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录重庆历史:设立重庆直辖市文献选编

记录重庆历史:设立重庆直辖市文献选编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是在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标志着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也是重庆历史上的第四次直辖。30多年来,我们研究过这座内陆城市的崛起,记录过这座英雄城市的涅槃,更见证了这座伟大城市的奋飞,尤其为能亲身经历、参与重庆历史上的第四次直辖而自豪。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有责任忠实地记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城市存史,为市民立言,为后代续传统,为国史添篇章。

记录重庆历史:设立重庆直辖市文献选编

周 勇

1997年,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一年。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割地赔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也是在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标志着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也是重庆历史上的第四次直辖。较之此前的三次“直辖”,即公元前316年秦在此置“巴郡”、1939年国民政府在此设立“特别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在此设立“直辖市”,1997年设立的“重庆直辖市”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1997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重庆,都将载入史册。

我们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是以重庆历史为研究对象,由历史、文博、档案、图书等相关机构及学者、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团体。30多年来,我们研究过这座内陆城市的崛起,记录过这座英雄城市的涅槃,更见证了这座伟大城市的奋飞,尤其为能亲身经历、参与重庆历史上的第四次直辖而自豪。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有责任忠实地记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城市存史,为市民立言,为后代续传统,为国史添篇章。于是,在1998年,即直辖一周年之时,创始会长孟广涵即带领本会同仁编纂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纪实》(以下简称《设立》)一书,于1999年出版。这是关于重庆直辖历史的第一部文献集。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时任市委书记张德邻为该书作序,时任市长蒲海清题写书名。同时,我们开展了关于重庆直辖的一系列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这在当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回首重庆直辖以来20年的历程,重庆人民秉持“登高涉远,负重自强”的重庆城市精神,以愚公移山的恒心,勇于攀登的意志,逆水行舟的顽强,激流勇进的胆略,开放兼容的胸襟,放眼天下的视野,上演了一幕幕爬坡上坎、栉风沐雨、精彩纷呈、威武雄壮的活剧,向中国和世界奉献了一座江山之城。而这一切都源于1997年重庆直辖那个伟大的时刻。

20年来,研究重庆直辖的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入探究直辖历史之谜的条件更渐成熟——当年禁锢的档案已经部分解禁,当年散落于官民之间的不少史料逐渐披露出来,当年的不少主事者、重要参与者或撰写回忆录,或接受口述访谈,使得那些曾经或明或暗的直辖史实逐渐清晰起来。

当年主持会务并编写《设立重庆直辖市纪实》的孟广涵、周永林老先生已经去世,历史的责任落到我们身上。于是2016年我们决定新编《重庆直辖时刻》(以下简称《时刻》)一书,再续我们忠实记录重庆第四次直辖历史的传统。

20年前编纂的《设立》一书,由“代管时期”、“成立时期”、“开局时期”和“海外述评”四部分构成。从时间上,起于1996年9月重庆代管“两市一地”,止于1998年重庆直辖一周年;内容上,只反映公开见诸报端的直辖进程,同时加上了直辖一年来取得的成就;资料上,主要来源是媒体报道,只有少量的文件。共47万字。虽然大体上反映了重庆直辖的进程,但因当时条件的限制,核心史料不足,对历史的还原有相当差距,史实的表述相对表浅。

20年后编纂的《时刻》一书,分为“决策”“启动”“代管”“设立”“挂牌”五个部分。保留了《设立》中的约30万字,新增约70万字,全书共计近100万字,分上下两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时刻》定位于直辖时刻,体现了时间的精准性

重庆直辖是一部大戏,尤其是直辖20年来重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本书定位于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即只深耕深挖1996年7月直辖工作的传达启动,到1997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这一年的历史。而把直辖发生的巨大变化留待新闻工作者和后世学者去描述。史料按时间顺序排列,个别少量专题资料适当集中,以反映历史的进程和内在的逻辑。这是历史学家的眼光。这使它与同类著作相比,更有独特性。

(二)《时刻》集中于直辖决策及设立,体现了内容上的完整性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但是读者对重庆直辖仍存在许多问号:直辖的动因到底是什么?直辖市的荣耀为什么落在重庆?直辖的决策是怎么形成的?那“不三不四”的状况怎么变成了“重庆直辖市”?直辖的工作是怎么推进的?直辖的任务是怎么完成的?……因此,本书紧紧围绕这些问题,用史料说话,用事实发言,循序渐进,层层展开,逐一回答,使学者、读者对重庆直辖的历史有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了解。

