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媒泛娱乐化批评研究:电视剧审丑化成果

传媒泛娱乐化批评研究:电视剧审丑化成果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可爱的人”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深刻在人们记忆中,成为民族精神的体现。娱乐化的电视剧以追求猎奇性、感官刺激性为满足,戏说、性说、第三者、色情、暴力、魔幻、恶搞、审丑等题材也比比皆是。电视剧是电视传播中的一大类别,品种丰富,价值多样,应该有引领新时代主旋律的责任,有培养观众审美情趣的义务,有弘扬正气和正义感的使命担当。

传媒泛娱乐化批评研究:电视剧审丑化成果

“最可爱的人”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深刻在人们记忆中,成为民族精神的体现。由于娱乐之风的侵入,一些电视剧将军事人物的某些缺点,以所谓揭秘、残酷、烘托等噱头“取悦”观众,“抗战神剧”竭尽全力棒喝“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石头打飞机”来提升作品的收视率。为了突出军人爱岗敬业,将军人的工作演绎成非人性化;为了表现军队纪律的严格,将军人描写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铁人”;为了塑造军人的形象,将军人刻板化为“草木”般的神灵等。

娱乐化的电视剧以追求猎奇性、感官刺激性为满足,戏说、性说、第三者、色情、暴力、魔幻、恶搞、审丑等题材也比比皆是。尤其是对“红色经典”如《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等“无情不成戏,随意注水稀释,歪曲英雄形象,反面人物个性化”后成了“粉色经典”或“桃色经典”的解构,丑化英雄人物,造成对青少年教育的错觉。[59]

泛娱乐化电视剧的内容多以婚外情遗产纠纷、皇族内幕等为看点,场面豪华、剧情虚构、内容单一、冗长拖沓,一味地迎合和跟风,播出权恶性竞争[60]等模式,向观众提供情绪宣泄、感官娱乐、心理放松的符号文本,对热衷于荧屏却又非常幼稚的青少年所产生的坏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有小朋友长大后立志要做陈世美,有小朋友模仿小燕子上吊[61]等事实就是直接的明证。(www.xing528.com)

电视剧是电视传播中的一大类别,品种丰富,价值多样,应该有引领新时代主旋律的责任,有培养观众审美情趣的义务,有弘扬正气和正义感的使命担当。无论是改编还是创作,既要从国外商业化影视中汲取养分,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影视文化建设的特性,不跟风、不克隆,不高级黑低级红,以严肃的态度走出一条创新大众文化传播力的特色之路,从而守住电视剧的精神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