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媒改革:前沿视听解困局

中国传媒改革:前沿视听解困局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流频道,主流品牌”的市场定位为年轻而又充满力量的广东新闻频道赢得了稳定的高端收视人群,特别是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珠江三角洲等广东经济较发达地区,广东新闻频道的市场优势凸显。在近两年,广州新闻频道增加新闻直播节目和综艺娱乐报道节目《粤夜粤娱乐》,时段竞争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凤凰卫视中文台在广州地区走势略为上升,广州新闻频道除节假日下跌外,整体走势较为平稳。

中国传媒改革:前沿视听解困局

随着2010年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和新闻中心的整合之后,新闻频道以新闻资源共享为基础,与全省21个地级市紧密互动,立足广东,覆盖全省,联动港澳,连线全国,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民生民意,及时满足广大电视观众对新闻资讯的需求,倾力打造一个以新闻资讯实时化、新闻直播常态化为优势,以新闻专题精品、视野全球化和播放优秀纪录片为亮点,以高密度播出为特色的全省电视新闻大平台。

鉴于2012年度广东新闻频道整体收视下滑明显,为扭转局势,实现“将新闻频道打造成华南地区最强的新闻资讯频道”的目标,需全方位评估2012年新闻频道运作中的内外原因,重新制定频道的战略定位,树赶超标杆,力争在新的一年实现收视反弹,形势改观。从长远来看,必须整合业界学界所长,集智慧之结晶,为频道发展把脉,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性发展的频道发展规划,才是理性选择。

一、广东电视新闻频道2012年的整体表现

作为广东省内唯一省级专业新闻频道,新闻频道节目覆盖广东全省,部分新闻节目还通过广东卫视、珠江频道海外版覆盖全球,内容上以报道省内外民生新闻为主兼顾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特征鲜明。“主流频道,主流品牌”的市场定位为年轻而又充满力量的广东新闻频道赢得了稳定的高端收视人群,特别是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珠江三角洲等广东经济较发达地区,广东新闻频道的市场优势凸显。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电视新闻年度报告2011-2012》白皮书中,从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广东新闻频道在以新闻节目见长频道的新闻节目播出时长排行榜中,紧跟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位列第二,播出时长达5500小时;在以新闻节目见长频道的全国新闻节目收视份额排行榜中排名第七。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广东城域和广州地区的观众收看电视的时长在近两年有所下跌,同质频道竞争更为激烈,广东新闻频道竞争力在广东城域虽稳居于中上游位置,但全年呈先升后跌的趋势,整体对比上一年度有所下跌:即虽在广州地区,广东新闻频道市场份额跻身前十位置,对比上一年度有一成的跌幅,其中在全天时段下跌幅度相对较大,总得来说,离“将新闻频道办成华南地区最有影响力频道之一”的战略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亟须全方位评估2012年新闻频道运作中的内外原因,重新制定频道的战略定位,树赶超标杆,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实现收视反弹。

图表一 新闻频道1-9月份市场份额变化

(一)重点新闻栏目收视状况及竞争对手分析

2012年,为优化、净化版面,集中力量打造品牌新闻栏目,形成新闻频道核心竞争力,实现“将新闻频道办成华南地区最有影响力频道之一”的战略目标,新闻频道对原有25档自办栏目进行“关、停、并、转”,有效整合栏目资源,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打造6大板块节目。至今年4月9日已经全面推出《前线调查》《中国影像》《深蓝财经》《权威访谈》《全球大视野》等新版节目(见图表二)。

图表二 2012年新闻频道调整节目

其中,频道的品牌节目《新闻最前线》,同时调整和升级节目运作模式,在90分钟新闻节目的基础上,重拳推出25分钟深度报道板块《前线调查》,深度报道的增强,短期内使新闻频道黄金强档的收视有所提升,改变了本地新闻节目的收视格局,成为最具活力和上升力的节目之一,但纵观2012年整体走势则略呈跌势,在广东城域,同时段实力较强的均来自综合性频道,主要以播出电视剧为主,新闻节目方面,在晚7:00-9:00的黄金档,则是广州新闻频道更具竞争力,《新闻最前线》与广州新闻频道王牌新闻栏目《新闻日日睇》遭遇,更兼有《第一现场》的狙击,对观众分流的作用较为明显,在广东城域和广州的新闻节目收视排名均为12位;

图表三 新闻最前线市场份额走势

非自制节目《今日关注》2012年在广东城域跌势相对较缓,但下半年在广州地区跌幅较大。在广东城域,同时段省级卫视频道均以播出综艺节目为主,竞争力较强,并且《今日关注》作为非首播节目,播出时间在珠江频道之后,新闻时效性大打折扣,在各地新闻频道日益专业化的今天,引入节目虽然一直能够推动频道收视,但效果并没有保障;

《广东早晨》重点在节目形态和播报方式及内容进行调整,5月份栏目完成扩版,节目长度为50分钟,在广东卫视与新闻频道同步并机播出。扩版后节目可视性更强,收视更是显著提升,在广东卫视及新闻频道,《广东早晨》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广东新闻联播》在同类型节目中表现中规中矩,围绕重大活动加强选题策划,同时在版面编排、报道内容、报道形式3个方面进行创新,有思想、有观点、有品质,充分体现广东电视台的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据收视调查显示,在广东城域和广州地区的新闻栏目收视方面,珠江频道牢牢占据前列,《珠江新闻眼》《今日关注》长期占据收视的前三,受惠于《今日关注》的良好口碑和知名度,广东新闻频道《今日关注》的收视也占据较高位置,广州新闻频道的《广视新闻》《新闻日日睇》在广州地区一直领先于广东新闻的《新闻最前线》及新推出的《前线调查》。

频道方面,广州新闻频道晚间《新闻日日睇》首播时段为广州新闻频道的高峰时段,而在其他时段的重播表现也较好。在近两年,广州新闻频道增加新闻直播节目和综艺娱乐报道节目《粤夜粤娱乐》,时段竞争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中央新闻频道在2012年呈上升走势,尤其在9月因热点事件受到较大关注而升幅明显。凤凰卫视中文台在广州地区走势略为上升,广州新闻频道除节假日下跌外,整体走势较为平稳。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近年进行了多次改版,在上一年就恢复了曾经试行过的24小时全天候直播方案,把原本在1时到6时的5个小时的午夜档录播节目变为直播,打通《新闻直播间》,每小时内直播20分钟的新闻,实现了全天候直播的目标,在保证观众迅速得到最新资讯的同时也扩大了频道自身的影响力。除《新闻联播》首播时段外,全天多个时段对比去年同期都有较大的提升。

