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教育: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大学教育: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文化的形成具有历史性和再生性特征。在有意识的变迁中,教学文化成为大学文化变迁的结果。大学教学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大学教学理念的变化是相关的,或者可以说,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学理念的变化,即受到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的影响。教学文化的被动性变迁是由大学理念与高等教育场域自下而上地调整之间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

大学教育: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教学文化的形成具有历史性和再生性特征。其历史性特征在于,从历史源流的角度来看,大学教学文化并不是在朝夕之间突然出现的,也并非由某种外部势力所强行造就,而是大学在漫长的教学史中逐渐形成、自然演变的。正如美国人类学家赫斯克维茨(M.J.Herskovits)所说:“一个社会永远不会这样狭小,这样孤立,虽然它的技术设备可能非常简陋,它所给予的生活方式亦是非常保守,但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轮转,随着新的观念、新的结合、新的基础深入社会成员的头脑,变化永远不会停止。任何一种活的文化都不是固定不变的。”[42]

教学文化的变迁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教学文化的产生和演化伴随着大学文化的演变。当大学信念、价值观念、规范、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不断地被创造、继承和更新时,教学文化所包括的观念、符号、规范以及它们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方式也处于变化中。大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支持大学教学的延续与发展。在有意识的变迁中,教学文化成为大学文化变迁的结果。因此,“教学文化是体现大学使命、大学职能、以人为本的文化”[43],教学文化与大学文化一样都是一种精神生态。

大学教学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大学教学理念的变化是相关的,或者可以说,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学理念的变化,即受到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的影响。潘懋元教授明确提出:“大学理念虽然是一个上位性、综合性的高等教育哲学概念,但它不仅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质,而且涉及时代、社会、个体诸方面的因素。从‘理念’切入,不但可以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规律,而且能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规律如何制约和支持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与追求。”[44]教学理念一旦形成,其感召力创造力将成为维系学校人才培养的血脉、绵延教学文化的基因,从根本上引领学校的教学发展方向,辐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决定着学校教学的基本形态。[45]

大学教学文化的变迁具有两种形式:自发性变迁和被动性变迁。教学文化的自发性变迁可能源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潮,当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潮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渐推动教学文化的变迁。也可以说,大学教学文化的变迁过程是新的教学思想的表达和传播的过程。教学文化的被动性变迁是由大学理念与高等教育场域自下而上地调整之间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www.xing528.com)

大学教学文化的变迁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更替的过程,也不能说某一时期的教学文化形态要高于其他时期的教学文化形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教学文化总是体现为一种主流文化形态的存在。从古代到现代,教学文化的变迁过程并不是一种教学文化形态消亡,另一种教学文化形态生成的过程。当一种教学文化的形态或范式不能满足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时,教学文化就需要在教学价值、思维、行为诸方面发生改变。就如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一个科学理论一旦达到了规范的地位,只有当一个更迭的候补者适合于取代它的位置时,才被宣布为站不住脚的”[46]。所谓规范了的教学也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被特定的群体所共同接受了的教学理念。当这种教学规范出现危机时,就会有另一种更为合理的教学规范出现,最后逐渐地取代原有教学规范的地位,成为主流的教学文化。

从古到今,大学教学文化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五种主流形态:“形而上学”理念主导下的教学文化、“自由教育”理念主导下的教学文化、“专业实用知识”理念主导下的教学文化、“科学知识”理念主导下的教学文化、“教学学术”理念主导下的教学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