(三)《时刻》针对于直辖的进程,尤其是对这一历史分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体现了学术上的严谨性

我们把这段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决策时期。即从1985年邓小平提出“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城市,另一个以成都为中心城市”开始,到1996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正式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并通过了设立重庆市直辖市方案。

2.启动时期。即从1996年7月初四川省委将中央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向全省传达,重庆直辖筹备工作随即全面展开;到9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重庆市从9月15日起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

3.代管时期。即从1996年9月15日起,重庆市与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一体运行、相互融合、整体推动,直辖筹备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到1997年2月23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提请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

4.设立时期。即从1997年3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列入会议议程,3月14日正式表决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到5月,设立重庆直辖市的一系列工作全面展开,公开进行。

5.挂牌时期。即从1997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随后政协重庆市一届一次会议、重庆市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相继召开,完成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全部法定程序;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召开,标志着重庆直辖市正式成立。

(四)《时刻》初步揭示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动因与使命,体现了编者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现实关怀

主要体现在收入书中的一系列研究性成果之中:

——《重庆城市发展目标研究报告》(1996年9月),反映了我们对未来重庆市情的新认识和直辖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实践证明这是有前瞻性的;

——《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宣传教育提纲》(1996年9月),侧重于阐述重庆市代管“两市一地”的历史机遇、整体优势和发展前景,成为当时统一全市思想的基本依据;

——《当前重庆市形势与任务宣传教育提纲》(1997年3月),这是我们对设立重庆直辖市背景、动因、使命、意义、责任的一次集中表达,也成为市委组织的重庆直辖市宣讲团的基本依据;

——《重庆历史上的三次“直辖”》(1997年3月),从3000年重庆城市历史的长河中,研究了中央政府对重庆三次进行直接管辖的史实,指出这种状况往往出现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直辖”是重庆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强大动力,揭示了重庆城市发展的规律性,是对设立重庆直辖市理由唯一性的一次独特论证;

——《文化中心:重庆跨世纪发展目标》(1997年3月)、《对发展重庆文化事业的几点建议》(1997年5月),这是在重庆直辖市发展目标争论的背景下对关于重庆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材料,具有文献意义。

这些成果都基于本会多年研究的基础,出自本会成员之手,是本会对直辖的学术性贡献。这些成果既是党委政府交办的课题,亦是专家学者研究的成果。经过历史的沉淀,如今它已经成为重庆直辖文献的一部分。

(五)《时刻》着眼于核心资料和媒体评论,体现了史料上的独特性

20年前在编纂《设立》一书时,我们只搜集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委托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批复》《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等核心史料。20年后在《时刻》一书中,有关重庆直辖的重要资料已经大为丰富,主要有:

1.核心史料的披露。这得益于李鹏同志的两部著作:

——《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年版)。书中披露了邓小平同志对设立三峡行政区的考虑。邓小平“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的构想即出于此书,这是对后来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最初构想。

——《李鹏论三峡工程》(中国三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书中披露了李鹏对三峡移民工作与三峡地区行政建制问题、建立和撤销三峡省筹备组及善后等工作的思考与工作部署,是设立重庆直辖市决策阶段的重要史料。我们从中辑录了《抓住机遇,搞好移民工作》《全国都来支援三峡库区建设》,这是1996年10月李鹏同志考察重庆及三峡库区期间关于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的几次重要讲话;《建设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重庆》《振兴重庆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在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上的讲话》,这是1997年李鹏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出席重庆直辖挂牌揭幕大会期间在重庆的几次重要讲话。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有他个人的作为,是重庆直辖时刻的重要文献。尤为重要的是,2006年重庆直辖10年之际,李鹏同志第十八次考察三峡工程,作了题为《关于三峡工程及重庆直辖的回顾》的讲话。他回顾了三峡工程的决策经过、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清晰地回答了建设三峡工程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关系,其中的决策经过、基本考虑、干部配备等重大问题是第一次披露,十分珍贵。因此,尽管这次讲话的时间已经超出了本书界定的时限,但它是核心史料中的核心史料,我们仍将其收入书中。