凤凰卫视中文台白天时段在两地较为平稳,但晚间在广东城域多个时段有较大下跌,在广州地区主要是在《时事直通车》时段有所提升。

(二)频道栏目设置受众定位与新闻版面比重分析

1.新闻频道受众定位分析

根据2012年CSM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新闻频道在广东城域和广州地区的观众年龄构成上集中在45—54岁、65岁以上和55到64岁这3个年龄段,且前两者更为突出,观众的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小学文化偏高,其次是高中、初中和大学,吸引的主要是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的人群。不难发现,年轻人选择接受新闻信息的途径并不偏向于传统媒体,而个体私营业主处于市场经济下的偏弱势群体,也更会关注广东新闻频道的民生新闻内容,符合他们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

图表四 各频道受众情况

相对而言,中央新闻频道和凤凰卫视中文台对男性、学历人群有较大吸引力,此外,干部、管理人员较为关注中央新闻频道,个体/私营企业人员则青睐凤凰卫视中文台。广州新闻频道主要吸引女性,低学历观众的收看。

虽然新闻频道具有大众性、公共性的特点,但是可以看出,现实中的受众群分化较为明显,众口难调,受众与频道自身的定位和品牌形象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针对受众,实现节目创新,更加针对性的对频道整体发展精确定位,稳定核心受众,才能在现有受众规模的基础上实现扩张。

频道的受众定位需要综合衡量受众年龄、职业、性别、收入、教育状况等因素,BBC新闻频道曾经以年龄段定位自己的受众,结果经历了两年的收视下滑,全面考量后,受众被浓缩为“穿西装和喜欢新闻的人”,经过再进一步的市场细分,每个节目都针对不同观众群体,如《今日商业》《今日亚洲》《在线点击》《地球报道》和讨论节目《直说》《面对面》等,瞄准专业观众,让不同受众在不同时段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在非黄金时间播出也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小众收视群。

2.广东新闻频道新闻报道版面分析

从以下两张图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广东新闻频道针对新闻、时事节目播出量对比去年有一定减少,但仍占广东新闻频道总播出量一半以上,而且获得较好播出效果,专题节目在晚间的播出量增加接近一半,收视量反而略有萎缩。

图表五 新闻频道各时段节目比重

版面编排是塑造频道整体形象的重要元素,明晰的编排形式和有效资讯的凸显,对频道辨识度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就广东新闻频道的栏目编排而言,在频道覆盖区域内具有可比性的是广州新闻,放眼专业新闻频道领域央视新闻频道和凤凰资讯台则能够提供较好的借鉴,凤凰中文台作为主打资讯的综合频道,其新闻版面也值得参考。(略)

从节目编排来看,凤凰资讯频道的新闻栏目设置多达19个,形态多样,内容风格各有侧重:《正点报道》《时事直通车》为代表的新闻资讯栏目,强调快、准、全面,涵盖时事政治军事、社会、文化、娱乐、体育、财经等动态新闻,滚动直播,贯穿全天各个时段,凸显新闻资讯功能;《新闻今日谈》《时事辩论会》《总编辑时间》等深度访谈以不同的节目形式解读新闻,栏目自身定位明确,辨识度高,且依附《正点报道》等资讯节目覆盖各时段;另外,除资讯和深度报道以外,特别设置财经新闻和娱乐新闻,穿插于各个版块之间,既能丰富频道的布局,又能够凸显频道特色。

凤凰卫视中文台在新闻收视方面能够有所作为,主要以栏目品质和独特视角取胜,品牌栏目如《时事开讲》《有报天天读》《锵锵三人行》等,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无论是栏目品牌还是主持人品牌对节目的收视拉动都有极大的号召力,但是就整体新闻编排来看,与专业频道没有可比性。

广州新闻频道滚动资讯栏目《广州正点》单独负责起全天滚动提供资讯的任务,晚间黄金档由高收视率的《新闻日日睇》和《第一现场》接棒,但内容上更注重新闻的解读和地域特色,从全天收视看,广州新闻频道晚间档的《新闻日日睇》能够达到收视峰值,而广州新闻的综合收视也正是由《新闻日日睇》等金牌栏目带动,与凤凰资讯比较,其节目群的编排还不尽理想,一方面是精品栏目较少,另一方面是能够勾连起各个时段的节目类型较少。

CCTV新闻频道的整体布局则重在强化直播,近年进行多次改版,在去年恢复24小时全天候直播,除《新闻联播》首播时段外,全天多个时段对比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基本实现以小时为单位的频道统筹编排布局,一小时编排模式主要分为日间和夜间两类,其中日间主打新闻资讯,夜间主打新闻深度。日间时段除《朝闻天下》《新闻30分》和《共同关注》外,均由同名新闻资讯栏目《新闻直播间》贯通,每逢整点播出,时长一小时。一小时内的编排模式大致为“时事要闻+深度报道+分类新闻”,19:00后的夜间时段编排相对复杂,19点、21点和22点3个时段的编排模式为“整点新闻资讯+半点深度报道”;20点、23点和0点3个时段则单独编排一小时的节目。各时段强调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形成差异化,突出各时段特色;

与之相比,广州新闻的《广州正点》、广东新闻频道的《正点报道》《新闻最前线》时段编排上中规中矩,能够满足受众的资讯需求,独立深度报道、评论栏目较少,多以短评形式穿插于新闻中,新开播的《前线调查》使这一情况有所改观,但播出时段较少,重播过多则又显单调,需要更多的深度栏目嵌入整体布局;另外,《靓女帮》《民生热线》等栏目,关注民生,显现地域特色,丰富了频道的栏目配置,但栏目自身与广东新闻、珠江频道多个栏目同质化程度较高,没有独到的竞争优势。

