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雁形目鸭科鸭属:特点、观察笔记

雁形目鸭科鸭属:特点、观察笔记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鸭科鸟类的雏鸟都是早成鸟,出生后不久就能游水和觅食,由鸭妈妈在一边看护着。绿头鸭雌鸟的羽色低调而黯淡,背部暗褐色,鸭属的各种鸭大多雌雄异色,且雌鸟的体色相近,不过都能分辨。另外,罗纹鸭的尾部两侧以黄白色为主色,外圈黑色,胸部有黑白相间的波浪状细纹。如此多的特点,使得罗纹鸭的雄鸟特征明显,不会与其他鸭子的雄鸟混淆。针尾鸭比较胆小,警戒心很强,若有危险,鸭群中属它们起飞最快。

雁形目鸭科鸭属:特点、观察笔记

斑嘴鸭 白脸、白眉纹、黑色过眼纹、黑色喙、喙尖有黄斑,雌雄同色

冬日里,上海南汇海边的滩涂,一定有斑嘴鸭的身影。它们走起路来晃着肥肥的屁股,在滩涂上、水草间觅食小昆虫和软体动物。吃饱后,洗个澡,再上岸梳理打扮一番,用脚轻轻挠挠颈部,用头部蹭蹭身侧的羽毛,用喙整理胸部羽毛(谁叫鸟没有手呢,只能脚、头、喙并用),接着用喙摩擦尾羽基部的尾脂腺,蘸取有防水作用的油脂涂到全身各处羽毛上,这样下雨也浑然不怕,最后伸伸懒腰,挺胸收背,展开双翅,拉拉筋骨。睡觉时,找一处水草藏身,将喙反插入背羽,缩起脖子以保持体温

斑嘴鸭的喙为黑色,喙尖有黄色斑块,这是斑嘴鸭名字的来历,也是它们主要的特征之一。它们体型大,从远处看是深色的鸭(因亚种不同,深色的程度略有不同),长着一张白色的脸、明显的白眉纹和黑色的过眼纹,很容易就能分辨。斑嘴鸭差不多是上海最常见的一种野鸭,海水中和滩涂上会有两三千只鸭的大群,也有不少进入上海的淡水湖泊和水库。斑嘴鸭不仅是冬候鸟,春季时在上海也有繁殖。它们在5—7月时生育宝宝,一般产卵8 ~14枚,孵化期为三星期左右。鸭科鸟类的雏鸟都是早成鸟,出生后不久就能游水和觅食,由鸭妈妈在一边看护着。

斑嘴鸭 腿橘红色 拍摄于上海炮台湾湿地

斑嘴鸭 飞行,注意翼镜颜色

斑嘴鸭 母鸭带着12只小鸭拍摄于杭州西湖

斑嘴鸭 荷叶上的幼鸟拍摄于杭州西湖

绿头鸭是家鸭的祖先,在上海,野生的绿头鸭虽然在数量上没有斑嘴鸭多,但也很常见。绿头鸭的雄鸟,对应鸟名中的“绿头”,头部和颈部深绿色,在明亮的阳光下,绿色会变幻成亮蓝色;颈部和上胸之间有一个清晰易见的白色颈环;身体的羽色则为大面积而均匀的淡灰色,不像家鸭那么杂。不同于斑嘴鸭的雌雄相似,绿头鸭雌雄异色,雌鸟的外貌完全不同于雄鸟。绿头鸭雌鸟的羽色低调而黯淡,背部暗褐色,鸭属的各种鸭大多雌雄异色,且雌鸟的体色相近,不过都能分辨。上海常见的鸭子中,和绿头鸭雌鸟同为喙橙黄色的雌鸭仅有赤膀鸭,两者的喙色也有可分辨的差异:赤膀鸭的雌鸟的上喙两侧为橙黄色,中间黑;而绿头鸭的雌鸟的上喙,橙黄色杂黑斑,有些个体的黑斑覆盖到两侧。并且,绿头鸭雌鸟的蓝色翼镜可以帮助判断(在它们浮水时可以看到翼镜)。

绿头鸭 雌鸟(左)和雄鸟(右) 拍摄于上海星愿湖

绿头鸭 雌鸟 拍摄于上海

绿头鸭 雄鸟 拍摄于俄罗斯圣彼得堡

赤膀鸭 雌鸟(左)和雄鸟(右)

