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钢琴教学艺术实践指南

现代钢琴教学艺术实践指南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多年来的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中,学生有意识地忽视钢琴伴奏谱,似乎已经成为一件常事。因此,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在审美标准上的个体差异。倘若钢琴艺术指导教师不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考察,而只是单一地使用教材上所提供的范例进行

现代钢琴教学艺术实践指南

(一)钢琴艺术指导课程声乐教学的关系

1.声乐教学的定义与内容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声乐教育已经处在较为成熟的阶段,声乐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声乐演唱技巧训练、声乐语言训练、声乐形体表演教学、声乐基础理论教学、声乐教学模式研究与探讨、声乐情感教学理论分析与研究、声乐作曲理论分析、声乐作品演唱技能分析、声乐发展历史、声乐作品的研究等。

一般情况下,声乐教学普遍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即一个老师一次只辅导一名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相对独立,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基础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一些专业音乐院校开设了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这一课程的开设对声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初期声乐教师教授学生声乐演唱技巧,到其在舞台上实践演出,都离不开钢琴艺术指导课的辅助与支持。

2.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钢琴艺术指导课程与声乐教学课程之间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声乐教师往往对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的呼吸方法、发音方法、吐字方法、演唱技巧、演唱位置、气息运用、语言的准确性等问题予以重视。而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则会从简单的音准、节奏入手,指导学生学会倾听钢琴伴奏,以便帮助学生将其歌声与钢琴伴奏融为一体。除此之外,钢琴艺术指导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作品的演唱风格及音乐特点,等等。

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与声乐教学同时进行,有利于学生迅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两者应是“并驾齐驱”,而不能有所偏颇,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那么它们之间就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加入,为声乐教学课堂更添生机,最终使声乐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总的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融合与配合,二是衬托与辅助。

(1)融合与配合的关系

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在对声乐学生授课时,应该教授学生如何把在声乐课堂中学到的东西有效运用到钢琴艺术指导课中来,也就是说,钢琴艺术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把两个独立的、各不相同的表演专业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不仅要用正确的声乐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兼顾钢琴伴奏的声音,在读谱中也一样,学生不仅要看声乐的单旋律线条,同时还要仔细阅读钢琴伴奏部分的两行乐谱,这些都需要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反复强调。事实上,作曲家所写的伴奏谱不仅是让钢琴伴奏者看的,同时也是让声乐演唱者看的,只有声乐演唱者兼顾到钢琴伴奏乐谱,才能对某些细节之处的音乐处理予以重视,才能在钢琴艺术指导的配合之下更好地完成演唱。从这一层面来看,声乐学生学会同时看“三行谱”是很有必要的。

在多年来的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中,学生有意识地忽视钢琴伴奏谱,似乎已经成为一件常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是知道歌曲前奏、间奏、尾奏的大概旋律、音型或节奏,而对钢琴伴奏谱的深入分析基本为零。客观来讲,要想对钢琴伴奏谱上的内容建立深刻的认识,必须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及钢琴演奏水平,这实际上是对声乐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更多的反映出很多声乐教师由于水平有限而无法弹奏正谱的问题。而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就恰恰能帮助学生解决这种声乐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

(2)衬托与辅助的关系

声乐演唱离不开钢琴伴奏的支持,同样的道理,声乐教学也需要钢琴艺术指导的衬托与辅助。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声乐教师会教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如何运用呼吸调整声音的大小以及音色等等,在与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共同授课中,钢琴艺术教师主要通过对声乐作品的衬托,使之成为背景音乐;通过音乐织体的变化来推动音乐发展,使演唱者的声音得到有力的支持;在前奏或间奏部分,营造出演唱者所需要的音乐氛围,引导演唱者进入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并对音乐的分句与强弱处理进行暗示等。

总而言之,钢琴艺术指导这门课程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并非是独立的钢琴演奏课程,而是自始至终都对声乐教学起着衬托与辅助的作用,可以说,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与声乐教学之间是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

(二)钢琴艺术指导学科创新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推动钢琴艺术指导教学改革为目标

