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型理论与信任模型:主权区块链视角

模型理论与信任模型:主权区块链视角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格努斯·赫斯特尼斯在其模型理论中指出,模型是对真实事物的概念表征,是对象的替代物。模型种类繁多,常见类别包括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结构模型、系统模型、程序模型、管理模型、分析模型、方法模型、逻辑模型、数据模型等。协作与信任亦是如此。超级账本创造了充分的数据可信度,是数字信任形成的基础环节,对数据进入跨链传递和智能合约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模型理论与信任模型:主权区块链视角

模型和建模:模型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抽象,最后回归于实际应用之中。马格努斯·赫斯尼斯在其模型理论中指出,模型是对真实事物的概念表征,是对象的替代物。[35]以色列学者斯勒及美国学者斯米特强调:“模型不是对系统的真实描写,而是为了解释客观实在的某些方面而做出的一套假设;模型只是对客观实在进行形象化及做出解释的临时性变通工具。”[36]中国学者姜旭平、姚爱群认为,模型是对于某个实际问题或客观事物、规律进行抽象后的一种形式化表达方式。模型种类繁多,常见类别包括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结构模型、系统模型、程序模型、管理模型、分析模型、方法模型、逻辑模型、数据模型等。根据建模目标、变量和关系,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模型。在诸多模型种类中,数学模型通常是一组反映客观事物运行规律和变化发展趋势的数学表达式;概念模型的表征形式有表达概念的示意图等;结构模型主要反映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因果关系,其中图模型是研究各种系统特别是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常用于描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建模的意义在于描述复杂系统、阐述事物间的联系及增进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有利于从细节上解析和描述复杂系统,增强人们对相关细节的把控;有利于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系统地认识和理解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其产生的影响。关于建模,相较于哈伦在《真实世界的图解建模、图解概念:牛顿力学的概念》一书中推崇的模型选择、建构、证实、分析和拓展等五个步骤,如今,模型构建通常遵循模型的准备、假设、构成、求解、分析、检验和应用等七个步骤。

传统信任模型:基于人格信任、制度信任的信任模型。梅耶、戴维斯和斯古曼基于一系列影响信任产生的因素,将信任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信任者的内在倾向性,以及被信任者为人所感知的能力、善意和正直等值得信任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精要简洁的人际信任模型。他们认为,信任是一种人际心理互动,只有从信任关系的双方来考虑问题,才可能对人际信任产生进行有效的阐释,才可以弥补以往信任研究的不足。罗佩尔和赫尔姆斯引入动机归因[37]的概念,构建了信任成分论模型[38],探讨了在亲密关系的建立过程中信任与动机归因的变化方式。他们认为可预测性、可靠性以及信念这三种成分并不完全是互斥的,在亲密关系的各个阶段所存在的信任类型中,这三种成分都有所表现。只是在每一阶段的关系中,每种成分的比例各不相同,必然有一种成分处于绝对的领导位置。这种成分之间的不同关系也影响了参与者的不同动机归因,并最终使得亲密关系的稳定性和情感联系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什托姆普卡在分析信任理由的时候认为,信任文化是一种独立的、给定的和解释的变量。他以规范的一致性、社会秩序的稳定性、社会组织的透明度、社会环境的熟悉性、人和机构的责任性等五种宏观社会环境,以及历史维度及行动者个人贡献的方向上的两组——因素社会情绪和集体资本——为基本要素,建构了信任文化的社会生成理论[39]模型。鲁耀斌、周涛等学者在网络信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网络信任模型可分为初始信任模型、基于制度信任模型、虚拟社区信任模型、B2B(企业对企业)网站信任模型、网上商店信任模型等。网络信任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对其进行了理论性和经验性探讨,并得出了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结论,有关网络信任的根本性问题就如离线信任一样仍然是一个开放的问题。齐奥尔格·齐美尔曾指出,“离开了人们之间的一般性信任,社会自身将变成一盘散沙,因为几乎很少有什么关系不是建立在对他人确定的认知上”。协作与信任亦是如此。协作是决策的结果,具有直观性;而信任是伴随着决策过程的一种态度,具有内忍性。应该说,根据各协作方之间表现出的协作行为可以推测出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信任,但这不等同于他们之间一定有信任存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在越来越多的高复杂性任务需要依靠分散、独立、不同背景的参与方和网络服务平台协作完成时,传统的信任模型已不能完全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数字信任模型: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信任模型。“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协议,链上数据不可随意更改或伪造,因而其提供了不需要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区块链可理解为一个账本,人们只需加入一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通过点对点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智能合约来达成信用共识,而不再借助任何中间方。”[40]超级账本、跨链传递和智能合约是数字信任形成的三个重要环节(图3-2)。超级账本创造了充分的数据可信度,是数字信任形成的基础环节,对数据进入跨链传递和智能合约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跨链传递是数字信任形成的关键环节,完成了对传统互联网的升级,实现了从信息传递向价值传递的转变。智能合约是数字信任形成的核心环节,摆脱了第三方信任背书,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信任。我们把数字信任的具体实现过程称为数字信任模型,用公式表示为:

T=H(L,C)。(www.xing528.com)

其中,T代表数字信任模型(digital trust model),H代表超级账本(hyper leger),L代表跨链传递(cross link transmission),C代表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

图3-2 数字信任解决价值传递与互信问题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