综合以上各方面对比,广东新闻频道存在问题,一个栏目类型不够丰富,辨识度不高;二是缺乏多元的节目内容加以勾连,整体性有所欠缺,立体化格局还需加强;三是在各地新闻频道以直播化凸显新闻时效的竞争态势下,搭建平台开放、全频道动态联动统筹,实现一体化编排格局的直播显得尤为重要。

(三)有限资源和制度困境中的生存压力

同一收视区域内,随着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扩容,广东新闻频道夹在央视新闻频道和凤凰卫视中文台双重冲击之下,就像汉堡包中的夹心层,尚能保持稳定运营,但也难出亮点特色、赢得收视率和口碑,难免游走于新闻频道的“专业”还是“专长”的尴尬境地。

《新闻最前线》和《今日关注》作为新闻频道的王牌节目统一被安排在晚间档播出,以新闻的贴近性和现场报道见长之外,其余节目反映平平,游走于广东当地的收视边缘。专业不专、长项不长的尴尬境地使得新闻频道似乎也未能摆脱目前国内频道专业化进程中所普遍面临的困境。

频道专业化就是从单个节目生产到整套节目包装推广的类型化,并借此培养和聚合对该内容忠诚的受众群体。依此理解,新闻频道的定位就应该是以新闻类节目或栏目为频道的构建骨架,经过风格化、类型化包装后,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够较为统一、集中、具整体性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在推进新闻频道专业化的进程中,广东新闻频道主打广东民生新闻,这类地域性新闻频道难免在学界被冠以受当地需求的支配、会将地方性新闻摆放在优势位置、刻意弱化外埠消息等标签。这种突出区域特色的策略化定位本无可厚非,但对于想要进行频道专业化经营而言未必是明智之举。因为在专业化模式之下,过分强调地域特性将对频道的整体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其一:狭隘的选材将囿限频道视野,无法实现与其他区域的新闻联动;其二:区域内有限的新闻资源难以填充专业频道所需的24小时全天候的报道量,高重播率和重复性新闻难免会造成观众忠诚度的降低;其三:地域化的行政管理、市场分布和文化积淀也可能对新闻频道的公共职能产生制约作用等。如前文所述,地域化的新闻可以在频道整体节目构建中起到勾连承转的重要作用,而非核心内容。

另外,从目前国内比较初级的受众构成而言,区域性新闻频道市场细分的实现境况并未好过其他专业性频道,相反,如何通过播出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以尽可能地整合起多样化的观众群反倒成为广东新闻频道的生存大计,广东新闻频道除了要承受央视新闻频道的强大压力之外,还受到内地政策等种种规制,不能将新闻如同凤凰卫视那般进行全透明、全方位、少限制地进行报道,在如斯收视角力时确实很难占据明显优势。

新闻时事节目供求尽管在广东城域略显饱和,但无论播出还是收视比重均有上升,而在广州地区仍显供不应求,广东新闻频道在近两年竞争力呈现先升后跌的态势,王牌节目虽有所下跌,但仍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就达成目标而言,新闻内容在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是稀缺资源,关键是如何更好的获取、加工信息,并能根据观众偏好,以不同的方式满足受众需求。除了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实现平台搭建外,把握电视新闻变革的新趋势,借助现有资源,拓宽思路,从栏目包装、风格定位、新闻资源的深挖掘、新媒体的利用等等方面加以探索,制定精准的战略规划,才是当务之急。

二、当前电视新闻变革领域八大趋势

1.新闻执政理念引入

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导致社会新闻舆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也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执政环境下的新闻环境:传统主流媒体的弱化与市场化媒体的兴起和传统新闻价值让位于新闻的生产价值。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党和政府该如何进行信息沟通、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的“软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维护社会稳定有序这一“硬目标”的完成。

源于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的“新闻执政”理念今年愈加受到国内业界的关注。新闻执政即政府的媒体战略就是要求提高政府的议程设置能力。当中要求新闻发言人和政府主管官员应该通晓新闻发展规律,具备新闻记者的视野,用记者的新闻眼光审视政府的工作程序。在当今国内外复杂的条件下,政府与管辖媒体亟须将“宣传”变为“新闻”,把信息变为“新闻”。政府的执政战略与媒体战略密不可分,是在同一战车。彼此都要学会把政治价值变成新闻价值,把政府工作变成新闻工作的一部分。媒体战略不是短期的危机应对策略,而是政府的长期的新闻政策。这方面,助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民生新闻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和借鉴意义,也理所当然的是其得力助手与有益补充。

2.新闻资源增值利用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明确的条件下,广电产业链模式也须由重节目播出的梭状结构向现代企业的哑铃结构转变,重视节目的研发和市场营销,切实发挥好广东电视台整合新闻资源的优势,形成“共享模式”。

广东新闻频道目前亟须成功整合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栏目《社会纵横》、王牌新闻节目《630新闻》《今日关注》等频道资源优势,扩大频道与节目的影响力。另外采用多形式的新闻报道,专题片、MV、纪录片等,提供电视周报、周刊以及短信平台,通过多形式、多平台的既有新闻资源,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让新闻资源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增值和利用,为媒体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如《正点报道》对整个广东新闻频道版面以正点进行划分,采用一个大编辑部的做法,把最新最快的新闻送达给观众,起到对新闻资源整合和流通的最大化利用。

未来的竞争是资源和品牌的竞争。在丰富和完善新闻品类、扩大新闻资源优势的同时,多样的进基层、进社区的宣传活动也能增进和牢固观众的忠诚度,联系双方的情感,加强新闻频道资源的品牌化,在营造宣传效果的同时,也给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留下足够的空间。

有限的新闻资源争夺不是坏事,相反,从深度和广度上的有益开发和增值利用有助避免重复题材的报道疲态,也更易吸引观众的收视兴趣,引起相关政府部门重视。对于业界也将是推动新闻改革的积极力量,呈现百花争艳的大新闻视角,避开无序、失衡、盲目的弊端,给观众更多更全面的资讯享受,让新闻更具看点,使媒体更具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

3.新闻第三落点开发

媒体言论化、评论化的趋势,在我国新闻业界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显现和认同。接近现场,已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优势所在,第一落点要求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永远是稀缺资源。在新闻第二落点的深入性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当下,能否拥有独到的视角解读和发散性思维——作为新闻事件报道之外的第三落点的开发和利用,深加工新闻产品,从而链接新闻舆论场成为媒体间角逐的新关键。