“以推动钢琴艺术指导教学改革为目标”,是贯彻在钢琴艺术指导教学过程中的根本原则,目标是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快推进钢琴艺术指导教学的全面改革,进而开创钢琴艺术指导教学的新局面。

这一基本原则将体现在钢琴艺术指导专业人才的选拔、专业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方法、考试择优制度等环节当中。

2.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处于“权威”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则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主体地位,变成“客体”。这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毫无主导权,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大量的研究显示,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教学主体——学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在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中也是如此,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谈到,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追求音响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上。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在钢琴艺术指导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每个学生都实现自我发展、在音乐中追求至美的境界。音乐审美极具主观意味,不同的学生会对钢琴艺术指导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这一层面来看,在对既定音乐形象进行审美评价的过程中,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之分。

因此,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在审美标准上的个体差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坚决不能采用类似于“学生服从教师”“少数服从多数”的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也不能为学生强行规定统一的审美标准,否则将走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中而无法自拔。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一定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在想象力、音乐基本功等多个方面的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倘若钢琴艺术指导教师不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考察,而只是单一地使用教材上所提供的范例进行示范,要求学生们千篇一律地“模仿自己”,就会使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实际上是对创新性教学基本原则的违背,长此以往,对教学双方都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钢琴艺术指导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引路人”的作用,留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这种方式优化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学效果,这对于钢琴艺术指导的“教”与“学”而言至关重要。

3.规范教师的示范演奏,鼓励学生走创新之路

每一个教学过程都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学过程也不例外。钢琴艺术指导要精心教授知识,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从而使教学双方实现双向交流,一旦一方出现问题,那么整个教学过程都会受到影响。

钢琴艺术指导并非诞生于中国本土,它是一种由欧洲传入中国的音乐表演形式。所以,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如果不经过指导,他们就不会明白优秀的钢琴艺术指导的标准,当然也不会懂得怎样弹出优美的钢琴伴奏、怎样指导声乐演唱者的演唱,他们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才能对钢琴艺术指导形成深入了解。所以,钢琴艺术指导教师的示范就显得十分关键

优秀的钢琴艺术指导教师为学生呈现的规范化的示范演奏,往往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启迪,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对多声部音乐的美好印象。在教师示范过程中,学生逐渐领会到一个优秀的钢琴艺术指导的标准。

相反,一些业务水平较低的教师往往会有错误的理论观念,由此,在示范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都会对学生形成误导,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甚至养成一些难以纠正的坏习惯,而与钢琴艺术指导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音乐美的初衷背道而驰。从这一层面来看,规范教师的示范演奏就显得至关重要。

钢琴艺术指导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创新学科,在钢琴艺术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所提供的学习内容都是灵活多变的,因为钢琴艺术指导本身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它不可能像数学化学学科那样充满严密的逻辑性。钢琴艺术指导是一门艺术,一门追求审美的艺术,学生在学习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创新,争取走一条创新之路,这一点对我国钢琴艺术指导学科未来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在课堂上钢琴艺术指导教师所进行的示范演奏,终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美的演奏范例,学生要想真正把钢琴艺术指导这门课程学好,终究需要走自己的路,需要自己发挥想象力,不断地去揣摩与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苦难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克服,教师在其中只发挥“引路人”的作用。所以,钢琴艺术指导教学的核心,并非简单地教授技艺,而应该是把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放在核心位置上,钢琴艺术指导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审美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在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让自己的示范更加规范,通过正确的、规范化的示范演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引向一条创新之路。

(三)钢琴艺术指导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构思重点

1.完善结构,构筑音乐框架

“完善结构,构筑音乐框架”是钢琴艺术指导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构思重点之一。钢琴艺术指导教师给出学生的一小段音乐动机,仿佛种子一般存在,这一小段音乐动机要想发展成为音乐,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框架结构,这是种子能否长成参天大树的关键之处。客观来讲,规范的钢琴艺术指导并不是简单的弹钢琴伴奏,而是在演奏之前就对将要演奏的音乐结构有大致上的构思,明白自己弹奏的音乐与声乐演唱的主旋律之间的契合点。从这一层面来看,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在启发学生整理出自己的演奏框架的过程中,应当辅助学生养成“先构思,后表演”的好习惯,这样一来,在演奏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避免失控或者结构不完整,真正做到表演之前“心中有数”。

