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著名佛寺颐浩禅寺:历史沧桑、文化底蕴、佛教传承

江南著名佛寺颐浩禅寺:历史沧桑、文化底蕴、佛教传承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牌坊大殿当时颐浩禅寺规模宏大,殿宇凌空,法幢巍然,可居千僧,遂称古刹。嘉靖三十一年,倭寇从金山卫登陆,侵入松江、苏州地区,到处放火抢掠,颐浩禅寺也未能幸免。作为江南名刹,自元至清颐浩禅寺吸引了许多名人驻足游寓于此,并留下很多书画墨迹和吟咏诗文。清代本镇人、官至江西知府蔡英撰有《重修颐浩寺天王殿、选佛场合记》等。1957年,颐浩禅寺被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寺额“颐浩禅寺”。

江南著名佛寺颐浩禅寺:历史沧桑、文化底蕴、佛教传承

江南桥乡金泽镇位于青浦区西部,多宋元名迹,旧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之说。如今到镇上走一走,除历代各种桥梁横卧于市河外,还有一座叫“颐浩禅寺”的寺院,因规模比较小而不太起眼。但是多年以前,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杨震方(青浦金泽人)曾在题为《一座淹没了的大寺院》的文章中提到,陈从周教授发表的《说景》一文中,谈到北京赵朴初老人来上海,希望他陪同前去青浦金泽镇勘察颐浩寺遗址,因为那时与他同行的真禅法师发愿要重建颐浩寺。颐浩寺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寺院,竟然使赵朴初老人如此关注,真禅法师这等萦怀?

历史上的颐浩禅寺是一座赫赫有名的古刹,建于宋景定元年(1260年),相传因南宋宰相吕颐浩故宅舍寺而得名。此处旧为草庵,名“永安庵”。宋高宗南渡时曾短暂停留于此,并易庵为寺,赐额“永安寺”。望族费辅之改建经堂,命僧人道崇主持。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僧如信募资建大雄宝殿、山门、两庑,初具规模,“楼阁堂室,丹桂璀璨。像设宏丽,香灯炜煜”。元贞元年(1295年)奉旨升为寺,更名为“颐浩禅寺”,蕴含“颐神养浩”即颐养精神,修成正大浩然之气的意思。住持明满、志圆等扩建大山门、鸳鸯殿、天王殿、弥勒殿、祖师水火神庙、香乳堂、文昌祠、凌云阁、微笑堂、天香亭、贝多林、圆通殿、梅雪轩、宜静院,另辟金鲤池和石假山等二十余处殿阁楼院,分属月山东院、雪隐西院、啸云南院和梅雪北院。

牌坊

大殿

当时颐浩禅寺规模宏大,殿宇凌空,法幢巍然,可居千僧,遂称古刹。《松江府志》有“虽杭之灵隐,苏之承天,莫匹其伟”的记载,寺自大山门起到寺界桥,几乎占了半个金泽镇。

自明洪武十四年到十六年,僧大渊曾加以修葺,以后迭经兵燹,屡毁屡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金山卫登陆,侵入松江、苏州地区,到处放火抢掠,颐浩禅寺也未能幸免。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一顾姓嗜酒者在殿廊煨酒时失火,将大殿烧毁。康熙年间子山、乾隆年间白峰、咸丰四年(1854年)法源等僧人募资重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重修,但规模远不及当初。青浦县诸生张汝遇在《颐浩寺怀古》一诗中写道“寺古非全胜,葱葱气尚佳。禅房余曲折,残碣半沉埋。草长鱼池岸,榆深鹤头街。寻吟不觉久,暮鼓出萧斋。”1938年,寺大部分毁于日军炮火,仅存天王殿、大山门。1958年拆移,仅存“颐浩禅寺记”碑一方,银杏古树数株,“不断云”石刻断碑14块,殿宇柱脚16块及少量假山石等。(www.xing528.com)

作为江南名刹,自元至清颐浩禅寺吸引了许多名人驻足游寓于此,并留下很多书画墨迹和吟咏诗文。元书画大家赵孟和夫人管道都笃信佛教,与寺中僧人交往密切,曾拜中峰和尚为师。赵氏为山门题额“云峰”,为宝志居题额“方丈”,书有《金刚经》12部,由苏州马天游刻石存放于方丈室,并绘有“不断云”长卷,刻于大雄宝殿前香花池石栏上。管夫人也是著名的书画家,写有篆文《大悲咒》藏于寺中。西域高僧奔聂卜而纳至寺亲自手植银杏树,并建宜静院。大理寺卿、凌阳先生牟撰有《颐浩寺八景》诗和至大三年(1310年)《松江府颐浩寺记》。明永乐年间,浙西发生大洪灾,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驻于寺内,为寺作诗,并题额“月山东院”;著名画家董其昌、文震孟也为寺分别书有“冰壶”和“转大法轮”额。万历年间,世居小蒸、官至朝廷首辅的徐阶将御赐的莽袍和自己珍藏的唐代画家吴道子“观音大士像”赠寺,寺专门造“有衮楼”加以供奉,陆树声为此作记,后陆兴绳摹刻画像置于寺内。明末书法家、“云间四家”之一瞿然恭题“雪隐堂”额。清代邑人、著名书法家沈荃书有“钵罢深处”。明嘉靖浙江提学使、松江人范惟一撰有《铸钟记》。清康熙年间,昆山人、刑部尚书徐乾学和吴江人、参与编修《明史》的学者潘耒与寺僧庵橐交情深厚,经常来寺院,曾分别为寺撰《饭僧田记》和《募修禅堂记》。清代本镇人、官至江西知府蔡英撰有《重修颐浩寺天王殿、选佛场合记》等。据记载,寺内存有各朝名人撰写的碑刻15方和匾额28块,可谓墨宝荟萃禅林。牟为寺八景之一的凌云阁写道“高阁何人营,巍然出云表。宾主互登临,一览九峰小”。明代唐顺之曾来此作有《金泽寺》诗:“东南巨浸五湖深,古寺维舟正夕阴。客到山僧摆清磬,雀喧晴日下高林。夹洲烟火三家寺,满面蒹葭万里心。徒倚不知余兴尽,月明还拟听龙吟。”颐浩禅寺历为金泽八景之一,清代金泽人陈自镐有诗云:“云峰高耸上方临,清籁常飞空际音。淡月犹然依古寺,晓风暮地到寒林。静中灵鹫原如昔,轫外青鸳尚有今。五百年来钟未断,一天霜白任谁侵。”

1957年,颐浩禅寺被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7月,经批准正式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并陆续重建了观音殿、山门、寮房等建筑,占地4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寺额“颐浩禅寺”。如今,每年三月十八和九月初九举行庙会,本地和附近江浙一带的老百姓都会驾船、乘车前往,届时镇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王卫红整理)

不断云与放生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