当代新闻节目之争已经从新闻源的争夺发展到了新闻解释权的竞争。在新闻资源共享模式越来越成熟的今天,立意高端的新闻选题逐渐集中,对新闻解读能力的比拼越来越激烈。媒体报道新闻事件,不仅仅是要把事实摆出来,还要通过正向舆论的生成来引导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既要化解矛盾又要稳定民心,做到为政府和百姓“双服务”。

4.新闻舆论场空间大

中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过渡期的过程中,社会在从无序走向有序,每一个公众都有对思想的极大渴求,对世界发展的逻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评议,这种情况介于自由型社会和封闭型社会之间,而在这过程当中,若能建立具有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舆论引导,更能抓住受众对于媒体的选择忠诚度。

作为强势的主流媒体平台,电视媒体营造的新闻“舆论场”比其他意识形态更直接、更广泛地影响着政府活动、群众情绪和社会舆论。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已经并正在改写着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广东新闻频道以主流媒体的形象,若能从基本事实的认定到价值判断、乃至话语方式角度入手,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呼吁民众的理性表达、有序参与社会生活,疏通和激活民意传达的舆论机制,将大大有利于减少社会舆论的对抗性,增强广东新闻频道本身的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焕发频道本身民生新闻节目的可持续性生命力和活力,从而增加广阔的可拓展的空间。

5.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从央视的节目改版到地方台的新闻栏目开办,业务创新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主要方面。对具体的电视新闻频道而言,节目集群化无疑成为新闻频道改革的重要选择。集群化是指强化每一类节目的浓度和各类节目之间的关联度,使栏目之间在内涵逻辑上具有黏合性。

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致力追求直播的常态化,发挥新闻中心的直播力量强、频道版面比较多的优势,对重大的国内外重要新闻以及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央视新闻频道也曾经试行过的24小时全天候直播方案,把原本凌晨1点到6点的5个小时录播节目变为直播,打通《新闻直播间》,每小时内直播20分钟的新闻,实现了全天候直播的目标,不但保证观众迅速得到最新资讯的同时也扩大了频道自身的影响力。

除新闻节目流程外,新闻本身内容和评论的突破也值得一提。广东新闻频道在新闻业务上的拓展,也是更好地为其品牌化频道服务。在新闻评论上,频道新闻的代言人即拥有一位受观众青睐、有思辨性的主持人必不可少。可见,无论从硬件上或是软件上,都必须将新闻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在遵循新闻本质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对受众需求的尊重,引领社会的舆论。

6.传播技术的新作为

电视因其媒体特有的属性,自出现之时就承担着新闻信息的采集、制作、发布的职能,离开了“新闻”的主线,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将大大地弱化。新闻节目的创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和配合,这不仅需要密切管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对新技术、新设备做出准确的判断,更是具有前瞻性的新闻理念的提升。

原先的电视新闻制播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广电发展的需求,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要求新闻内容要以多角度立体化呈现,从新闻报道角度,广电要利用网站、BBS、微博等增强自身舆论引导力,扩大意见领袖影响力。从另外一个角度,广电影响覆盖面的扩大还取决于下一代电视网络NGB的发展,所以广电可利用三网融合契机,将全国的传统电视内容资源整合,形成海量信息的搜集、发布、交易平台。

在电视新闻内容创新的引导下,2011年3月22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简称CCBN)上,山东电视齐鲁频道携带着全新打造的“新闻云系统”成为焦点。“新闻云系统”是齐鲁频道新闻立台理念下的技术创新产物,将采集前端、制作终端、播出平台进行有机组合,将分散化的工作内容集成到一处完成,缩短制作时间,提高新闻时效性。

2012年8月,由江苏有线自主研发的三网融合业务“云媒体电视”在南京使用,呈现给用户不再是单一的频道播放,而是交互式彩蛋,近百种业务纳入其中,增强用户看电视时的自主选择权。

“新闻云系统”的出现是对现有新闻采集、制作、播出各环节流程的一次系统再造,提升新闻的生产效率和时效性,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新闻业务的无缝对接,方便了日常新闻直播,在新闻内容方面,云终端实现了新闻素材资源共享,对新闻内容生产有所帮助,将“新闻零时差”的梦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虽已新技术平台为依托,是寻求技术革新的一种有益尝试,更是对新闻生产力的一种深度挖掘,必将推动电视新闻行业制作模式的重大变革。

7.民生新闻需要“长尾”

民生新闻是地面频道在舆论引领和议程设置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一地鸡毛的小民生向关注时代焦点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大民生转变是出路。民生新闻的力量源泉在于“长尾”——民众的力量。为此,必须善用互联网,打造高效的消息、载体和意见渠道,从而汇聚成民生新闻的蓝海。

广东新闻频道的《今日关注》需要坚定锁定与人民生活、生存、生计息息相关的事件,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全方位体察民情,关心民生,反映民意,谋好民利,顺应民心,把电视新闻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中,内容涵盖政经新闻、事件新闻、百姓投诉、实用资讯等,满足受众使用与满足的收视心理需求,将报道理念融入伸张社会正义、倡导人文精神,用专注的目光和真诚的心态去纪录、报道百姓的生活,不仅赢得观众,更赢得市场。

但当下电视民生新闻仍存在两大问题:(www.xing528.com)

其一、同质化诟病亟待解决 重复琐碎应精化

民生新闻同质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频道或节目间的同质化,如同一新闻在同一地区不同频道或节目之间的重复。如2012年12月21日中《新闻最前线》和《今日关注》中都播出汕头内衣厂发生火灾、佛山专盗厂房的盗窃团伙被抓、广州网上车管所开通、汕头潮南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等新闻,虽然受地域和新闻源的限制,但对同一新闻的重复报道肯定会让受众失去对新闻的新鲜感,造成收视疲劳,也造成新闻和人力双重资源的浪费。二是新闻题材的重复,一档民生新闻节目每日报道的新闻题材都差不多,或者不同档节目选取题材类似,整体表现为所选新闻题材过窄,如买卖双方纠纷、小区垃圾、车祸与盗抢等报道屡见不鲜,失去了新闻价值的取舍意义。