赤膀鸭 雌鸟

赤膀鸭 雄鸟

有意思的是,赤膀鸭的雄鸟和雌鸟的喙的颜色也不一样,赤膀鸭雄鸟的喙是黑色的。赤膀鸭的雄鸟体色偏灰、尾羽黑色,所以如果看到一只鸭子,一端的喙黑色,另一端的尾也是黑色,中间身体偏灰色,那它就是赤膀鸭的雄鸟,还是很容易辨认的。赤膀鸭的雌鸟体羽褐色,翅翼上有白斑(次级飞羽白),喙两侧橙黄色(也可能杂有黑色小斑)、中间黑色。赤膀鸭也是在上海过冬的野鸭群体中的一种。

罗纹鸭的雄鸟也长着绿色的头部,但你绝不会把它和绿头鸭搞错,罗纹鸭的喙为灰黑色,绿头鸭的喙为黄色,喙色明显不同。罗纹鸭和绿头鸭的头部的绿色都会有结构色的变化,但两种绿色是有区别的。罗纹鸭雄鸟的绿色头部在头顶有栗色的条纹,整个头部在不同角度和强度的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奇幻的颜色,有时绿黑色,有时棕黑色,而绿头鸭的头部在强光下则会由深绿变为亮蓝。这些变化来自光线折射(结构色的变化),而非羽毛本身色素所产生的色彩(固有的色素色)。曾经在微信中被无数次转发的“会变色的蜂鸟”其实并非小鸟在变魔术,而是生活于北美地区的安氏蜂鸟身上的羽毛在阳光折射下会产生结构色的变化。

罗纹鸭的英文名Falcated Duck中的Falcated(镰刀状的)则指出了罗纹鸭雄鸟的另一个特点:三级飞羽长而下垂,似镰刀状。另外,罗纹鸭的尾部两侧以黄白色为主色,外圈黑色,胸部有黑白相间的波浪状细纹。罗纹鸭一般缩着脖子,若是伸直时,可看到领圈为“白黑白”的组合。如此多的特点,使得罗纹鸭的雄鸟特征明显,不会与其他鸭子的雄鸟混淆。

罗纹鸭雌鸟也不难分辨,雌鸟的喙和雄鸟的颜色相同,同为灰黑色,并且罗纹鸭的雌雄鸟都有一个特点:喙在头部的位置较低,因此相对的前额就显得高。凭这两点即可与其他鸭子的雌鸟区分。我看到的罗纹鸭的雌鸟,总喜欢缩着本来就短的头颈,喙45度向下,一副安静、娇弱、与世无争的样子,偶尔也会和求偶期的雄鸟一样,从水中直立起身子,伸直颈部,猛点一下头,做做颈部运动。罗纹鸭在全球范围内近危(NT),但在上海却较为常见,滴水湖、星愿湖(上海迪士尼边上的人工湖)、南汇海边的鱼塘和芦苇荡里都有较大的过冬群体。

罗纹鸭 雌鸟

罗纹鸭 雄鸟 头部因为光线而产生不同的结构色

罗纹鸭 雄鸟 三级飞羽长而下垂,似镰刀状

针尾鸭的雄鸟也长着一条白色带状纹,不过不是白眉鸭那样横着长,而是竖着长,从头后侧垂直地延伸到胸前;再加上中央尾羽延长形成针尾,所以极为好认。即便只看到正脸,没看到竖白纹和针尾,也可以从独特的颈部上棕下白的颜色轻松认出针尾鸭的雄鸟。针尾鸭的雌鸟,羽色和其他种的雌鸟的羽色相近,为褐色,但尾部比较尖,可以作为判断依据。针尾鸭比较胆小,警戒心很强,若有危险,鸭群中属它们起飞最快。在南汇的海滩上和海堤内的湿地里,冬季时均有针尾鸭过冬。它们在空中飞行时“针尾”十分明显。

针尾鸭 雄鸟(左)和雌鸟(右前)

针尾鸭 雄鸟(前)和雌鸟(后)(www.xing528.com)

针尾鸭 一雌三雄 飞行中

琵嘴鸭长着独特的喙,像一把倒过来的大铲子。就算离得远,羽色看不清,琵嘴鸭的独一无二的喙也能表明它的身份。琵嘴鸭雄鸟的头部和颈部的色泽因光线不同而变化,从深绿色到黑褐色,雌鸟的羽色则是和其他鸭子的雌鸟相似的褐色,但只要凭喙的形状即可分辨,再好认不过。琵嘴鸭雄鸟和雌鸟的喙,形状一样,但颜色不同,雄鸟黑色,雌鸟褐色、两侧橙色。琵嘴鸭既可见于南汇的海水中,也可见于海堤内的内塘,它们在海滩上时,把喙当铲子用,在浅水处边走边挖掘泥沙中的植物和螺类。琵嘴鸭头颈不短,一边游水一边一上一下伸脖子时,尽管长着大嘴,也是一副可爱相。

