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视音乐传播:经典案例分析

影视音乐传播:经典案例分析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影视音乐传播概况进行论述,需要对影视音乐的诞生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这是清晰了解影视音乐传播概况的基本条件。这一时期的所谓影视音乐从本质上来说,并不能算作当下概念界定的影视音乐,它同影视并无关联,仅仅作为电影作品在放映时的附加娱乐方式而出现,同电影艺术一样属于一种艺术形式。而在他的另外一部电影《梦幻街》中,格里菲斯还在电影上映之前创作了音乐作品并进行录音。

影视音乐传播:经典案例分析

影视音乐传播概况进行论述,需要对影视音乐的诞生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这是清晰了解影视音乐传播概况的基本条件。电影电视艺术尽管在当下由于其视听属性被归纳为影视艺术,但电影及电视的诞生却具有本质上的历史差异,电视艺术从诞生起,就具备音乐要素,而电影音乐的出现,则经历了从画面到声画的蜕变。

本质,是事物本来固有的属性,晋代刘智最早论述了本质的内涵,他在《论天》中指出:“言暗虚者,以为当日之冲,地体之荫,日光不至,谓之暗虚。凡光之所照,光体小于蔽,则大于本质。”明代王廷相也在《慎言·乾运》中有过同样意义的阐释:“星之陨也,光气之溢也,本质未始穷也,陨而即灭也。”上述论断是关于“本质”最早,同时也是最经典的论述,也就是刚刚所提到的事物的本来固有属性。

尽管本质同样也可以形容人的根本样貌、性情以及某种质朴的风貌,但对于电影艺术来说,事物本来固有的属性则更加适合对其内涵进行阐释。这主要在于事物的本质离不开事物诞生的初始样貌及状态,对于电影艺术来说,也不例外

电影诞生于活动照相技术和幻灯放映技术相结合的视频画面,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画面的连续来呈现现实生活的原貌,尽管成熟的电影艺术表现为综合的视听现代艺术,容纳了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学建筑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但这同电影艺术诞生的初衷却距离甚远。

那场源于1872年的打赌是电影诞生的契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酒馆里,斯坦福与科恩关于骏马奔腾时蹄子是否全部腾空产生了难以判断的争执,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则试图利用排成一行的24台照相机进行连续拍摄而给出这场赌局的标准评判。24张照片组成了连贯的照片带来了这场看似无聊的赌局的答案,原来骏马在奔腾时,总是有一只蹄子着地,这使得科恩成了赌局的赢家。打赌的筹码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但这场赌局却意外地给电影带来了诞生的条件,那条神奇的照片带在快速牵动时,静止的运动的马,竟然完成了连贯的运动。

而后,根据视觉暂留现象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静止的画面连续运动起来,直到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于1891年申请的摄影装置专利,标志着活动图片拍摄方法的成功发明。这是最早的西洋镜电影的诞生。但是,西洋镜电影只能够一个人对其进行观看,存在简单的放映环境,却并不存在观赏环境。

从电影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说,直至此时的电影仅仅是在技术的角度上获得了电影应用的部分要素,并不具备全部意义上的电影特质,这更像是一个技术发明的产物,而并非艺术创作。直到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布辛奴街咖啡馆底下所公映的十二部影片则标志着具备本质属性的电影艺术真正出现。归纳以《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最早放映的十二部影片,能够得以窥见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特质必须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首先,电影需要连贯的画面,这是电影发明的技术基础,同时也是电影从技术试验到诞生直至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电影需要具备相对完整的情节,即使不具备成熟的故事,情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工厂大门》的情节十分简单,毫无起伏,但仍然能够代表早期电影的叙事风格。 (www.xing528.com)

最后,既然是艺术门类,就需要从创作角度出发,完成创作到欣赏的完整链条,卢米埃尔兄弟对其作品采取了公映的方式,使电影真正具备了受众群体,这样,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本质属性才完整地呈现于电影之中,赋予了电影本体以客观现实的意义。

伴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艺术创作思维的扩展,电影从诞生到发展至今,一直试图将上述三条本质属性的特质进行更充分、更完美、更全面的诠释。而上述三条关于电影的本质属性则密切关联,相互影响。音乐在电影声音诞生以后,以其必然所具备的艺术特质偶然担负起了连接电影本体属性的纽带作用。

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默片时期的电影音乐。在默片时代,电影艺术的主要功能在于仿真和娱乐,而音乐艺术却已经成为欧洲人日常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放映电影时,人们会在电影放映之前或者电影放映幕间休息、结束时由乐队演奏一首经典乐曲,增加人们观看电影的快感,甚至能够为电影增加卖点。这一时期的所谓影视音乐从本质上来说,并不能算作当下概念界定的影视音乐,它同影视并无关联,仅仅作为电影作品在放映时的附加娱乐方式而出现,同电影艺术一样属于一种艺术形式。

其次是配乐时期的电影音乐。电影艺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音乐开始有意识加入电影放映过程中,电影一面放映画面,一面用已有的音乐进行即兴创作,由交响乐团或室内管弦乐团在放映现场的某一空间进行演奏。而在一些放映空间有限的场所,管弦乐总谱甚至会被简化为钢琴谱,由钢琴乐手来直接弹奏。这种现场进行演奏的电影音乐同演奏者的水平以及现场的气氛关系密切,演奏的时间长度与电影的长度几乎是一致的,但由于音乐作品已经存在,演奏者对电影音乐的创作也毫无经验,因此经常会出现音乐的情绪、氛围、速度以及织体特征和电影画面内容、叙事情节完全割裂的现象。

再次是作曲家参与创作时期的电影音乐。历史上最早参与电影音乐创作古典音乐家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他在1908年为《谋杀居伊兹公爵》在巴黎的演出写下了作品第128号,他有意识地将音乐与画面统一起来,也对后来的电影音乐创作提供了借鉴和依据。短短7年时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其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中,让电影和音乐产生了内在关联,他开始同作曲家进行合作,依照电影情节来创作音乐,同时将所创作的音乐作品的乐谱交给演奏乐队,进行提前排演。而在他的另外一部电影《梦幻街》中,格里菲斯还在电影上映之前创作了音乐作品并进行录音。

接下来是同期录音技术产生以后的电影音乐。伴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期声开始在电影创作领域应用,1927年,华纳兄弟推出了第一部同期录音的电影作品《爵士歌王》,利用维塔唱片技术实现了同期录音,在这部电影作品中,有两分钟的对话以及主人公和他父亲所演唱的歌曲,语言和音乐同时经由同期录音技术呈现,尽管这种对话是即兴出现的,但是却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的几年间,同期录音的有声电影开始普遍创作,成为电影艺术的主流,到了1934年,奥斯卡开始增加电影最佳音乐奖,这对电影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至此,电影音乐不再完全是画面的配乐,也不再以伴奏的形式出现于电影作品的放映过程,而成为电影艺术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电影音乐的创作手法、制作理念及工艺接近于现代,尽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电影音乐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在电视领域更是充当了电视创作的主力军,但音乐发展至这个阶段,已经步入现代,出现了同传统时期完全不同的独立意识、独立手段及独立精神,甚至成为传播影视作品的核心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