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权区块链:数据主权重塑

主权区块链:数据主权重塑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主权包括个人数据主权、企业数据主权和国家数据主权。基于个人隐私、产业发展、国家安全及政府执法的需要,数据主权应运而生。个人数据主权又称个人数据权,它是指数据主体依法对其个人数据所享有的支配与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三)区块链下的数据主权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网络虽然便利了数据的共享,但是却不能实现数据确权。

主权区块链:数据主权重塑

数据主权包括个人数据主权、企业数据主权和国家数据主权。实践中,数据主权存在界定不清晰、归属不明确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区块链技术为数据主权保护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凭借与生俱来的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高可靠性等特点,有望解决数据主权问题。

(一)重新认识数据主权

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任何主体对数据的非法干预都可能构成对一国核心利益的侵害。基于个人隐私、产业发展、国家安全及政府执法的需要,数据主权应运而生。[77]数据主权“涉及数据的生成、收集、存储、分析、应用等各环节,直接反映了数据在信息经济中的价值”[78]。目前,理论界对于数据主权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但总体上对数据主权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乔尔·荃齐曼的观点,广义的数据主权包括国家数据主权和个人数据主权,狭义的数据主权则仅指国家数据主权。出于研究需要以及对数据与个人、企业和国家关系重要意义的理解,我们采用广义的数据主权概念,并从数据的归属上将数据主权重新划分为:个人数据主权、企业数据主权和国家数据主权。

个人数据主权。个人数据主权又称个人数据权,它是指数据主体依法对其个人数据所享有的支配与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79]个人数据主权不仅包括个人隐私数据不被他人侵犯的权利,还包括个人财产权人格权不受侵犯以及个人自由意志不受束缚的权利。依据个人数据的法律界定及其权利客体的特殊性,与知识产权和一般物权相比,个人数据权具有普遍性、分离性、无形性、双重性和可扩展性的特征。个人数据主权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项独立新型的权利,它在客体、内容和形式方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的人格权、财产权与隐私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0]从权利内容上来看,个人数据主权大体上包括数据更正权、数据删除权、数据封存权、数据知情权、数据保密权和数据报酬请求权。[81]

企业数据主权。企业数据是企业实际控制和使用的且能够以符号或代码形式表现出来的数据,它既包括反映企业基本状况的财务数据、运营数据以及人力资源数据,也包括企业合法收集和利用的用户数据。[82]各界对企业数据及其相关权益保护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企业数据主权的概念随之被提出。企业数据主权亦称为企业数据权,它是指企业对其所有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价值数据资源的占有、使用、解释、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并且不受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侵犯的权利。从法律属性上看,企业数据主权既不是物权,也不单纯只是一种知识产权或财产性权利,它是由不同权益集合而成的权利束。目前,国内对于企业数据主权的主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张企业对其收集的用户数据广泛地享有权利;另一类是对企业持有的数据做分类,然后主张企业对部分类型的数据享有权利。”[83]

国家数据主权。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空间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五空间,跨境数据流动与存储逐渐日常化和便捷化,对国家数据安全形成严峻的威胁,并逐渐被纳入国家的核心权力之中。国家数据主权是指一国独立自主占有、处理和管理本国数据并排除他国和其他组织干预的国家最高权力,它是“各国在大数据时代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反对数据垄断和霸权主义的必然要求”[84]。国家数据主权具有时代性、相对性、合作性和平等性等属性,其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管辖权、数据独立权、数据自卫权、数据平等权。作为国家主权在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国家数据主权基于数据空间的存在而出现,它是国家主权在数据空间的体现和自然延伸。在边界模糊的数据空间,国家数据主权的主张不仅是对大国滥用权力的有效限制,也是国际安全利益的重要体现,更是和平共处观念的反映。

