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紫阳民歌:千年历史与多元文化的结晶

紫阳民歌:千年历史与多元文化的结晶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紫阳民歌自产生、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紫阳高腔山歌与川东地区的山地民歌特征相一致。紫阳民歌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文化遗迹,充分说明了历史时期该地所具有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紫阳民歌就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又兼容湖北、四川、江南等外地音乐元素的多元化地域文化的结晶。

紫阳民歌:千年历史与多元文化的结晶

紫阳民歌自产生、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汉江流域,特别是汉江上游地区,是我国东、西、南、北古文化的交流中心”。[1]紫阳境内自石器时代以来,先民们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今紫阳城关曹家坝、马家营和汉王镇白马石就保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从文化堆积层和石制农器具看,当时这里的农业较为发达。史学家考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周南”“召南”等25首歌谣流传于汉水上游地区。从数以千计的紫阳民歌中也不难发现,许多民歌采用比、兴手法,古风色彩浓厚。

由于自古是中原通往荆襄、巴蜀的重要通道,军事地位重要,致使历代战乱频繁,“汉沔间几无宁日”,人口发展缓慢,严重地影响到了该地区的开发进程。除了汉水谷地以外,直到元代,陕南地区绝大部分还处于极低的开发水平。明清时期的移民浪潮,“以湖广人为主的移民迁入与四川毗邻的陕南,是‘湖广填四川’的自然延续。”[2]移民的进入,极大地改变了当地居民的构成,使客民远多于土著:“居民五方杂处,土著者仅有十分之二”[3]。“从总体上说,清代汉水上游地区移民中,以湖北籍最多,其他依次是湘、川、赣、皖、豫、苏、晋诸籍。如此之多的省别,揭示了这一移民运动在来源地方面的多样性”[4]。(www.xing528.com)

考察今天的紫阳民歌分布,在该地南部高山区,历史上的四川移民比较集中,流行高亢明亮、拖腔悠长、尾音下滑的山歌号子、山歌调子,具有浓郁的四川民歌特色。而擅唱小调的民间歌手却多集中在汉江流域沿岸,这里交通便利,农业灌溉条件较好,商业繁荣,是明清两湖、江西、安徽、福建、广东移民的聚居地,特别是在汉江沿岸的各个集镇,聚居着大批来此经商的两湖及江南商贾的后裔,这里所传唱的小调歌词,相当一部分都反映了市民生活情调,具有音调平和旋律优美、柔丽婉转的南方音乐特点,与用假嗓演唱的高亢明亮、音域宽广的山歌号子、山歌调子形成鲜明对比。紫阳民歌这种“北地南腔”“南北融汇”的特点,应当说与历史上的移民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显示出歌随人走的“变异性”特点。例如,四川山歌《山歌不唱不开怀》和紫阳山歌《山歌不唱不开怀》前四句歌词相同或大体相同,旋律基本一致,但紫阳以通山歌形式(后加一句),形成常见的五句式特色。湖南山歌《你要去,我要缠》和紫阳山歌《蜜蜂钻天》歌词语言不尽相同,旋律也有变化,但词意完全相同。此歌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也有流传,表现了同一方言区流行同一首母体民歌,且有多个变体,曲调大同小异的传播特点。安徽民歌《莲蓬结子在心里》和紫阳山歌《莲蓬结子在心里》歌词内容相同,在语言、旋律表达上的细微差别表现了两地不同的语言习惯。民歌《姐在屋里把手招》和《我望槐花几时开》流传在陕西紫阳和四川,曲调相同,歌词一字不差。湖南土家族民歌《虽然只隔一层纸》和紫阳山歌调子《二面扇子二面黄》两首歌词词意完全相同,词句、曲调大体相同,应该是后一首从前一首稍加变化而来,其变化之一也是把原来的四句式变成了紫阳通山歌的通用五句式,进行了“本土化”的加工。再如,江西民歌《肚里山歌万万千》和紫阳民歌《我的山歌有万千》词意相同,词句大致相同,紫阳只不过紫阳以通山歌通用格式的五句式。江西是紫阳客民主要源流地之一,紫阳县的各个集镇都有江西会馆。显而易见紫阳这首民歌是从江西传入的。川北通江县民歌《拿去西方拴太阳》和紫阳民歌《东家要我搓索索》,歌词中“索索”一词是典型的四川方言(四川话把绳子叫“索索”),在紫阳那首《东家要我搓索索》的歌中依然保留着这一四川方言词。湖南常宁民歌《郎在高山喊一声》和紫阳民歌《郎在门外喊一声》句虽有不同,词意如出一辙。后一首是由前一首变化而来。还有,紫阳现在发现的有六种不同的名为《十绣》的民歌,其中四种歌词基本一致,只是段数有多有少,曲调近似,都是唱中国古代通俗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如曹操点雄兵、李三娘磨坊产子、观音菩萨普救众生、杨六郎镇守边关等,与湖北各地《十绣》以及湖南的《六绣》都大同小异,明清时期,紫阳县有大批两湖流民来此定居,因此,紫阳流传之《十绣》均为传自湖北的民歌小调。紫阳高腔山歌与川东地区的山地民歌特征相一致。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明亮、歌词密集、衬词松散、慷慨富于激情、生活情趣盎然。紫阳与鄂西北同属南北交汇地带,语言上都属西南官话区,因而在民歌的声腔与审美上是接近的。湖北、四川、江南等地的民歌进入紫阳,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了更多风格兼容的紫阳民歌。音乐传播是相互的、多向的,而传播的主体是人。某一地域音乐在与周邻地域或更远的地区的音乐彼此传播中形成一些交汇地带,各种音乐在这里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紫阳民歌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文化遗迹,充分说明了历史时期该地所具有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紫阳民歌就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又兼容湖北、四川、江南等外地音乐元素的多元化地域文化的结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