2.启发学生的发散式想象能力

“启发学生发散式想象能力”也是钢琴艺术指导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构思重点之一。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应当借助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由一个文字命题或音乐动机展开发散式想象。

举个例子,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个文字命题引导学生创作出适合的音乐类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绪和视野去诠释这一命题,从而得到不同的演奏效果。

再如,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音乐动机,让学生在这一音乐动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将此动机从旋律、和声、节奏、调式调性等不同方面着手进行发展。

3.针对不同的发展思路进行表现手法的探讨和启迪(www.xing528.com)

“针对不同的发展思路进行表现手法的探讨和启迪”是钢琴艺术指导创新型教学方法构思重点中的关键一环。与声乐表演一样,钢琴艺术指导同样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其表演形式主要就是演奏,音响是钢琴艺术指导表演的载体,因此,即便学生的音乐构思多么具有新意、想象力多么强大,倘若没有良好的思路辅助其加以表现,终究不能获得好的演奏效果,与声乐演唱者的配合也不尽完美。

为了避免上述这种情况发生,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应当在既定的音乐发展思路上,从文字命题或是音乐动机的本源做起,与学生一同探讨文字命题或音乐动机给人的第一听觉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思路、找到最贴切的音乐表现手段。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之后,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音乐创作思路进行总结与完善,帮助学生分析思路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之后就可以交给学生依照自己的个性独立完成音乐构思。

(四)钢琴艺术指导者与声乐演唱者的配合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反复论证过钢琴艺术指导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是声乐表演学科与钢琴演奏学科之间的交叉。事实上,这两门基础学科在钢琴艺术指导中所占据的比例是不同的,即“声乐演唱者的演唱”应该是主体,而钢琴的“伴奏”部分隶属于声乐演唱。也就是说,钢琴艺术指导主要是为声乐演唱服务的,这一点也是钢琴艺术指导与钢琴独奏之间的重要区分点。

钢琴艺术指导学科的使命,是及时配合声乐演唱者完成演唱,在配合的过程中,给声乐演唱者艺术上的指导,以便声乐演唱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演唱能力、在舞台表演中呈现出更加优秀的面貌,在与钢琴艺术指导的完美协调与配合中,将自己的天籁之声传递给听众。

总而言之,钢琴艺术指导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在这一学科中有两个主体,首先是声乐演唱者,其次是钢琴艺术指导者。倘若声乐演唱者与钢琴艺术指导者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配合,就会使每一次演出都愉悦而又充满收获。为了帮助钢琴艺术指导者与声乐演唱者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给出以下建议。

1.要有敏锐的听觉能力

一些学生在刚刚接触钢琴艺术指导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在弹伴奏谱上,而对声乐演唱者的实际演唱情况并不在意,久而久之,钢琴艺术指导者就会发现演出效果并不理想,自己的演奏仿佛与声乐演唱者的演唱相互脱节,这实际上就是钢琴艺术指导者与声乐演唱者之间不能良好配合的问题。所以,“倾听”对于钢琴艺术指导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在解读“倾听”这一词语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将其肤浅地理解为“倾听钢琴演奏者与声乐演唱者的声音”。事实上,我们在此处强调的“倾听”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含义,它并不是简单的“聆听”,而是强调钢琴艺术指导者与声乐演唱者在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倾听音乐所具有的内在思想与色彩,包括声乐演唱者所演唱作品的歌词、旋律、呼吸、节奏、情绪、音乐线条等因素,以及钢琴艺术指导者自身与声乐演唱配合的整体音乐效果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一种用听觉来感悟音乐内涵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所以,一个人音乐素养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的听觉感知能力。就普通人而言,“听觉印象”是音乐给予人最直观的印象,这种“听觉印象”并没有固定的形态,它看不见、摸不着,主要存在于人的思维中,我们并不能用某种具象的事物来将其描述出来,只能用一种“大概”的感觉去形容这种印象,而对于感知这种印象程度多少的决定因素,最先取决于个人对于音乐本体的素质。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听觉感知能力,所以,对于相同的音乐,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听觉感知印象,为了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音乐听觉印象,钢琴艺术指导者必须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听觉感知能力变得更加敏锐,才能让无形的“听觉印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变得有形起来。

