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德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品德水平作出判断,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德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真题再现

【考点】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德育原则之一。

(1)含义: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要形成教育的合力。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及时或定期交流情况,研究学生的教育状况,制订相互配合的方案,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控制和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要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

基础训练

一、名词解释

1.【考点】德育

【答案】我国主要研究的是广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考点】德育目标

【答案】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3.【考点】德育内容

【答案】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题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4.【考点】德育过程

【答案】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5.【考点】德育原则

【答案】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6.【考点】德育方法

【答案】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二、辨析题

7.【考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端性,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8.【考点】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品德水平作出判断,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表扬与奖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肯定性评价;

(2)批评与惩罚则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否定性评价;

(3)评比是对学生品德进行比较评价;

(4)操行评定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的比较全面的评价。

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9.【考点】德育的途径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有以下几种途径:

(1)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5)班主任工作是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6)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10.【考点】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我国中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

(1)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实际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4)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是教育者根据一定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品德水平作出判断,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11.【考点】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疏导原则又称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2.【考点】德育的原则

【参考答案】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1)导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www.xing528.com)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慈相济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8)知行统一原则;

(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0)灵活施教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

13.【考点】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根据材料可知,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材料中的老师认识到小明虽然调皮,但是非常聪明,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最后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小明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他还成了著名企业家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老师应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材料中的老师对小明的教育坚持从优点入手,坚持正面教育,在其正确的、耐心的指导下,小明最终获得了成功。

(3)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案例中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明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强化提升

一、名词解释

1.【考点】学校德育

【答案】学校德育即狭义的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2.【考点】道德认识

【答案】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3.【考点】道德情感

【答案】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4.【考点】道德意志

【答案】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二、辨析题

5.【考点】教学的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该教师认识不正确。理由如下:第一,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传授本学科的知识,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实施素质教育也提出了“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要求;第三,在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各个学科教师也承担着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因此,该教师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6.【考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接受实践检验。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但是德育过程的活动与交往不同于社交活动与交往,因为它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等特点。因此,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

7.【考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中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8.【考点】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贯彻要求有: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四、案例分析题

9.【考点】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案例中,黄老师的行为自觉贯彻了疏导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黄老师开班会课分析学习的意义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讲明了道理,疏导了学生的思想,并设置奖励奖项对优势学生进行奖励,提高学生的认识,贯彻了疏导原则;

(2)黄老师对杨某进行了家访,制订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并且利用她的歌唱潜质进行教育,最终杨某获得了好的发展,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3)黄老师利用杨某的音乐潜质,鼓励其参加比赛,获得了好的成绩,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4)黄老师对杨某进行家访,制订计划,而且开班会时邀请各任课教师和家长代表,组织各种活动,统一了校内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贯彻了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10.【考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刘老师遵循了以下德育规律:

(1)刘老师遵循了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案例中,刘老师先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并让学生谈感想,重在培养学生道德认知,其次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有哪些行为去帮助残疾儿童,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2)刘老师遵循了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案例中,刘老师针对献爱心这一主题,没有直接在课上给学生讲道理,而是通过让学生观看影片并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3)刘老师遵循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案例中,刘老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感悟,即利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加上了自己的总结语言

(4)刘老师遵循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案例中,刘老师并没有对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认识立马纠正,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帮助学生实现品德认识的逐步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