琵嘴鸭 雌鸟

琵嘴鸭 雄鸟

赤颈鸭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鸭子,它们有一个突出的行为特征——喜欢上岸吃草,所以人们经常能够从头到脚打量它们,并看到它们浮水时看不到的下体:在陆地上站立时,赤颈鸭的雌鸟和雄鸟的腹部都是白色的,雄鸟的尾部为黑色。我很喜欢赤颈鸭身上的颜色:雄鸟栗红色的头颈,前额到额顶乳黄色,上胸为浅的红褐色;雌鸟以棕褐色为主色调,而非暗褐色。

赤颈鸭 雌鸟

赤颈鸭 雄鸟

赤颈鸭 喜欢上岸吃草

赤颈鸭头型大,头颈短,浮水时更多的时候后颈和背部紧贴,缩着脖颈。冬季时,赤颈鸭在上海南汇滴水湖常常和骨顶鸡一起,立于湖岸边,走起路来步伐缓慢,一摇一摆,一副蠢萌可爱的样子。从岸上入水时,扑扇着翅膀,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跳入湖中。

绿翅鸭和白眉鸭,属于体型小的鸭子,要是和斑嘴鸭、绿头鸭比,那要小很多,比起中等体型的赤膀、琵嘴、针尾、赤颈鸭等也小很多。绿翅鸭和白眉鸭在上海都能看到大群,它们从水面起飞快,在空中飞行速度也快,且集体群飞,经常制造“鸭浪”。绿翅鸭和白眉鸭的雄鸟特征明显,你绝不会认错:白眉鸭的雄鸟,头部褐色、有一道白色的宽眼纹(从脑袋后面看是两条白纹);而绿翅鸭的雄鸟,头部栗色、有一道暗绿色的宽眼纹;眼纹均很长,延伸到颈后。然而,这两种小鸭子的雌鸟容易混淆,同样羽色为暗褐色、喙黑色、体型相似,尽管绿翅鸭在上海为冬候鸟(9月—次年4月),白眉鸭仅在春秋两季过境(11月—次年2月一般看不到),但它们在9—11月和3—4月时经常混群。要分辨它们,据我自己个人的经验,绿翅鸭雌鸟的黑色过眼纹给人印象更深,并且尾部有白色横斑;而白眉鸭雌鸟的白眉纹给人的印象更深,并且颏部白、喙基部通常有白斑。顺便一提,白眉鸭的英文名字很有趣,叫Garganey,就是它们叫声“嘎嘎嘎嘎”的谐音,十分好记。

绿翅鸭 雌鸟

绿翅鸭 雄鸟

白眉鸭 雌鸟

白眉鸭 雄鸟

还要提一下绿翅鸭的近缘种花脸鸭,花脸鸭的雄鸟脸部由一块深绿色和两块奶油黄色的斑块组成,斑块之间由黑细纹分割和勾勒,特征明显,反正就是一个大花脸。雌鸟和绿翅鸭相似,但喙基上有一个独特的圆形白斑。花脸鸭在上海并不易见,上面所有的那些鸭子我都拍得还不错,唯独花脸鸭虽远远见过,但实在拿不出好的照片。

描述了各种鸭子的特征和相似种雌鸟之间的识别后,还要提一下鸭子的蚀羽。雌雄异色的鸭子在繁殖期结束后,雄鸟会换羽成和雌鸟相近的黯淡的羽毛,也就是蚀羽。雄鸭们的蚀羽会保持一段时间,这时的鸭子雌雄难辨。但雄鸭通常都比雌鸭来得大,而蚀羽期的雄鸟体型保持不变,可以以此为辨识点。另外,绿头鸭雄鸟在蚀羽期时,喙仍然是黄色的,且腰部仍为黑色。

蚀羽这一阶段,只有鸭科等少数几科的鸟类才有。其实更准确地说,蚀羽才是雄鸭们的基本羽。雄鸟通常在冬天就早早地换上华丽的繁殖羽,吸引雌鸟,配对成功后则一直看住雌鸟,直到春夏季交配过程结束,然后将孵化和育雏的工作交给雌鸟独自完成。这时雄鸟离去,脱去华丽的繁殖羽,回到基本羽(蚀羽)。