2.文献史料的丰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重庆直辖”这项工作都是在内部进行的,新闻媒体也不公开进行报道。因此,对于多数学者,尤其是普通市民来说,直辖的历史若隐若现,若暗若明。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披露和还原那段历史:

——如前所述,我们尽可能将直辖期间的一些已经解密的文献搜集起来,提供给读者和研究者。

——将当年不能公开报道,但一些具有深意的新闻报道集中起来,让读者体会新闻背后的深意。如1994年在决策重庆直辖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考察重庆时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李鹏同志为重庆题词“开发三峡,振兴重庆”。1996年7月5日,即内部传达中央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决定的次日,《重庆日报》就刊发了题为《重庆应有大作为》的报道,称“国务院有关专家建议,重庆应起好以下作用:长江经济带的龙尾作用,三峡工程和库区建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川东和西南一片的凝聚和纽带作用”。这实际上释放了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意图。1996年8月24日,《重庆日报》更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新华社供本报特稿”《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城市》,这是一篇全面阐述面向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度报道。报道指出,“九五”期间至2010年,我国较发达的城市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这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城市群以及其他东部地区城市,还有部分中、西部地区城市。同时,巨大的人口负担和日益紧缺的资源将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这个问题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也从未碰到过的,它的成功解决将是21世纪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这就把重庆摆在了中国城市化的大背景中,昭示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有10月初《重庆日报》连续刊发的《神女当惊世界殊——万县市移民带动战略备忘录》《开窗放入大江来——涪陵市扩大开放风云录》《武陵磅礴走泥丸——黔江地区扶贫开发启示录》,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新闻安排。

3.口述史料的问世。20年来,重庆直辖市设立时期的几位主政者的口述史料陆续发布,主要有时任市委书记张德邻的《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1998年他为我们编纂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纪实》一书所作序言的一部分;时任市长蒲海清的口述《我所知道的重庆成立直辖市经过》;时任市委副书记、分管移民工作的副市长甘宇平的《我所了解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推进过程》。

本书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梳理反映了直辖决策和实施的历史进程。

(一)邓小平提出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最初构想

据李鹏同志回忆[1]:在筹备三峡工程的过程中,国务院最初考虑设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区的力量来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做好淹没区的移民和经济开发工作。这个行政区包括重庆市,有了大城市,有一定的工业经济基础和人员智力的支援,便于发展经济。

1985年1月19日,小平同志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参加广东核电投资公司与香港核电投资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随后听取了李鹏关于三峡工程及筹备情况的汇报。他说:“三峡工程是一个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进行。”他指出,过去建水电站,动员移民搬家,但移民总是越来越穷。现在搞开发性移民,“移民方针对头了”,“100万移民也有办法安置,可以发展乡镇企业,也可以搞第三产业,还可以发展旅游”。他特别指出,四川省太大,“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城市,另一个以成都为中心城市”。后来,李鹏同志说,1985年1月19日被称为“决定三峡工程命运、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2]

(二)国务院建立三峡省筹备组及撤销

1985年2月,国务院召开三峡行政区筹备小组会议,宣布成立三峡省筹备组。三峡省的地域范围包括:四川省涪陵地区、万县地区,湖北省宜昌市和宜昌地区、鄂西自治州巴东县。尽管涪陵地区和重庆市连接,但国务院当时考虑,鉴于三峡工程水位按可行性报告的150米方案,为了不影响人心,不干扰筹备工作,所以筹备中的三峡省不考虑重庆市。[3]

1986年4月,试运行一年的情况表明,三峡省成为一个经济实体确有困难,这样做有利有弊,对移民试点有利,但不能解决筹备组与川鄂两省两不管问题,对工程本身也有弊。国务院决定撤销三峡省筹备组,由四川省、湖北省执行好中央政策,分别领导做好移民工作。[4]

(三)国务院论证设立川东省和提议设立重庆直辖市

邓小平同志关于“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城市,另一个以成都为中心城市”的构想,就是把四川省分设为川东省和川西省。国务院在研究这一方案时发现,如果建立川东省,重庆一定是省会,但重庆市的实力比川东省还要强,这样省市之间易产生矛盾,而且省市两套机构,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重庆市对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

