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头历史文化街区:察阳古韵与福建宁德之美

阳头历史文化街区:察阳古韵与福建宁德之美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阳头最具文化韵味的是这里的街巷和古民居建筑。阳头古街又称为察阳街。阳头共有6条比较长的路巷,和察阳古街一样,都是东西走向,直通溪边。登善里的“风崇仁让”牌楼阳头的大宅院是福安古民居的代表之一。阳头古民居中最能表现当时匠师水平的部位在外墙的基座上。2018年8月,福安市阳头历史文化街区通过评审,成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阳头历史文化街区:察阳古韵与福建宁德之美

◎ 李健民

民国时期的“通泰”商号

阳头古称察阳,紧挨韩城,是长溪中游河道当中一个长条形的沙洲,所以又叫“环溪”。

阳头最具文化韵味的是这里的街巷和古民居建筑

阳头古街又称为察阳街。过去,这里的铺面都是木结构,布庄、鱼行、旅社诊所、首饰店、国药店、杂货店、糕饼店、点心店……一间挨着一间;20世纪的30年代,光是茶庄就有9家。旧时这里是福安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每天上午,溪对岸的山民挑着柴炭山货匆匆地聚集这里,换取自己需要的食盐咸鱼、针线布匹,午后又悄悄地倏然归去。每天都是如此。赶上墟日,这里更是熙熙攘攘,人多得简直可以说是水泄不通。商贸的繁荣决不亚于当时的城关、赛岐、穆阳等市镇。

阳头共有6条比较长的路巷,和察阳古街一样,都是东西走向,直通溪边。阳上有3条:李厝巷、登善里、栖云巷;阳下也有3条:陈厝巷、黄厝上巷、黄厝下巷;中间是察阳街。以这一街六巷为“经”,又有许多较短的路巷为“纬”,与之相连。这样一个网状的“迷宫”,不谙地理的生人一旦闯入其中,左转右转,很快就晕头转向,无法分清西北东南,如果没有人指引,是很难走出来的。阳头的路巷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的曲径通幽,穿来转去,最后还是与“一街六巷”相连;有的貌似宽阔,走着走着,到了尽头竟是一户住家。

旧时察阳街两边一般多有过街楼,二楼以上沿街处向前伸出,雨天避雨,晴日遮阳;平时还常有人在楼下摆摊做营生。这些过街楼的外墙还有许多精美的木刻、木雕,多是花鸟走兽之类,可惜这些人工的生灵也难逃20世纪后期的那场大劫难,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大多只能是它们的“残骸”。街巷的路口转角处多建有雨亭,这是附近街坊们聚会的好场所。夏季的夜晚,乡亲们在这里纳凉,评话艺人也常在这里说书,《三国》《水浒》《西厢》《红楼》,吸引了多少期待着“下回分解”的听众;雨亭下的条座又留驻了多少浓郁的乡情

路巷临溪的一端大多建有牌楼,上面装饰着很精美的泥塑石雕。保留至今的有李厝巷的“环溪门”石刻,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作品,青石刻就,很有些文物价值;还有登善里的牌楼,上面“风崇仁让”四个大字敦厚端庄,平静地向人们袒露着儒家的处世理念,可惜后来在“建设性的破坏”中被现代的“文明人”拆除了。

阳头路巷的路面过去全部是用溪石或石板条铺砌,近些年几乎全部改成了水泥路面。路是好走了,可是昔日古朴的风韵也全被这些善于讨好现代人的混凝土盖掉了。

然而,幽巷青瓦仍然是历史遗落在这个古老村镇的动人画卷。(www.xing528.com)

就在这迷宫一般的路巷两旁,坐落着许多明清时代的传统民居。在40多年前史无前例的“兴无灭资”“破旧立新”和近20多年喜新厌旧的大拆建中许多地方的古建筑都无可奈何地遭到严重的破坏,那些能够比较完好地保留下来的旧房子也就显得格外珍贵。阳头的古民居特别多,也特别集中,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宅院还基本上保留着原有的风貌,所以称这里是福安古民居建筑的露天博物院也不为过。

这些大宅院的外墙都很壮观,青砖砌就的鞍式风火墙一般都有10多米高,笔直、高耸;墙头隆起的三角尖顶式的“马头”雕饰得十分精致,上面的花鸟字画,昭示着主人的风雅。大门的上方都有一个飞檐翘角的门楼,十分雅致,门楼中间的匾额上装饰着“紫气东来”“云蒸霞蔚”“彤云焕彩”之类的吉语。虽然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豪华和气派。

登善里的“风崇仁让”牌楼

阳头的大宅院是福安古民居的代表之一。这种建筑的内部讲究对称的美,不仅左右对称,前后也对称;因此“前堂后厅”就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

你看这栖云巷的一家就很典型。大门进去,往旁边一拐,天井、回廊、两庑、厅堂,一目了然;厅堂背面的“后厅”大体上也是这个格局,只是后厅都有楼层,而前堂大多是单层,直通屋顶。有的大宅院还在正房的左右加建“厦间”,这些厦间都有穿堂与正房相连。厅堂是家族的核心,中堂壁两边的上方设有神龛,左边供奉“天地神祇”,右边奉祀“历代宗亲”;人生的一切礼仪都在这里进行,家族的所有风光都在这里展示。

为了显示主人的身份和儒雅,这些宅院都非常讲究雕饰,主要有灰塑和木雕。灰塑的部位除了前面介绍的马头墙和门楼之外,重点还在前后天井的照壁上面,有长条的花鸟图案,有面积较大的祥瑞字画,多是浮雕式。木雕的部位主要在门窗的花格上,还有斗拱和栋梁;登善里有一家厅堂的上梁雕有鹿、麒麟凤凰等图案,非常精美。

在传统民居的丛林中也夹杂着几座“洋楼”,大多是旧时商贾大户的居屋。说是洋楼,却又颇具中国特色,可谓“中西合璧”。你看察阳古街临溪的这座昔日的布庄,青砖砌就的高墙,两扇对开的西式大窗户;大门上方饰着一面匾额,上面“振泰彰”3个行草大字,表达的是楼房主人对自己事业的希冀。

阳头古民居中最能表现当时匠师水平的部位在外墙的基座上。这些基座都是就地取材,用溪石垒砌。为了防御水灾,基座大多在1米以上,工夫精细,缝隙严密,虽历几百年,仍然结实如初。陈厝巷临溪处有一座旧宅院,基座竟达到4米多,比上面的墙体还高,叫人赞叹不已。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工艺和他们对历史、对“手艺”高度负责的人生态度不能不令今天充满浮躁心绪的“现代人”深深折服。

2018年8月,福安市阳头历史文化街区通过评审,成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