其二、过度包装应避免 收视率不是核武器

民生新闻的过度包装主要体现在娱乐化倾向的包装过度化。部分民生新闻节目从采编到播报暗含一种竞相“戏说”的滥用娱乐元素倾向,过度重视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对新闻内容把握容易偏离轨道,造成庸俗化的后果。好的民生新闻应该在绿色收视率的背景下,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切实抓住本地受众的收视心理,贴近群众生活,并代表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成为百姓生活的正向指引者,绝非唯“注意力资源”是从的附庸者。

总而言之,民生新闻工作者还需要提升新闻视野,只有立意高远,才能走得长远。切忌盲目为了加重“新闻立台”的份量,故意拼凑琐碎重复的新闻来延长节目时间,降低节目品质,须知,精益求精才是硬道理,民生新闻才能向着法治社会公共领域需要的公共新闻升华。

8.网络信息的微创新

若说web1.0时代是单向传播时代,那2.0时代则给予网民充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在互动中创造更多内容。从传播模式上来说,网民由单纯的“读”向“写”最终到“共同建设”的方向发展。至2011年,一系列以“微”字眼构成的传播现象在传播界定义为“微传播”。备受推崇的微博,其用户数呈爆发式增长。从2010年底的6311万到2011年上半年的1.95亿,增幅高达208.9%,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也从13.8%迅速提升到40.2%。

面对这种挑战,电视媒体应以开放的姿态,在技术和新闻资源共享方面与新媒体展开多方位合作,主动推进媒介融合,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借由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借力微博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关注、跟进、还原、解析并评论网络微信息引发的新闻事件,进而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2011年1月1日,由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和搜狐微博共同研发的《夜宴微波炉》正式播出。作为《新闻夜宴》的周末版,《夜宴微波炉》延续了《新闻夜宴》“提供公共平台、展示多维视角、主张多元争鸣”的特色,更加突出了“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无缝对接”“微博达人与评论专家的平等对话”,是国内首档跨媒体融合的电视——微博新闻节目。节目形式采取一方面,分演播室的嘉宾通过搜狐微博与演播室现场3位主持人同步参与节目;另一方面,网友可以在微博上在线收看同步播放的节目,并可以通过微博和3位实名在线的主持人互动。除此之外,主持人和嘉宾评论的同时,微博网友的评论同步接入电视屏幕,给观众提供一个在看新闻事件,听新闻观点的同时发表观点的途径。

三、新闻频道新规划及应对措施

新闻、时事节目市场为兵家必争之地,要杀出重围必要有其特色之处,一如凤凰资讯台、CCTV新闻频道及广州新闻频道在内容和板块上的差异和独特之处。当中须明确市场定位,细化目标受众,还应在节目类型和内容上尽量避免同质化,让播出形式上多作变化,对新闻事件作深度挖掘,提炼独特的观点和视点。另外,新闻直播的常态化、主持人品牌的打造也都有利于频道形象的提升。

对新闻频道进一步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1.应时而变,科学定位

促进新闻传媒的转型升级,不局限于某一频道、某一媒体为本身的赶超对象,而是遵循新闻发展规律,力求达到与自身地位与影响相匹配的业绩,这是新闻频道最基本的发展落点;而发挥独特优势,借助区域经济实力和改革发展动力,实现赶超目标和事业腾飞,则是既定的追寻目标。因而频道的基本定位应是:

新闻执政大平台——“宣传”变为“新闻”

在当今国内外复杂的条件下,政府与管辖媒体亟须将“宣传”变为“新闻”,把信息变为“新闻”,运用媒体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执政者的方阵、决策、路线等。政府要学会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落后思维转变为善用媒体,主动给媒体“喂料”,借助媒体的力量办有助于推动工作、造福人民的实事。新闻媒体与政府在政务新闻的发布中应该是互动的,政府的“新闻”意识结合媒体的新闻专业性,共同做好政务新闻的“把关人”。

另一方面,构筑在社会真实,把握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新闻媒体从遵循“社会效果论”的角度意欲曝光的话,也定要考虑到稳定与秩序的社会效果,考虑到是否有利于执政的大局。法治社会最重要的一环是依法治权,新闻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应当是文明和法治社会的基本政治构架之一。

广东新闻频道《新闻最前线》等品牌新闻栏目应把在定位上加大力度,着重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民生新闻的落脚点上,增加新闻的报道形式和与民众沟通交流的渠道:在现有的微博、热线电话等沟通基础上,开展线下新闻节目主持人品牌宣传活动,增进民众与新闻频道的亲近感,嫁接起民众与政府信息之间有效沟通的窗口;也或者可以在一些民生类报道节目中增加现场及场外观众通过电话连线、短信参与、官网提问等不同渠道进行提问、参与的环节,充分调动起“民生新闻为人民”的特点,将民生新闻的价值最大化,让广东新闻频道真正成为政府执政的得力助手和有益补充。

内容服务主渠道——资讯大宗客户

作为专业的新闻频道,首先要有充裕新闻量的支撑。据统计,目前地域性新闻频道每天的新闻首播量一般在150条到200条左右。据了解,央视新闻频道自从2009年改版以来,每天的新闻首播量达到800条左右,在这一数字的背后,是1300多人的央视新闻中心采编团队,以及遍布全国的新闻供稿网络。而凤凰资讯台每天的新闻首播量为300多条,采编团队只有3百人。显然,对于资源有限的广东新闻频道来说,凤凰资讯台更具借鉴意义。当中的撒手锏就是各种新闻资源的整合,虽然是简单的读报、读网、读微博、读短信,却不是简单的转载,而是将所有媒体视作新闻来源,立足广东自己的地域定位,进行新闻线索的二度开发,在扩充资讯源的同时,扩充内容的深度性和广度。