为了减少将来的省和市之间的矛盾,国务院才考虑了建立重庆直辖市的方案,用直辖市的行政力量来解决三峡移民问题。这是因为,三峡工程85%的移民在万州、涪陵,而且重庆本身就是西南经济重镇,是计划单列市,还是抗战时期的陪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局所在地,最终中央决定把重庆升格为第四个中央直辖市。因此,重庆直辖,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三峡工程。可以说,没有三峡工程就没有重庆的直辖。

在确定了设立重庆直辖市方案后,最大的问题就是“酉秀黔彭”这一欠发达区域的归属。如果重庆带上“酉秀黔彭”,负担将非常重;但如果不带上“酉秀黔彭”,这一区域在地理上远离四川,划给湖南、湖北都不合适。考虑到历史、地理和经济的因素,中央决定把黔江地区划在重庆直辖市的范围之内。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提高重庆市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带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5]

设立重庆直辖市,大部分人是赞成的。重庆都是赞成的,四川大多数也是赞成的。1995年12月9日,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和省长肖秧联名向江泽民、李鹏同志写报告,明确表示赞成将四川一分为二,同意设立重庆直辖市。报告指出,由于四川地广人多,历史上由四川、西康两省和重庆市合并而成,大体相当日本的人口,要全面深入、及时了解情况,掌握进度,实属不易。加之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经济、社会以及地理差异极大,很不平衡,就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附近,还存在母系社会。谢、肖表示,尽管我们随时想努力把中央各项指示更好地加以贯彻,但时有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忙不过来。我们思考再三,建议中央将四川省一分为二:四川省和重庆市,改重庆市为直辖市,将三峡库区的涪陵、黔江、万县、达川四个地市划入重庆。新四川约为八千万人口,新重庆约为三千万人口。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一个省过于庞大,过于复杂,新的四川可以着重支持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新的重庆可以担负四川东部三峡库区的移民。就整体而言,对于加强四川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同时还可以在新成立的重庆市,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机构改革和城乡结合的新路子,作为中央的试验区。[6]

(四)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出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www.xing528.com)

199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请李贵鲜(时任国务委员,负责民政和区划工作)和四川省长肖秧到北京研究设立重庆直辖市的筹备工作问题。研究比选认为,重庆只带万县、涪陵、黔江比较合适。随后,李贵鲜征求全国人大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委员长王汉斌同志意见,王汉斌同意改设直辖市,直接领导县,取消两市一地。

其间,李鹏同志与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交谈了设立重庆直辖市问题,江泽民同志表示积极支持,要求与其他常委商量并做好工作。

5月11—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考察了三峡工程库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库区移民的领导问题。

5月22日,李鹏同志同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同志及国务委员李贵鲜同志谈重庆改设直辖市问题。

6月14日,李鹏总理召开总理办公会,讨论通过了重庆改设直辖市方案。

6月14—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倪志福、李锡铭、王丙乾、王光英、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以及秘书长曹志等,考察三峡工程和移民工作。

6月19日,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了重庆市改设为直辖市的方案。

6月26日,李鹏、胡锦涛、李贵鲜同志向谢世杰(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宋宝瑞(时任四川省长)、张德邻(时任重庆市委书记)、蒲海清(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正式传达中央关于将重庆改设为直辖市的决策,研究有关工作问题。谢世杰、宋宝瑞希望把达川和广安地区都划入重庆,李鹏认为这样重庆又多了1000万人,小马拉不动大车,显然不合适。他说,小平多次说“我是四川人”,广安如划入重庆,也不合适。会议决定成立重庆市代管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张德邻为组长,蒲海清为副组长。[7]

(五)设立重庆直辖市工作正式启动

1996年7月8日,四川省委下发文件,将中央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正式传达到厅局级干部。

重庆市成立了代管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这是重庆直辖在行政管理上迈出的第一步,筹备工作在内部陆续全面展开。但“直辖”二字并未见诸报端。

7月,为做好未来重庆直辖市的发展规划,重庆市成立了发展战略研究小组,随后市计委下达了一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组织全市专家学者集中攻关。成立了由全市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重庆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专家顾问组,对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进行咨询、论证,以充分体现直辖决策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8月7日,李鹏同志写信给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快重庆市的组建工作,率先把移民的担子由四川省(远离库区)转到重庆市的身上,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廉洁的移民局。同时提出,从9月份起重庆开始代管“两市一地”工作。8月8日江泽民同志批示“完全同意”。这一时期,国务院开始研究重庆直辖后的财政问题。