对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指导者而言,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外,还必须学会用听觉捕捉声乐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种种细节。

首先,在声乐演唱中,呼吸是歌唱的基础,钢琴艺术指导者应当学会倾听声乐演唱者的呼吸。事实上,当钢琴艺术指导者与演唱者合作的时候,钢琴在弹奏声乐作品附属部分的乐段时,最先听到的并不是演唱者的声音,而是该演唱者在呼吸时所产生的气流。钢琴艺术指导者只有把握住声乐演唱者吸气与呼气的“气口”,才能让自己所弹的伴奏与声乐演唱者契合,真正在舞台上做到“同呼吸,共命运”,使双方在音乐的律动中和谐共处,最终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在演唱一些无前奏的声乐作品或华彩乐段时,钢琴艺术指导者倾听声乐演唱者的呼吸就显得更加重要,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前奏或者间奏的节拍辅助,钢琴艺术指导就很难在声乐演唱者发声的瞬间实现配合,因此,在这个时候倾听声乐演唱者的呼吸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

其次,钢琴艺术指导者还应当及时听辨声乐演唱者的唱词与旋律,在与声乐演唱者合作的时候,钢琴伴奏艺术指导往往会严格按照乐谱上所呈现的节拍弹奏伴奏,而声乐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情感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对歌曲做一些即兴的处理,进而导致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者的演唱“错位”。节拍是“死的”,但感情是“活的”,因此钢琴艺术指导者应该依靠自己的听觉,捕捉声乐演唱者在唱词与旋律上所做的微妙变化,进而对自身的钢琴伴奏进行调整。

此外,钢琴艺术指导应提前对声乐作品中的歌词与旋律进行充分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声乐演唱者的演唱。声乐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唱错歌词的读音、旋律感不强、音准有问题等等。这时候,就需要钢琴艺术指导者及时指正声乐演唱者的错误,进而提升表演双方的默契程度。

2.要有细致的洞察能力

钢琴艺术指导要想更好地与声乐演唱者合作,除了具备敏锐的听觉外,细致的洞察能力也十分重要,这种细致的洞察能力主要强调一个“看”字,如果在合作过程中,钢琴艺术指导者的眼睛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谱子,而不看演唱者,就不会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钢琴艺术指导者应当要学会“看”演唱者呼吸时候的气口、演唱时候的面部表情、表演时候的肢体动作,不仅如此,还应当学会与声乐演唱者进行眼神上的交流,即“对视”,因为通过这些细节上的观察,钢琴艺术指导者能更了解声乐演唱者的实际演唱情况与心理需要,所以,这个“看”字并非普通意义上的“观看”,实际上是对舞台上声乐演唱者表演情况的细致入微的“洞察”。

著名音乐学者周海宏先生在其撰写的《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美学研究》一文中指出“被音乐表现的视觉对象仅仅是它的高度抽象化的视觉特征”。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知,音乐表现的视觉现象,仅仅是一种被“抽象化”了的视觉特征,换句话说,我们应该用视觉去“观察”音乐,即洞察音乐,这是感受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上,除抽象的视觉观察外,在与声乐演唱者的合作中,钢琴艺术指导还能直观地捕捉到一些微小的细节。例如,钢琴艺术指导者可以观察到声乐演唱者的身体律动情况以及面部表情等,通过这些微小的细节,钢琴艺术指导者能够了解到演唱者的内心活动,据此调整自己的演奏,进而使钢琴艺术指导者与声乐演唱者“心意相通”,合作起来“天衣无缝”。

最能引起钢琴艺术指导者注意的往往是声乐演唱者的肢体动作,在演唱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声乐演唱者通过走步或抬手的动作展示自己的情绪,例如,当演唱者唱到乐曲的高潮部分时,常常会通过抬举手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激动情绪,而在唱到歌曲的间奏部分时,声乐演唱者可以在舞台上前进一小步或后退一小步,这种表演动作,能够更好地创设舞台的情节氛围,钢琴艺术指导者应当根据声乐演唱者的动作调整自己的伴奏。