加快内容融合,提高新闻质量。在全省21个地、市范围新闻内容的整合和利用方面,广东新闻频道具有广州新闻频道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广东新闻频道必须巩固这一优势,优化和扩大内容生产,搞好节目内容创新,真正做到省内外新闻资源的“内容为王”。加快内容交互融合,是扩大新闻节目规模化效应、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的一项重要途径。当中必须加强资源整合,打破彼此封闭局面,让沟通的渠道畅通,由封闭式办新闻变为开放式办新闻,真正做到新闻内容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广东早晨》可以将清新、明亮的早晨生活气息作为基调,把一天中最实用、最有用的信息告知观众,例如实时的交通信息,可派现场记者进行连线,告知即将出行的观众哪些路段较为拥挤、哪些出行交通工具较为方便等;当天公布既定的文化演出、节庆盛典及天气状况等生活信息,都是《广东早晨》应注重报道的方面。第二板块得对前一天重要新闻做个整理和浓缩,而不应原样照搬之前的新闻画面和说辞,而是结合早晨这一特定的时间段,增加生活味更浓的新闻解说词和报道词,调动起观众观看新闻时的新鲜感,即使是昨日已经看过的新闻,也应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正点新闻》可以报道及时、快速的实时信息新闻速递,进行版块联动,将深层次的新闻报道和解读放置在《新闻最前线》或《今日关注》等纵向新闻栏目中,不仅增加新闻栏目之间的联动性,也可让观众从接受新闻信息的及时性和深入性两方面一网打尽。从信息采集者变为汇聚、整合和解释信息的“信息节点”、“信息解读者”,把汇集信息包装成适合电视媒体的产品,不仅可以相对降低成本,也可以获得集约效应,打造区域内交互媒体的融合新闻品牌。

价值观点供应商——立稳前沿视角

当新闻竞争进入全媒体的时代,过去“抢新闻”的做法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在不再纠缠于“独家新闻”的情结后,电视新闻节目须积极利用独特优势,提出引导舆论的观点才能真正承担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升新闻的公信力。当中,尽快拥有专家思想库以及一批能充当社会意见领袖的时事评论员成为当务之急。

新闻资讯类节目完善的基础上,加大深度,善于发掘与整合新闻资源是专业新闻频道吸引观众的杀手锏,凤凰卫视《时事开讲》《有报天天读》,央视新闻的《新闻1+1》《环球视线》等都在频道社会责任的体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年度湖北卫视借鉴深圳台经验开办的《长江新闻号》有立马见功之效,其中多有启发意义。

毕竟,要增加新闻观点的深度和思辨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事情,广东新闻频道不妨在第一阶段增加邀请省内外及业内外专家进行访谈的节目形式,从专业角度多进行新闻、政策等解读,先巩固一部分受众群;第二阶段可以推出广东新闻频道自己权威的新闻评论员。这是与第一阶段互相融合的,毕竟孤掌难鸣,倘若一位有思维、有深度的新闻评论员能从“民生新闻为人民”的角度出发,提出民众喜闻乐见、代表民众观点的声音和节目现场业界专家的观点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可大大增强节目的可看性,也是将广东新闻频道进行品牌化运作必经的过程,在扩大和巩固现有的观众群方面,可谓上策。

电视新闻难就难在深入和独到,因为新闻是需要咀嚼的。在无限追求时效性的今天,电视新闻有时需要把新闻放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去衡量,在一定时间跨度之后,经过了积淀与反思之后,某些新闻还能够让观众记住,愿意去点击重看一遍并在观众之间进行讨论和辩论,才能真正体现出新闻最大的存在价值。

社情民意舆论场——勇抢第三落点

如前所述,新闻资源可以认为是非稀缺的,但独到视角的解读才是真正稀缺,当下对新闻解读能力的比拼却越来越激烈,同时媒体还肩负引导舆论的责任,既要化解矛盾又要稳定民心。在信息高度开放、大众与信息传播愈来愈具能动性的时期,各种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受众的判断则往往受限于信息碎片化带来的片面性,或是不当言论的引导,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作为权威的大众传播平台,有责任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公信力,为受众提供独到的观点和言论,在舆论场的平台上有所作为。

民生新闻是社会舆情的一个主要来源和落脚点,广东新闻频道关注民生,舆论引导的手段也呈丰富态势,将更多的镜头面向基层群众,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靓女帮》《民生热线》,以及《新闻最前线》《今日关注》都能够以地域性的民生新闻为侧重。为避免琐碎与皮毛,借助“走、转、改”的东风,在注重“三贴近”的报道要求下,不妨可以在品牌新闻栏目中设置一个个小单元,通过对特色单元版块的报道,深入挖掘广东人文历史方面的信息,将观众的生活、热爱故乡的感情紧密联系起来,增强节目的文化含量,着力提升媒介主流价值观以及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民生新闻实现从市民意识到公民意识的升华。

另外,社情民意的舆论场体现在节目形态中,即深度报道、观点撞击与权威点评等,集中资源打造几个独立栏目,必然能提高频道整体的影响力,《前线调查》的开播是良好开端,对频道的整体版块配置看,还需要更多类型的“舆论场”,覆盖多时段,形成深度报道的集群效应。

2.顺势而为,打造板块

电视传播本来是线性传播,要想留住观众,整体化编排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同质化、结构松散、类型单一、不讲究技巧,则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也就失去了电视编排的“整体美”,省级地面频道“全新闻化”的整体编排,以强化新闻频道的整体概念,在全国也并不多见。2013年,广东新闻频道可以在以建立“全力打造全天候新闻频道”的定位基础上,顺势而为,融合新闻版块,按照上午、中午、晚间三档时间点形成联动的新闻版块联动效应,力求做到有机结合,层层递进,全天钩联,强化新闻频道的整体性。

从新闻频道的受众来说,获取资讯是第一需求,收看专业新闻频道,习惯上是最大可能接触到新鲜资讯或新闻热点深度报道,希望即看即有,只有这样,观众的注意力才能够被轻易吸引,在足够内容的支撑下,新闻频道大板块的编排模式恰恰能够有效提高俘获观众注意力的概率。

将上午的《广东早晨》、午间长达30分钟的《正点报道》、晚间的《新闻最前线》钩连起来,实现全天新闻互相关联,层层深入,必须注重新闻报道视角的区别化和多面性,让观众看完《广东早晨》就期待午间的《正点报道》,看完《正点报道》就想更深入了解其他角度的声音,观看晚间的《新闻最前线》的这种感觉,做到这种联动,不妨可以在新闻报道词中增加衔接语,类似“在晚间的《新闻最前线》中,记者将深入……,倾听……声音,为观众进一步解读……现象带给民众生活怎样的改变”等,吸引观众在3个时间段守候在电视机旁。