9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从1996年9月15日起,四川省把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简称“两市一地”)交由重庆市代管。这是由“四川省重庆市”到“重庆直辖市”的过渡期。会议决定,张德邻继续担任重庆市委书记,蒲海清为代市长,王云龙(时任山西省委副书记)任重庆市委常务副书记。重庆直辖市按“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设置政府机构。由国务院提出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方案,提请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做好“两市一地”干部的思想工作。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四川省委托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批复》。[8]

国务委员李贵鲜到重庆专题调研“两市一地”保留与否的问题。按照宪法规定,直辖市只能设区县。但如果重庆直辖市刚一建立,就按宪法规定把“两市一地”撤销了,直辖市负担太重;但如果保留“两市一地”,又与宪法相抵触。有人曾提出修改宪法,但这不现实,不能因为重庆一个市的情况就修改宪法,而且即使修改宪法也要全国人大全体会议通过,非同小可。考虑到重庆当时已经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而且有历史地位,于是中央决定,1996年9月15日起,在没有正式成立重庆直辖市之前,暂时保留并由四川省委托重庆市代管“两市一地”,以后逐步理顺。[9]实践表明,这个决策是非常英明的。

(六)重庆市代管“两市一地”——向直辖市过渡

9月13日,四川省委正式发出委托重庆市代管四川省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的文件,这标志着落实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部署进入了关键时刻。这一时期要实现重庆市和“两市一地”在磨合基础上的一体运行,形成未来直辖市的体制架构和运行机制。同时,要重新制订直辖后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依据这个《纲要》起草第一次党代会和第一届政府工作报告,做好直辖市第一次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筹备工作。为此,重庆市下发《历史的责任——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宣传教育提纲》,在重庆市及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和调查研究,促进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

9月18—21日,胡锦涛同志前往四川省和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视察工作,着重研究重庆直辖市的班子建设问题。

10月3—4日,重庆市召开全市工作会议。重庆市及各区县,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的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共800人出席会议。这是即将设立的重庆直辖市范围内第一次领导干部大会。见诸报端的会议主题是: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一心,为振兴区域经济奠定坚实基础。会议传达了胡锦涛同志在重庆考察结束时的讲话精神。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省人大主任杨析综、省政协主席聂荣贵出席会议。10月10—11日,重庆市政府召开第七次全体会议。10月25—26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这三次会议,实际上是为实现设立直辖市目标而进行思想动员、工作部署和干部准备的大会,是在重庆历史进入新时期的历史性会议。

10月14—20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考察重庆和三峡库区,在重庆主持召开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加快重庆直辖市的筹备建设。会议结束后,三峡工程四川库区移民工作全部移交重庆市管理。

这一时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1996年10月12—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1996年10月25—31日、1997年1月24—2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吴邦国(1996年12月13—22日),先后前往四川省、重庆市考察直辖市筹备工作,研究解决若干重要问题。

根据中央的部署,重庆市加快推进代管衔接工作,在办理“两市一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移交、法制工作、扩大计划单列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平稳,速度逐步加快;先后就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整顿机关作风、农业和农村、教育、卫生、环保、安全生产、区县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工业经济、城市规划和建设、经济、对外开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计划、经贸、财政税收、金融、宣传思想文化、科技、外贸、乡镇企业、政法、交通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办成了15件民生实事。

这一时期,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四个专家组,即国家有关部委专家组、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专家顾问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专家组,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重庆直辖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在此基础上,召开了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对重庆直辖市发展战略出谋献策,为制订《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起草第一次党代会、第一届政府工作报告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同日,国务院向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2月23日,经过表决,会议决定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提交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七)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7年3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议决定将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列入会议议程。3月6日,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国务委员李贵鲜代表国务院向会议作了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的说明。

李鹏、胡锦涛同志参加了四川代表团的讨论,就设立重庆直辖市作了重要讲话。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举行记者招待会说,设立重庆直辖市意义重大。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赞成设立重庆直辖市,全国政协委员认为重庆设立直辖市的方案可行。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四川代表团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赞成设立重庆直辖市。