鸭科雄鸟的换羽是一次完全换羽,包括飞羽,即飞羽同时脱落(其他鸟的换羽是一点点儿换的,通常不影响飞行)。由于飞羽的缺失,雄鸭在蚀羽期无法飞行,大多数时间会躲在繁茂的水草中,直到换羽完成,重新长出漂亮的繁殖羽。每一只鸟的羽毛都会出现周期性磨损,所以仅仅为了飞行和保暖,都必须要把旧羽替换成新羽,更何况很多种鸟类是换上鲜艳的繁殖羽来求偶的。了解换羽的知识,对于鸟种的鉴别,比如猛禽、鸻鹬、鸥等的鉴别很有帮助,同时也和观察行为、研究迁徙等一样,是进阶到观鸟“高段位”的敲门砖。

另外补充说明一下翼镜,翼镜是指飞羽上的块状斑(或条状斑),鸭子(翼上)的这些块状斑大而亮丽。游水时,鸭子的飞羽收拢,翼镜大多藏而不露,通常看不出或仅有少许显露(如绿翅鸭的绿色翼镜),侧身用脚挠颈部羽毛时也会显现,但飞行时鸭子的翼镜特别明显。每一种鸭子有不同的翼镜,比如琵嘴鸭为金属绿色,斑嘴鸭为深蓝色或紫色。包括鸭子的翼镜在内,鸟类飞羽展开时显现的斑纹,能帮助鸟类识别同类,在飞行和迁徙时一起行动,比如鸻鹬类在展开的飞羽上就都有不同形状和长度的白色斑纹。这些特征,同时也给观鸟者识别飞行中的鸟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上述的所有这些鸭子均属于鸭科鸭属,是英文里的戏水鸭,中文有时通称河鸭,尽管它们也生活在海水中。戏水鸭进食时通常翘起屁股,将头和脖子埋入水面,头下尾上、在水面上倒立着觅食;或者在水位低的湿地(比如芦苇荡)中直接低头用喙在水底啄食;也在退潮后的海边浅滩上,蹲下身子,向前伸长脖颈,用喙直接在滩涂上啄食,边走边吃。戏水鸭和潜鸭的区别在于戏水鸭从不潜水。

鸭属的鸟类绝大多数是典型的候鸟,长途迁徙,其中一部分为旅鸟,春秋季时会在中途停留,休整后继续迁徙。鸭子们生性谨慎,在选择落脚地时,会先在空中绕飞很多圈,直到确认四周安全、人类不易接近后,才纷纷降落于一处水面。

以上这些种类均在上海易见,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鸭子作为冬候鸟在上海过冬,在崇明和南汇湿地的芦苇荡里,有数千只鸭子藏身其间。天空中白尾鹞等猛禽飞过,会将它们全部从芦苇中惊飞,漫天的鸭子,一个个快速振翅,飞行速度极快,就像是刮起一阵阵风,“鸭浪”的场面十分壮观。

上海的冬天其实也很冷,可是鸭子们穿着自带的防水鸭绒服(鸭子的正羽下,绒羽十分发达——飞羽等正羽较坚硬整齐,绒羽比较蓬松、质地软,用于保暖),身上有着充足的脂肪,足以抵抗凛冽的寒风。鸭子们在上海过冬时,使劲多吃以增肥,多多睡觉以休养,为春天北飞和其后的繁殖作准备。在此期间,雄鸟们也纷纷换上“婚装”(繁殖羽),情场得意的在越冬期就已俘获伴侣的芳心。“春江水暖鸭先知”,可这句话在上海,却意味着水暖之时,鸭子们就要飞走了。春天来临后,鸭子们纷纷飞离上海,去北方繁衍后代。只有很少一部分鸭子选择在上海繁殖,主要是最常见的斑嘴鸭,它们或是上海本地的小部分“留鸭”,或是从更南的南方飞来。斑嘴鸭们甚至选择在上海的城市公园里筑巢育雏,一般每只雌鸭产卵12枚。在上海大宁灵石公园,五六月的时候,我曾见到母鸭带着12只出生的小鸭在湖中游弋,它们并非是公园圈养的,而是自己飞来的野生鸟类。在杭州,游人如织的西湖边,除了鸳鸯,也有野生斑嘴鸭的繁殖。我见过的一家子,母鸭后面也是跟着12只小鸭子。在西湖孤山公园的岸边休息时,小鸭子躲在母鸭的腹下或身后,游人若是靠得太近,母鸭就会张开嘴,大声叫嚷着驱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