化传统且游客能亲身体验的交流场所、设施。[14]

这些开发利用方式较好地实现了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双丰收。历史遗存地所提供的旅游活动,都是本民族的精华,对全球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旅游发展对于当地文化发展的意义在于,各地旅游者访问旅游地可以使当地人的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所提供的当地人参与发展旅游的机会,又可以缓解遗产地人民的就业问题,促进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

但同时,遗产旅游发展不当的话,也有可能导致空间环境、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空间环境的发展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如遗产维护与修缮,若论证不到位、规划设计不到位或工匠水平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整体环境破坏和视觉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来此旅游不仅欣赏不到美丽独特的空间环境,而且进入视线的可能都是污染物或与原真环境相悖的;不注意社会文明建设,一味地追求利润,社会的沉渣可能会在旅游区泛滥,导致丑恶现象出现;不注意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项目无特色可言,不了解旅游者的文化需求,经营不善导致效益无增。因此只有空间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协同发展,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15]

近年来,关于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研究也得出同样结论。卢松等认为,在当前快速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获得了旅游开发、城镇化等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和矛盾,出现了历史建筑多种原因的损毁、建设性破坏、村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异化、旅游过度商业化等现象。[16]这个论断同样适合江南古镇。寻求江南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探索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