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振旅游工程:旅游研究二十年成果

重振旅游工程:旅游研究二十年成果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汶川地区是以山地为主,经济主要以旅游和农业为主,城乡比较分散,因此,对于汶川的重建一定要因地制宜,遵从“重振旅游工程”的三个方面:①道教和佛教文化;②以休闲为主的民风民俗特色旅游景点;③投入少,见效快的旅游开发项目——农家乐;来进行恢复重建,把四川的旅游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四川省灾后重建已招商引资项目685个,投资总额6017亿元。在重建规划中运用金融这个经济杠杆,尽快恢复和发展四川旅游业与国际接轨。

重振旅游工程:旅游研究二十年成果

1.旅游规划是龙头

旅游的规划要成为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于核心组成部分。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重建机制,吸引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重建。总规、详规、功能分区、建筑选址、近期远期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布局等都是旅游业不容忽视的思考重点。例如,北川县城一边是喜马拉雅山余脉,一边是龙门山余脉,周边都是滑坡体,即使不发生地震,一旦有暴雨,就有可能发生滑坡的现象,因此,这样的地区就不适合规划建设;还有公共设施配套,如交通网络、供水排水、电力供应、通信保障、文教卫、社会安全保障、环境保护措施等基础设施,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也显得十分薄弱,因此,科学合理规划公共配套设施,增强灾害出现后的应急措施和能力意义重大。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统一规划,综合利用。

2.项目建设是关键

旅游业是一个社会经济性很强的产业门类,需要大量游客参与,要善于把非物质文化形态转化成一个物质的文化形态,需要旅游营销活动等这样一些项目。由于旅游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可替代性,发现新的旅游需求,发展新的旅游种类,有助于加快四川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重建时应考虑选择于适宜人居的地方布局城镇、村落,要用好恢复重建政策;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强防灾减灾体系恢复与建设;同时还应考虑人口数量的合理分布,创造合理的生活和社会活动空间。汶川地区是以山地为主,经济主要以旅游和农业为主,城乡比较分散,因此,对于汶川的重建一定要因地制宜,遵从“重振旅游工程”的三个方面:①道教佛教文化;②以休闲为主的民风民俗特色旅游景点;③投入少,见效快的旅游开发项目——农家乐;来进行恢复重建,把四川的旅游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www.xing528.com)

3.融资体系是保障

汶川重建的关键是需要有合理的融资体系作保障。除了政府给予我们的政策扶持,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在重建规划中积极融资,将四川的旅游做得更好。江泽民曾说过:“如何运用金融这个经济杠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灾后重建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机构,了解金融市场,因为灾后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1991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目前四川省灾后重建已招商引资项目685个,投资总额601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85个,投资额1900亿元;文化旅游类项目218个,投资额1558亿元;优势资源类项目165个,投资额1494亿元;高新技术类项目69个,投资额585亿元。中央财政将提供重建所需的10000亿元资金中的30%,700亿元已经到位。其他7000亿元资金将通过地方政府投入、对口支援、国内外社会投资、金融机构融资和灾区群众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在重建规划中运用金融这个经济杠杆,尽快恢复和发展四川旅游业与国际接轨。通过融资快速恢复四川省的旅游业,这对促进四川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恢复是有战略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