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独生子女的独立性比较及性格培养对策

中外独生子女的独立性比较及性格培养对策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成这个差别的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上海被试对象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而横滨的被试中独生子女只占12.9%;但是后来又将上海的独生子女的独立性得分和横滨的独生子女比较,结果也是上海独生子女的独立性得分比横滨独生子女高。最初的假设是认为这与中国被试对象都是独生子女相比,有自我中心、不合群、任性、易冲动、自制力差等特点;但是和横滨的独生子女比较,上海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协调性还是比横滨的独生子女差。

中外独生子女的独立性比较及性格培养对策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是否有差异,可以使我们理解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家长教养方式、社会风气等环境因素对独生子女的影响。如果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有差异,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不是因为独生子女本身造成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个性差异,而是环境起着作用。但如果在不同文化条件下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都相似的话,那我们就有理由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独生子女本身存在着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差异。

1995年华东师大心理学系同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育学部合作,进行了一项“亲子关系和幼儿性格发展的中日跨文化比较”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幼儿的独立性比横滨幼儿强。造成这个差别的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上海被试对象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而横滨的被试中独生子女只占12.9%;但是后来又将上海的独生子女的独立性得分和横滨的独生子女比较,结果也是上海独生子女的独立性得分比横滨独生子女高。这说明独生子女本身不是一个重要因素,之所以有差异可能是文化背景、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的结果。在以后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上海的母亲比较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在关于“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的回答中,上海母亲把独立性列为子女角色标准的人数比例比日本母亲高,这说明上海幼儿独立性较强和母亲平时的要求有关。研究的另一个结果是上海幼儿在自我控制和协调性方面比横滨幼儿差。最初的假设是认为这与中国被试对象都是独生子女相比,有自我中心、不合群、任性、易冲动、自制力差等特点;但是和横滨的独生子女比较,上海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协调性还是比横滨的独生子女差。这说明了这一假设不太可靠。在以后的调查中,横滨母亲在回答“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这个问题时,不少母亲列举要有同情心、关心人、合群、为别人考虑等品质,而坏孩子则是自我为中心的、任性的,给人添麻烦,不会与人相处。而上海母亲提到这些特点的人数很少。可见独生子女本身并不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期望、态度,以及社会传统和价值标准对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这个研究告诉了我们独生子女本身并不是造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个性差异的重要原因,而是与不同的文化、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等密切相关。河合隼雄曾比较了日本、西欧、中国的情况,结论是:“日本与西欧、中国相比,是线性原则强的国家。表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与其重视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如保持集体成员的平等和一致性。求大同存小异历来是日本的国民性格。”当然研究也发现了中国独生子女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家长不够重视子女的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品质,比如助人、分享、合作、自制、与人协调等人格特征,这反映到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上则不如日本的独生子女。因此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在某些人格特征上存在不足(当然也有发展好的方面,如灵活性、敏感性、独立性等),而这种差异不是由独生子女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家长的忽视或不重视造成的。人格是需要培养的,当我们不重视它,不试图培养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时,我们的独生子女某些方面的人格特征较差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群体社会化理论,非独生子女还有可能在与兄弟姐妹的交往中学习好的人格特征,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如果父母不强化这些好的个性品质,那么孩子就很可能在人格特征上有所欠缺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