除了要注意声乐演唱者的肢体语言,钢琴艺术指导者还要学会观察声乐演唱者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窗户,在声乐表演舞台上,演唱者与钢琴艺术指导者的眼神交流必不可少,通过眼神的交流,合作双方能够达到心灵上的契合,即我们所说的“心意相通”。

此外,钢琴艺术指导者还应注意观察声乐演唱者的呼吸,呼吸是人生存的命脉所在,同时也是声乐演唱的命脉所在。声乐演唱者的演唱主要以呼吸作为支撑,为了与声乐演唱者的演唱完美契合,钢琴艺术指导者必须捕捉演唱者的呼吸规律,目的是让自己的伴奏与演唱者的呼吸相配合,找到伴奏的“气口”所在。钢琴艺术指导者应当观察演唱者在每个段落开始时的吸气情况、在演唱每一个乐句时的换气情况,以及休止时候的呼吸情况,钢琴艺术指导者应当在分析演唱者呼吸的基础上,积极调整自己的呼吸状态,由此使弹奏的钢琴伴奏与演唱者的呼吸相契合,通过这种方式,为声乐舞台表演艺术增光添彩。

3.要处理好伴奏与主唱的关系

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伴奏与主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演出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钢琴部分的演奏,钢琴艺术指导者总是在尽力展示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对声乐演唱者而言,有了钢琴艺术指导者的配合与烘托,自己的演唱就好比“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新台阶。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个典型的现象,即在舞台上,有些钢琴艺术指导者故意炫耀自己高超的钢琴演奏能力,而对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情况“不管不顾”,这样一来,就导致伴奏与主唱之间的关系发生倒置,钢琴艺术指导者成了舞台上的主体,而声乐演唱者反而成了为钢琴的“伴奏”的人,这种情况无疑是本末倒置,违背了钢琴艺术指导者与声乐演唱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造成舞台表演出现角色、音量上的严重失衡,因此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钢琴艺术指导者在参与舞台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把握这种“伴奏”与“主唱”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就是说,钢琴艺术指导者既不能旁若无人地独自演奏,同时也不能消极伴奏,钢琴艺术指导者应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在这里,我们很有必要对钢琴演奏与钢琴艺术指导做一个区分。通常情况下,大家都认为学习钢琴就是学习钢琴演奏,即我们常说的“钢琴独奏”,事实上,大多数钢琴艺术指导者都是专业的钢琴演奏者,他们有着高超的钢琴演奏能力,这样就使得我们在演奏钢琴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忽略周边的事物,进入一种钢琴独奏的状态中,不得不说这种现象与我们日常的习惯有关。

而对于钢琴艺术指导,多数人都会简单地将其理解为钢琴伴奏,但是钢琴艺术指导的职能远远不止钢琴伴奏这样简单,这一问题我们已经在前文中多次谈到过。对于大多数专业钢琴演奏者而言,弹钢琴伴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钢琴伴奏的谱面内容要比专业钢琴演奏谱容易得多,这些钢琴伴奏者只会单一地弹奏乐谱,而不懂如何对声乐演唱者进行指导,所以,我们只能把他们称为“钢琴伴奏者”而非“钢琴艺术指导者”,这就是钢琴伴奏者与钢琴艺术指导之间最大的区别。有许多优秀的钢琴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技能十分优秀,他们不仅能够驾驭高难度的大型钢琴音乐作品,同时也能够出色驾驭钢琴伴奏谱,并且对于音色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但是在与声乐演唱者相配合的过程中,钢琴演奏者还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定位成“钢琴独奏者”,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下,这些演奏者常常会只顾及自己的演奏,而将自己身旁的声乐主唱“弃之不顾”,进而导致演出的失败。

因此,钢琴艺术指导者在与声乐演唱者合作的时候,一定要在潜意识中告诫自己,此刻是在“伴奏”而非“独奏”,声乐演唱才是舞台的焦点与核心,自己的任务就是要辅助声乐演唱、指导声乐演唱者更好地完成演唱,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