3月14日下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对《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草案)》进行表决。当天到会代表2720人,2403人赞成,148人反对,133人弃权,36人未按表决器,得票率88%,通过了这一决议。至此,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法律依据全部完备。

3月18日,隆重庆祝设立重庆直辖市大会在重庆举行,庆祝重庆城市发展史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4月5日,四川省和重庆市领导同志座谈会在成都举行,共叙巴山蜀水亲情永固,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这之后,实施全国人大决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一系列具体工作全面展开,公开进行。重庆的工作主要转向筹备召开重庆市第一次党代会、政协会、人代会上。这一时期召开了重庆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第一次代表大会。

(八)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揭幕

1997年5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任命张德邻为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提名蒲海清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

5月27日—6月1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张德邻同志作的题为《负重自强,加快发展,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而奋斗》的报告、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重庆市第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和市纪委领导班子,选举产生了重庆市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市委一届一次全会上,张德邻当选为市委书记。

6月7—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张文彬同志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重庆市政协第一届领导班子,张文彬当选为市政协主席。

6月8—15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班子,王云龙当选第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蒲海清当选第一任重庆市长,赵俊如当选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同时选举产生了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会议审议通过了蒲海清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王云龙作的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审议通过了计划报告、财政报告、移民工作报告和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和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四川省和原重庆市地方性法规在重庆市适用的决定。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出席闭幕式,作了题为《建设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重庆》的讲话。

6月17日,李鹏总理出席重庆市工作汇报会,发表了《振兴重庆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的讲话。

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隆重举行。李鹏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泽民总书记向重庆市各族人民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表了题为《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开创重庆市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其他方面的领导同志何椿霖、郭树言、刘仲黎、肖秧、韩杼滨、黄镇东、钮茂生、陈光毅、姚振炎、张俊九、梁国庆、万绍芬、徐鹏航、徐大铨、江恕诚、吴建常、姜云宝,市领导张德邻、蒲海清、王云龙、张文彬,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和驻渝部队首长、老同志等在主席台上就座。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次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正式挂牌成立。

至此,中央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圆满实现,重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三千万各族人民开始续写新的篇章。

1996年直辖筹备启动之时,我受聘担任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7年当选为第一届党代会代表。

20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1997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市委礼堂开幕。散会以后我来到市委大院。这时,代表们都已陆续乘车而去。散步院中,四周很静,树木葱茏,青草依依。抬头仰望,五月的黄葛树已经郁郁葱葱,遮盖了蓝天。这时几片黄叶随风飘洒,静静地落在地上。那是重庆独有的景观。因为黄葛树的特性在于,什么时候栽种,就什么时候落叶,并不和其他树木一样只在秋天落叶。直辖的喧嚣终将褪去,而大院依旧,黄葛依旧。

我感到很幸运,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亲身经历了重庆历史上的第四次直辖时刻。我应该为记录这一时刻尽一份责任。

这便是我们两代历史学者为记录这段历史而接续努力的动力。

2017年1月30日,农历丁酉年正月初三初稿于十驾庐

2017年2月11日,农历丁酉年正月十五定稿于十驾庐

【注释】

[1]李鹏:《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年版。

[2]李鹏:《关于三峡工程及重庆直辖的回顾》,载《李鹏论三峡工程》,中国三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18—329页。

[3]李鹏:《三峡移民工作与三峡地区行政建制问题》,载《李鹏论三峡工程》,中国三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3—42页。

[4]李鹏:《做好撤销三峡省筹备组的善后工作》,载《李鹏论三峡工程》,中国三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4—165页。

[5]李鹏:《关于三峡工程及重庆直辖的回顾》,载《李鹏论三峡工程》,中国三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18—329页。

[6]谢世杰、肖秧:《就设立重庆直辖市给江泽民、李鹏同志的信》,1995年12月9日。

[7]甘宇平:《我所了解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推进过程》,载《红岩春秋》,2008年第5期。

[8]甘宇平:《我所了解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推进过程》,载《红岩春秋》,2008年第5期。

[9]李鹏:《关于三峡工程及重庆直辖的回顾》,载《李鹏论三峡工程》,中国三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18—32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