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育的原则、方法、途径与模式

德育的原则、方法、途径与模式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或称之为德育工作的方法论。德育方法主要有:(一)说服教育法1.定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二)榜样示范法1.定义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德育的原则、方法、途径与模式

一、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或称之为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德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一)导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

1.定义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基本要求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1.定义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基本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定义

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基本要求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定义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基本要求

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基本要求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1.定义

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2.基本要求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七)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定义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基本要求

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来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八)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

1.定义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

2.基本要求

①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②要通过集体教育塑造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

试题再现

1.(单选)“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

  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2.(单选)“要尽量的严格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疏导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答案】BB

二、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德育方法主要有:

(一)说服教育法

1.定义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2.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二)榜样示范法

1.定义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2.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三)实际锻炼法

1.定义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2.要求

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四)情感陶冶法

1.定义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2.要求

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五)品德评价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www.xing528.com)

1.定义

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2.要求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②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③注重宣传与教育。

(六)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

试题再现

1.(单选)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2.(单选)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3.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用德育方法是(  )。

A.锻炼法  B.实践法

C.示范法  D.说服法

4.(单选)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奖励与惩罚使用要求的是(  )。

A.奖惩要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B.奖惩不能由教师个人拍板决定

C.对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尽可能多表扬、少处分

  D.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宣布,不能只限于本人知道

【答案】D;C;D;C

三、德育的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

(一)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三)劳动

(四)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五)班主任工作(重要而特殊的途径)

四、德育模式

(一)认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这一学说的特征是:(1)人的本质是理性的。(2)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3)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在于:

(1)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

(2)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如果承认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就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逐步发展。

(3)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体谅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该理论的特征:(1)坚持性善论,主张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德育关键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体谅模式对于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有一定启示:

(1)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的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

(2)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3)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文字创作小组讨论等。

试题再现

(单选)提出道德教育“体谅模式”的是(  )。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彼得·麦克费尔  D.罗杰斯

【答案】C

(三)社会模仿模式

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该理论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

(四)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观澄清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拉斯、哈明等人。

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当代社会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可传递给儿童,当代儿童生活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世界,在每一个转折关头或处理每件事务时,都面临选择。选择时人们都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但人们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就已做出了选择。

因此,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并把其公诸于众,这对他们进行正确选择,并付诸行动是有意义的。

习题精选

1.(单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称(  )。

A.智育  B.德育

C.教学  D.美育

2.(单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的规律。

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3.(单选)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4.(单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5.(单选)学生(  )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A.德、智、体、美  B.知、情、意、行

C.德、才、个性  D.胸襟见地

6.(单选)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答案】B;B;D;A;B;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