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王庙公园探秘+自然观察笔记!

龙王庙公园探秘+自然观察笔记!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公园入口通往龙王庙的小路掩映在树影与草丛之间,途经金钟古井与四清泉,出水清澈。庙宇附近的一处老屋已是断壁残垣,呈风雨飘摇之状。“中国环境美学的开拓者”陈望衡称“山水园林城市则是人类最理想的居住环境”。游园指南金钟山森林公园建有亭台楼阁,辅以历史浮雕作为点缀,营造出集休闲、观赏、健身为一体的城镇郊野开放性的综合森林公园,体现出自然环境、历史脉络与人文活动的高度融合。

龙王庙公园探秘+自然观察笔记!

△ 金钟古井的水质优良,是人们取水的好去处 赵学民/摄 

△ 四清泉也是人们取水的好去处 林小梅/摄

△ 龙王庙 赵学民/摄

△ 庙内宝殿端坐着龙王的雕像 赵学民/摄

虽然沧海已变桑田,金钟山下的龙王庙依然屹立不倒。由公园入口通往龙王庙的小路掩映在树影与草丛之间,途经金钟古井与四清泉,出水清澈。到访之时正值临近晌午,村内人烟依稀,只见古井旁还有几个开着摩托车前来打水的当地居民。尽管,古井之史实并不见于《中山市文物志》中,但其造型还是颇具古朴之意。

△ 离龙王庙不远的大树下,摆放了七八个武财神的陶瓷塑像 赵学民/摄(www.xing528.com)

龙王殿坐落在小路的尽头,是一座简素的小庙,硬山顶,两进,门前挂有一副对联:英灵佑一坊,显赫护四海。据称,明清时期它香火鼎盛。如今,庙内宝殿仍然端坐着龙王本尊,但风光已似不复当年。阳光从一方小小的天井中投入昏暗的角落,激起无数尘埃飞扬。庙宇附近的一处老屋已是断壁残垣,呈风雨飘摇之状。倒是离龙王庙一步之遥的大树下,摆放了七八个武财神的陶瓷塑像,既有身着青衫,也有全副蟒袍,整整齐齐、精神抖擞地站立一排。供奉武财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广东人讲究实际,现代人更盼望财源广进。在打鱼为生的古代,渔民们自然期待风调雨顺,归航平安。而在和平年代的当下,“恭喜发财”则已成为了人们的日常问候语

如果说,望江楼上我们得以远眺大地,享受金钟春色、沙田风光、西江晚霞、渔舟唱晚的良辰美景,使文人墨客生发“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之灵感,那么金钟山下的小村则引发人们产生寂静深处有人家的想象。金钟山的西北麓古时为深湾海,后淤积成滩。查阅《中山地名志》发现,附近乡村多由其他地方的居民迁居此地而建。如金钟村是于清光绪六年(1880)由黄姓族群从象角大兴坊(属今沙溪镇)迁此建村。村内民居因一条金钟涌而分布在南北两岸,该河涌西通石岐河,可航行20吨位的船只。与其相邻的里溪村则旧名“鲤溪”,为清乾隆二年(1737)安堂林姓族人的迁居地。金钟山东麓的“大树林”村顾名思义,原是一片林木民国九年(1920),赖姓人从白蕉(属今斗门县)迁居于此。从这些地名的历史中,现代人可读出清流、鱼跃、林语之意。难怪先人将此视为理想家园。

“中国环境美学开拓者”陈望衡称“山水园林城市则是人类最理想的居住环境”。望江楼上,迎风眺望,但见板芙的河西,40平方千米的沙田半岛仍保留着鱼米之乡的乡土气息。水网横纵交错,村落逐水而建,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板芙的河东,则是高楼林立,工业蓬勃。由滨江湿地公园组成的休闲观光带、临江而建的高档住宅小区,历时4年,投资近7000万元建成的芙蓉大桥,以及绵延至古镇、横栏、大涌、神湾等地的古神公路,共同组成一座珠三角轻工业名镇的腾飞之歌。可见,田园牧歌与现代工业之间并非无法协调。城市家园亦可以诗意构筑。只是,它也需要每一个人将其珍视为家园,自觉地呵护这美丽的人居画卷。

游园指南

金钟山森林公园建有亭台楼阁,辅以历史浮雕作为点缀,营造出集休闲、观赏、健身为一体的城镇郊野开放性的综合森林公园,体现出自然环境、历史脉络与人文活动的高度融合。自2010年开工建设以来,园内已建成长约两千米的登山径,引领游客观赏日晷平台、四海亭、防空洞天罡亭、东江纵队浮雕文化墙、碉堡遗址、望江楼等不同方向的景观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