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效果及原因分析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效果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本书框架[1]陈端计,詹向阳,何志远.新中国56年来反贫困的回顾与反思[J].青海社会科学,2006,: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3]张岩松.发展与中国农村反贫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0.[4]陈全功,程蹊.长期贫困为什么难以消除?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效果及原因分析

图1-1 本书框架

【注释】

[1]陈端计,詹向阳,何志远.新中国56年来反贫困的回顾与反思[J].青海社会科学,2006,(1):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3]张岩松.发展与中国农村反贫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0.

[4]陈全功,程蹊.长期贫困为什么难以消除?——来自扶贫重点县教育发展的证据[J].西北人口,2006,(3):39.

[5]王国良,蒋晓华,吴忠.中国扶贫政策——趋势与挑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44.

[6]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墨西哥、巴西、埃及、尼日利亚。

[7]张振助,张珏,傅禄建,沈百福.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分析[M]//.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陈小娅.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历程碑[J].求是,2006,(17):35.

[9]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5.

[10]郭少峰.我国约有230万学生辍学,多因家庭贫困造成[D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60127/n241613637.shtml,2006-01-27.

[11]倪咏梅.论减轻贫困地区家庭义务教育费用负担[J].基础教育研究,2001,(3):3-5.

[12]中国家庭教育支出比过高“因教致贫”成焦点[J].班主任之友,2006,(10):61.(www.xing528.com)

[13]余世华.“因教致贫”原因探析[J].教育与经济,2006,(1):59.

[14]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在农村经济增长和反贫困中的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

[15]赵兴罗,苗慧凯.教育发展与公平效率统一的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5,(5):139-142.

[16]Helmuth Cremer,Pierre Pestieau.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of Human Capital and Optimal Education Policy[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06,(4):529.

[17]董全瑞.理解中国的收入分配[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4,(9):178.

[18]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1.

[19]梁小民.经济学发展轨迹[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514.

[20]胡宏琴.教育与反贫困[J].当代经理人,2005,(17):167.

[21]童大焕.教育致贫、底层定型与贫困世袭[J].热点观察,2006,(3):29.

[22]杨涛.必须打破教育引发的马太效应[N].兵团日报(汉),2006-02-08.

[2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5.

[2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的宏观效果与前瞻[J].管理世界,2005,7:74-82.

[2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国家扶贪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一补”实施步伐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2005年2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