另外,在加强新闻时效性方面,利用新闻滚动实现突发事件和最新消息的随时插入,同时打造并保持直播平台的持续开放,做到重大或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迅速调整编排顺序,随时进入新闻现场或实现最新消息及时播报,搭建能满足超长时段现场直播和现场直播常态化的开放性直播平台。在汶川地震报道期间,CCTV新闻即确立了“窗口永远不关、主播随时在线、主编动态组版、新闻实时播发”的直播平台建构原则,以增强对重大或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能力。在今年的十八大报道更是显现出其平台的优势。

广东新闻频道集群化——即大板块的编排,必然需要加大投入,丰富节目内容,保证节目质量。而依靠滚动或重复资讯并不能牢牢留住观众,还是需要用深度报道充实时段,有条件的话,以新闻纪实为特点的纪录片时段充盈其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何况广东还有定时定期的国家级的纪录片大会支撑,这也是一个有极具开发价值的独特资源。

3.受众为王,调适版面

受众需求情况是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个关键因素。受众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一是新鲜的、有趣的新闻;二是和自己有利害关系、或能引起自己心理共鸣的新闻。将“新闻立台”为宗旨的广东新闻频道,除日常新闻节目流程外,新闻本身内容和评论的突破也值得一提。广东新闻频道在娱乐资讯新闻方面的空白是一块可挖掘和利用的宝地,经过精准的收视市场调研和对手分析,能够将娱乐新闻纳入到新闻报道的日常播报体系,也是对娱乐新闻回归新闻序列这一新闻本质和传播规律,以及受众需求的尊重。

广东新闻频道坐拥天时地利人和,能够也必须与新闻中心进行全省甚至是全国新闻资源的共享。广东,尤其是广州又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口流动性密集的受众市场,以《新闻最前线》和《今日关注》主打的民生新闻无疑奠定新闻频道基石的作用,但若能不局限于此,做到扩充视野,眼界开放,适时精选并加入各省民众共同关注的天下要闻版,突破眼皮下的视区盲点,会汇聚受众长尾而集大成;同时若能再从细节出发,给新闻中主持人的解说旁白也配以同步字幕,更易让外来市民增加亲切感,加深印象和方便不懂粤语的外地人士收看。

此外,以“新闻快报”的形式设立间隔的《正点报道》在用时分配上或多或少,短至5分钟,长至25分钟,难成固定模式和栏目品牌化印象。在设置新闻快报的基础上,进行频道化的运营方式,淡化各时段、各栏目之间的内容定位与形式风格,形成一种适应突发新闻插播和焦点新闻深入追踪的播出机制与通道。如此这般,易于统一的频道包装、无缝的时段连接、流畅的节目编排、合理的内容顺承,体现广东新闻频道的整体运作思想,这对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今后的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融合媒体,借力微博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与飞速进步,互联网早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必要渠道。众多国际知名电视媒体纷纷把目光瞄向新媒体传播,并将其视为重点发展对象,通过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和独特优势来扩大电视节目和新闻信息的全球化传播,尤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新媒体的优势不言则明,若搭配传统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深入性更会产生最优化的传播效果。

由此,广东新闻频道不妨利用微博的信息源和话题度,重兵打造相关新媒体互动的舆论导向板块,结合权威舆论引导者的角度、展示多维视角、达到多元争鸣的后续效果。充分利用微博热议的话题或人物做客某档栏目,改变原先单一的传授播出模式,实现微博、演播室无缝对接的形式,网友可以在微博上在线收看同步播放的节目,并可以通过微博和在线的演播室主持人、微博在线主持人进行互动。除此之外,主持人和嘉宾评论的同时,微博网友的评论还可同步接入电视屏幕,给观众提供一个在看新闻事件,听新闻观点的同时发表观点的途径。

须知,广东新闻频道虽然拥有以自己电视新闻栏目为名称的官方微博,但在现今栏目官方微博丛生的境地,如果官方微博的开通仅限制在寻找新闻线索,作为一个爆料平台的功能定位的话尚显不足,倘若能和微博在技术和内容双方面进行融合,在微博上直播电视节目,将微博技术和讨论话题引进节目现场,这种融合不仅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思维——把电视节目送到受众更喜欢的微博渠道上,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5.整合资源,协同创新

从信息源的获取上,新闻频道与新闻中心的合并,客观上对资源优化、整合起到较大推动作用,这也是新闻频道在省内新闻竞争中的独到优势,目前,新闻频道在整合全省及国内外电视新闻资源的基础上,与全省21个地级市各新闻门户及网站携手合作,立足广东,覆盖全省,联动港澳,连线全国,为打造一个以新闻资讯实时化、新闻直播常态化、新闻专题精品化、视野全球化,以高密度播出为特色的全省电视新闻大平台提供了必要条件。

广东新闻频道以“新闻立台”定位和运作时应具有“大新闻”的理念,发挥整合新闻资源,打破中心与频道、栏目与栏目各自为阵的格局,进行大频道化的统筹运作,实现资源共享与活用。

“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他民生服务类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构形式。广东新闻频道应继续强化“本土性”、“贴近性”路线,以广东本地的民生新闻为主,兼顾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开辟专门的国际新闻版块,补充自身不足的新闻条线,如娱乐新闻、新闻纪实片等,加强新闻的深度报道和评论,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点评和分析,从新闻的纵向性和横向性扩充受众的接受面和理解面,进行新闻资讯的大整合,充实新闻频道,逐步确立新闻频道的“新闻性”、“专业性”的特点。

此外,在现有的品牌栏目《新闻最前线》《今日关注》等报道中,也应避免报道角度单一化、内容同质化的现象。遵循民生节目的特性,重视传受互动环节的设置,不仅重视现场报道和场外连线报道等,也可增加对当日重要新闻的整合评论的份量,注重拓展深度报道。鉴于省广播已与南方报业集团有合作先例,新闻频道的新闻资源开掘方面,是可考虑与羊晚集团的合作尝试,后者文化味更浓,更有合作的层次与档次。

6.技术革命,云产新闻

随着技术革命推动,全媒体时代日益临近,新媒体技术和传播特性势必影响着传统媒介的市场格局和传播形态,新闻频道需要顺势而为,善于借用新技术、新的传播规律,积极走向媒介融合,才能使“新闻立台”成为现实,新媒体的互动、个体化都将渗透到新闻媒介运作的各个环节,微薄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云媒体”也正在被传统媒介加以利用。

