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境教育:操作程序手段的新理念

情境教育:操作程序手段的新理念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定有针对性的教法,并详细备课,编订合理的实施方案,准备好授课过程中所需的材料。第二课堂活动也应有详尽的准备、计划。其次,实施阶段,这是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情境教学法要求课文总结于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演播评书或连播历史剧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授课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效果,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查、纠正。

情境教育:操作程序手段的新理念

首先,准备阶段,这是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前提。

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及智能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及其它资料。确定有针对性的教法,并详细备课,编订合理的实施方案,准备好授课过程中所需的材料。第二课堂活动也应有详尽的准备、计划。

其次,实施阶段,这是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核心。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第一、新颖、别致的导课。导课应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探索的动机为目的。运用不同的导课方式,一般说来,常用的有开篇入局式: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有以旧入新式: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按照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原则,以巧妙方式导入,引人入胜。

第二、精彩、形象的讲述。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这说明,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应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运用丰富、生动、形象、幽默、艺术性的优美明快的语言与情景的展示相结合,随着历史进程的继续,或悲怆感人,或喜悦动情,达到艺术感染教育的效果,并进而呈现给学生清晰的、真实的历史景观,使学生随教师讲解产生“移情现象”。(www.xing528.com)

第三、恰当、适时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恰当、适时地运用课本插图、图画、照片、地图、图表、简洁的线索、符号、实物及投影、影视、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使学生在想象、创造、分析、综合等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如讲到宋制瓷业时就可展示“宋孩儿枕”图片,一览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艺术辉煌;讲解中国古代犁耕技术时,依次展示出耒、直辕犁、曲辕犁等图片,可以使学生想象到在漫长的悠悠岁月里,劳动人民的辛勤探索、耕耘的场面;讲抗日战争鸦片战争时,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视片断。

第四、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节点,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并由再现思维发展到创造思维能力,实现目标。

第五、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弥补课堂教学的缺欠,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印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遗址、文物店、博物馆、展览馆等,把学生“带入”历史,通过激请革命家做报告、编排历史剧、讲演历史故事、读历史文选、历史书画欣赏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即:课中增强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第六、干练的、悬念式的结尾。情境教学法要求课文总结于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演播评书或连播历史剧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课末留有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授课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检测方式应是多样化的),评价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效果,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查、纠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