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北故宫:中华文化荟萃的瑰宝

台北故宫:中华文化荟萃的瑰宝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文物,大多是文物之珍品,为无价之宝,根本无法估计其价值。《富贵山居图》画卷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佳品,原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渊源流长、光辉灿烂以及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对于台湾同胞了解、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台北故宫:中华文化荟萃的瑰宝

建于1965年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东北外双溪北侧的土林群山中,是一座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造的钢筋水泥大厦,碧瓦红墙与青山绿树相互映衬,巍峨壮观、庄严典雅。在这里收藏着从大陆运过去的中国珍贵历史文物,汇集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为无价之宝库。

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迁出故宫后不久,就成立了故宫博物院,里面珍藏着无数历代皇帝传下来的文物。抗日战争爆发后,这批文物由北京先迁往南京,再由南京迁往四川,抗战胜利后又迁回南京,1948年又从南京迁往台湾。幸运的是当时虽然兵荒马乱,烽火连天,文物的迁运过程时日绵长、道路艰险,却无损毁丢失,确实是奇迹。运到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有5000多箱,10万卷以上珍贵古卷、14万册珍贵的图书和历史档案,“中国历代文物重器,其精品几乎尽在于此”。

从外双溪孔子铜象前沿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底的是“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的牌坊。再往前,穿过整洁的广场,经题有“博爱”字样的铜鼎边过去,便抵达博物院大门口。

整座博物院的建筑完全采用中国古代宫城风格,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博物院有四层,正面的平面图梅花形,分成五个大厅,第一层,分别是讲演厅、办公厅、图书馆。第二层以上全部都是展览室。二楼大厅及书廊用以展出书画,四周共有八间,陈列铜器、瓷器和王候家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图书、文献、碑帖及玉器、珐琅器、雕刻和织绣等。第囚层主要供各种专题特色展用。凡有特别爱好的游客,可从中挑选自己喜爱的部分欣赏。

在第三层楼后面架一长廊天桥,直插入后山之腹,直通一山洞,此乃藏宝之处。洞深约180米,高6米,宽3.6米,全部以钢筋水泥备护。洞内分为一个个小室以分类收藏宝物空调、防潮、防火、防盗、照明等系统设备都十分先进完备。平时未展出的文物,就保藏在这里。(www.xing528.com)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文物,大多是文物之珍品,为无价之宝,根本无法估计其价值。如铜器中西周“毛公鼎”、“散氏盘”、玉器中的“翠玉白菜”、“辟邪雕刻”(六朝古墓出土),还有唐宋以来的雕刻、漆器、珐琅等。书法中有三稀之一的王羲之手书《快雪时晴》、《七月都下》帖,颜真卿宋徽宗等大书法家手迹。画卷中有唐至清历代名家代表作,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等。《富贵山居图》画卷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佳品,原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后来该画被分割成两部分,卷首一小段失落于民间。解成后为浙江省博物馆征集到。但遗憾的是,这幅秀丽的山水画至今仍无法合为完品。

在瓷器中有宋、明、清名窑名家的亲制品,官窑烧制的御用艺瓷等。在超过24万册(卷、件)图书、文献、档案中,有全国仅存四部的《四库全书》完整的一部,有敦煌写经一百多卷,有明、清两朝编纂的一千五百多种方志,有宋、明的善本和抄本等。我国商代甲骨方面,有一半(约2500多片)藏于其中。至于稀世珍品如素觚、饕餮觚、北齐送子观音石刻、清代三镶玉如意等,皆不胜枚举,此外,这里还有大量目前台湾当局秘而不宣的“国宝”级文物。有人做过估计,如果将全部文物摆出展览,每次展出1700件,三个月更换一次,那么需要33年才能全部展完,足见其内容之丰富。

台北故宫博物院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渊源流长、光辉灿烂以及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对于台湾同胞了解、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