广东新闻频道毕竟综合实力有限,对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水平难以与央视相颉颃,但不妨尝试地方间的联合直播,变个别行动力为集体竞争力。这对在广东的某一社会现象或政策实施,与其他省市的实践情况或现象进行对比报道,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即使无法实现及时地与其他台进行合作,也可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外围了解,从而促进广东本省相关部门对社情民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作出相应的有效反馈,充当好政府与人民间的沟通桥梁。

另外,新闻的云生产,也是从技术层面上实现了新闻业务的无缝对接。借鉴齐鲁电视台打造的“新闻云系统”让云产新闻变为可能,即将新闻的采集前端、制作终端、播出平台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一体化的新闻直播系统。这些终端曾经分别需要在不同地方、时间完成的工作,不必再分别进行处理。这些终端的独立运作使得节目制作时间前移,新闻从采集处理到播出的时间更短,新闻时效性进一步提高。

“云新闻”虽说是技术层面的考量,需要新闻中心甚至播控中心相关工程人员和科室的联合开发,但也提供给业界一个清晰的方向,云技术的新闻传播革命不仅方便了日常新闻直播,在新闻内容方面,云终端实现了新闻素材资源共享,对新闻内容生产有所帮助。新年伊始,引入新媒体技术也非常有必要地提到广东台整体的发展规划纲要之内。

7.流程再造,功夫诗外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广东新闻频道必须创新观念,将扁平化管理与品牌战略的实施相结合,树立频道品牌,积极参与竞争。

在品牌塑造上,为了扩大频道影响力,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从塑造品牌栏目、品牌主持人等多方面入手,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提升频道知名度和美誉度。新闻频道2013年活动推广计划,包括进基层、进社区、进采集的收视取样地区,通过落地活动,密切与观众的情感联系,内容丰富,包括:

新闻频道社区行:全年组织10场以上走进广州各大社区的活动,拉近与广州市民的距离,增进与忠实观众的交流与互动,密切双方的情感联系。

新闻频道市县行:每个季度在全省的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等市县组织一场大型的推介宣传活动,推广宣传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和品牌栏目。

组织开展新闻频道“爱心直通车”大型公益活动。这是是一档创新型慈善栏目,借由“超市”这一形式将慈善具象化、生活化、日常化。从一袋米、一桶油的基本生活需求,到一栋房的修葺、一座操场的搭建,再到学费、食宿费的募集,根据受助对象的实际所需,将所有物品和信息陈列在超市内,呼吁爱心观众顾客购买,再送货到受助对象手中,实现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预计通过这一大型公益活动,树立新闻频道的良好形象,传递频道核心价值观。

推广活动的有效性需事先评估,纵观全年计划,推广与公益活动的结合是亮点,因频道公益性和活动性质的高度契合,活动的顺利举办,必然对频道形象提升大有好处,因此,在宣传推广中,寻求双方结合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主持人的地位在新闻频道越来越重要,大多数栏目实行主持人主播制,这是与国际电视播出惯例接轨的一个举措,新闻频道的主持人正在逐渐告别过去呆板的播报方式,改为以轻松、生活化的形式娓娓道来,处于与观众一道见证历史的位置之上,这样更易于获得观众的交流感和认同感,主持人的风格特性也日渐多元化,高知名度的主持人往往不仅能代表一个栏目的形象,更有观众将频道定位加诸其身。

栏目和频道的包装以前不被重视,这几年各家电视台才逐渐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要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记住栏目和频道,就要依靠统一又有美感的频道包装,包装效果对受众的认知有着直观的影响。

当然,功夫在诗外,还应包括人才引进、在岗培训、管理优化、薪酬激励等重要环节的改善。因为“给平台是最大信任、给机会是最大激励”的从业境界,最终还是需要科学发展的理念支撑,需要求真务实的作风保证,需要和谐有序的体制给力。

8.目标管理,标杆树旗

电视新闻节目中,栏目团队的工作任务提倡“标杆管理”,将工作内容细化成模块的方方面面,从各种维度将每个衡量标准设定出一个行业内的No.1,向行业第一看齐,进行内外部资源协同整合,实施标准化管理。将实现“将新闻频道打造成华南地区最强的新闻资讯频道”目标过程中的努力,细化在日常的管理之中。

这种“标杆管理”制度有利于栏目工作人员在选题策划、拍摄采访等各方面都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毕竟依照工作流程所进行的记者、编辑等专业化分工,虽然有利于提高熟练程度,但单调重复的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感,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没有进取心。如果能适度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流程,每个人都能独立学习和领悟新工作,其满足感的增强对节目本身的创新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与收视率挂钩的考核模式本是台或频道用来考核节目和制片人的常见方式,而节目内部成员的考核仅与节目考核指标间接挂钩。如今,像沈阳电视台《直播生活》节目的直播间外,张贴着节目每天的收视数据表,每条内容起始后一秒、终止前一秒的收视率,期间的涨跌点数和平均收视率都一目了然,这些都会计入记者的绩效考核分值。从目前考核评价体系已从客观收视、数量衡定发展到主客观结合、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衍进,因此,新闻频道的绩效考核或许还可考虑补上专家定期评估和获取其它媒介渠道(包括新媒体)社会舆论集中反映的一环,也许这才会显得更加公平和客观。

结 语

起点决定落点,主流媒介应因尽责而主流,因经营而赢利,因管理而发展,因战略而成功,因文化而卓越。

2013年,新闻频道通过战略的重新定位,理顺发展思路,以大板块格局的打造、频道品牌的包装推广、新媒体技术的助力等作为变革的出发点,能否实现破局,还需要紧紧围绕着“将新闻频道打造成华南地区最强的新闻资讯频道”的目标,在现有资源配置条件下稳扎稳打,逐步从外部层面的提升达到内涵层面的升华。运作层面来看,2013年作为走出困局的起点,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挑战,变革难免带来阵痛,应该暂时抛弃收视率波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重在核心竞争力的逐步提升,最终实现由量而质的转变。

希望最终还是留给有准备有理想有责任心的进取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