(二)区块链下的主权问题

区块链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信息互联网时代进入价值互联网时代,区块链在带来信用创造和价值流通的高效体制的同时,也将主权问题提升到重要位置。当前,区块链下的主权问题不仅成为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间开展竞争的新领域,而且已经孕育了全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新瓶颈和新风险。区块链下的主权问题主要是指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生成、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和应用等环节涉及诸多不同主体,从而导致的数据主权界定与归属问题。例如,社交网站上的数据主权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包括用户群体、互联网通信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服务商和社交网站服务商等,而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可能拥有限制这些数据出境的权力。那么,这些数据的使用权及所有权到底是归个人还是企业抑或是国家,各方的界限究竟应如何确定?(www.xing528.com)

清晰的数据权属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通过数据确权,可以厘清数据全生命周期参与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责任边界,使数据收集、存储、传输、使用、公开和交易等各类行为可被预期,数据产业可持续发展将得到有力保障。“数据确权一般是确定数据的权利人,即谁拥有对数据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责任等”[85],其主要是为了均衡数据各方的利益,使各方利益诉求得到保护,从而使数据得到最广泛应用,并被挖掘出最大的价值。从数据确权的目标出发,目前数据确权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的权利主体、权利属性和权利内容三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包括谁应该享有数据上附着的利益、给予数据何种权利保护和数据主体享有哪些具体的权能。

数据确权已成为保护个人隐私、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然而,目前数据确权问题看似简单却特别复杂。一方面,数据的来源具有广泛性,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对数据权属的认识与关注重点都有着显著的不同;另一方面,数据分析能力、数据技术水平和数据控制能力等因素都对数据确权有一定的影响。[86]从这个角度看,实现对数据主权的清晰界定需要厘清三个层次的边界,即“国家数据的公开边界、企业数据的商业应用边界和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边界”[87]

(三)区块链下的数据主权

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网络虽然便利了数据的共享,但是却不能实现数据确权。与此同时,传统的数据确权手段采用提交权属证明和专家评审的模式,缺乏技术可信度,且存在潜在的篡改等不可控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操作性强的数据确权方案。对此,人们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确权方案。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区块链在不完全可信的环境中,实现了一种不需要信任的分布式账本,这种分布式账本与生俱来的可追溯、高可靠性、不可篡改、透明可信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得区块链在数据确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有效解决了“数据确权”问题:一是通过“矿工”为数据打上“时间戳”,使前后传播的数据产生异质性;二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数据在不同主体间传播时的产权流动;三是通过“分布式账本”,即多方主体互相监督和互相制约的机制,保证这个过程的实现。

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而诞生,实际上是一套数据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其对数据的记录是通过加密算法和链式数据结构来实现的。某个区块数据如果遭到攻击而被篡改,将不可能获取到同篡改前一样的哈希值,且能够被其他网络节点快速识别,从而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防篡改性和唯一性。与传统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方式相比,区块链技术采用新型的数据存储模式,维护了数据主体的数据主权。首先,区块链技术改变了“当前互联网中数据对象命名、索引路由模式,去中心化的数字对象管理和路由使得数据与应用解耦,从而支撑高效可信数据共享,释放深度融合应用发展空间”[88]。其次,区块链技术将互联网“以计算存储为辅、以网络通信为中心”的通信和计算模式,变为以基于私有数据中心的通信为辅、以计算存储为中心的模式,赋予了数据主体对数据的控制权,真正实现了“我的数据我做主”[89]

区块链是伴随信息社会产生的一种新型生产关系,其生来就是要解决多个数据主体间合作记账的问题,这也是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所在。区块链不仅能做到“我的数据我做主”,而且还能做到“我们的历史我们共同见证”。一方面,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这使得数据难以被私自篡改,从而能在很多的参与者中实现互信;另一方面,区块链叠加密码学技术能够增强对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实现博弈多方之间的协作,达到共赢。在区块链上,一个数据主体要能够看到另一个数据主体的数据,必须要经过后者的授权,所以区块链帮助我们保护了数据主权。数据主体无论多小,都能够为自己的数据做主,维护自己的数据尊严。同时,作为一种建立在分布式账本技术之上的记账技术,区块链可以让许多人共同记账,从而做到“我们的历史我们共同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