每到声乐演出结束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声乐演唱者对钢琴伴奏者说,“你弹奏的钢琴伴奏音量实在太大了,完全盖过了我的声音”,或者是“你弹奏的钢琴伴奏音量实在太小了,显得我的声音特别突兀”。不仅是声乐演唱者,观众有时也会说“在这场演出中,钢琴的伴奏的音量盖住了演唱者的声音”,或者说“钢琴伴奏的音量太微弱了”,这实际上是反映了演出过程中的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之间音量平衡的问题,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对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演出场地的角度进行分析,舞台与琴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地,其音响效果也各不相同,首先,琴房的空间较为密闭,墙壁上有很多“吸音孔”,其内部充斥着海绵材料,所以,当演唱者在琴房唱歌的时候,其声音很难扩散出去,显得比较清晰、集中,即便是钢琴音量很大,也丝毫不会遮盖住演唱者的声音,久而久之,声乐演唱者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固定的声音音量习惯。与琴房不同,在舞台上,由于场地比较空旷,使得声乐演唱者的声音听起来没那么集中,观众也不容易捕捉演唱者的声音,而由于舞台上不存在吸音装置,导致钢琴的音量被放大,钢琴伴奏者稍不留神,就会导致钢琴伴奏的声音盖过声乐演唱者的声音。

总之,对于钢琴伴奏的音量问题,既有人为控制的因素,也有场地原因,只有多积累舞台经验,钢琴伴奏者才能更好地把握舞台上的音量,进而处理好伴奏与主唱的关系,不至于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发生。

4.要与演唱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钢琴艺术指导者应当与声乐演唱者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积极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使钢琴艺术指导者与声乐演唱者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

就钢琴独奏者而言,他们的演出都是由自己单独完成的,不需要与其他人相互配合,钢琴艺术指导则与钢琴独奏不同,钢琴艺术指导的重心在声乐演唱者身上,所以不管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钢琴艺术指导都与声乐演唱者密切相关。对于那些早已习惯单独演奏钢琴的人来说,初次接触钢琴伴奏或钢琴艺术指导,可能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因为这种艺术形式需要两个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钢琴演奏者应当尽快适应这种身份上的变化。

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钢琴艺术指导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意识去揣摩声乐演唱者的一些想法,不过,这种揣摩毕竟是钢琴艺术指导者的一种主观感受,所以不一定准确,因此,钢琴艺术指导者还是必须与声乐演唱者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准确地了解声乐演唱者内心的真实感受。钢琴艺术指导者可以与声乐演唱者交流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一些难度较高的乐段时,可能需要较长的气息支撑,在演唱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有换气困难,这时声乐演唱者就会希望钢琴艺术指导者将伴奏弹奏得稍微自由一些,而不是“一板一眼”地按照谱面上的节奏型来,钢琴艺术指导者只有与声乐演唱者交流沟通后,才能对声乐演唱者的需求有所了解。再如,某些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较为柔和,声乐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试图用一种“安静”的感觉来演唱,这时候声乐演唱者就应该及时与钢琴艺术指导者相沟通,避免钢琴艺术指导者将伴奏演奏得太过激昂,从而与作品风格相违背。

总之,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是双向的。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艺术指导,应当主动与声乐演唱者一起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与声乐表演者交换表演意见,通过这种方式使二人的思想得到统一,进而使二人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进而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这也是顺利完成声乐舞台表演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不过,钢琴艺术指导在与声乐演唱者交流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一点,即钢琴艺术指导者在满足声乐演唱者要求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也就是说,钢琴艺术指导者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声乐演唱者的要求,而是应该对声乐演唱者的要求有所权衡,充分考虑这些要求的合理性,进而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否则钢琴艺术指导就与普通的钢琴伴奏者没有任何区别了。

事实上,我们在此处所介绍的钢琴艺术指导者与声乐演唱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主要是指在舞台演出之前的沟通与交流,也就是指在日常训练与排练中的沟通与交流。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艺术指导者,仅仅在排练时与演唱者交流是远远不够的,钢琴艺术指导者应该在演出之后及时与声乐演唱者交流舞台上的演出情况,例如舞台上的紧张心理、表演台风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进而帮助声乐演唱者获得真正的提高,这也是一名合格的钢琴艺术指导者的职责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