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揭示:教育原理中的关键因素

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揭示:教育原理中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从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和主体上充分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关怀和支持,倾听教师的心声,使评价更多地成为平等对话和沟通理解的过程。总体而言,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态度是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时代性,体现价值观,体现孩子的需要。

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揭示:教育原理中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评价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看待教师,怎么看待教师的工作。要从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和主体上充分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关怀和支持,倾听教师的心声,使评价更多地成为平等对话和沟通理解的过程。总体而言,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3]

(一)教学态度的评价

一个对教学负责、以身作则,在教学中能发挥民主精神,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师肯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态度是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教师的教学态度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等相关资料能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一种希望和爱心,对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和开展有一种激情,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积极关注,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总是朋友式的,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等。

(二)教学方法的评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教师应该树立的关于教学方法的理念,也是我们评价教师教学方法掌握情况的一个标准。一个教师应该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如教授法、谈话法、作业法等,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又应该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所需的能力。在教学中能转变学生陈旧的完全接受式学习,始终提倡以教师指导与启发之下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参与学习,经常带领孩子深入生活,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体会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时代性,体现价值观,体现孩子的需要。评价教学方法最大的原则就是实效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科学性人文性相结合,儿童性和易接受性相结合。也就是说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选用,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实惠”。

(三)教学组织安排的评价

教学组织安排的基本要求: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讲有练,组织严密,能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实时调整教学计划。这是任何一位普通的教师基本的素质。我们在评价教师的时候,关键要看教师对教学组织的时效性、自然融洽性和可调整性。所谓时效性就是教师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组织最有效的探究活动;所谓自然融洽性就是在抓住知识主线的时候,要使教学各个环节形成一个自然流畅的衔接链;所谓可调整性就是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实际状况适时进行调整、重组优化设计教学计划,便于更好地组织下一层次的教学。教师必须善于组织教学活动,能够驾驭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参与者的老师必须能够在具有变化因素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课堂教学组织才是最有效的。

(四)教学语言的评价

教师教学语言可谓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见“千秋”。但教学语言也有它的基本要求:准确、清晰、逻辑性强、形象生动。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沟通的桥梁,运用得好可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老师的语言有一种磁性,能够深深吸引着听课的学生,这种效果来自哪里呢?首先,教师教学语言必须在知识传授上要表达准确,逻辑性强,不可犯科学性错误。其次,教学语言要吐字清晰,形象生动,让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可。再次,教学语言还要有一定的幽默,这样更能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学语言的得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最后,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人来说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种说话的技巧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要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来力争取得最好的效果。所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抓住“准确、清晰、有效、有序、幽默、语感、技巧”等方面来参照评价。

(五)课堂教态的评价

教师的教态很重要,除了一般形象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教态要符合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教态就像是课堂教学的调控器,得体的教态亲切、庄重、自然,有一种亲和力。不矫揉造作,不夸张,用教师特有的魅力感染学生,以自己最好的教态帮助学生找到上进的信心,用无形的亲和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拉起信任的纽带。

(六)专业技能的评价

专业技术对于专任教师来讲显得很重要,因为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所以,评价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很有必要。比如:数学的作图运算能力;政治的正确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语的语音语调及口头表达能力;语文的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数理化的实践操作能力;音体美的专业技巧和示范能力;等等。(www.xing528.com)

(七)应变能力的评价

教师的应变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能力,而是教师教育观念、常识、教学经验及多种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与从容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教师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具有能动性、发展性、独特性等特点[14],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很多的偶然性的突发事件,这时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来化解课堂上出现的不良状况,维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甚至能够利用突发事件来达成更好的教育与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板书时,由于一时疏忽,写了错字、漏写了字或计算错误,如果是教师先发现的,要引导学生仔细看,找到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巧妙地说:老师是故意的,就是想看看同学们学习上细心不细心。如果是学生先发现的,教师也可以这么说,然后给予学生表扬:对,学习上就要这么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比教师慌乱地擦掉再补上要好得多,一来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二来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把写错的字或计算的错误作为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识别和纠正。

(八)教学手段的评价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由于时代在不断进步,所以教学手段的革新也是与日俱进。对于教学手段的运用其基本要求是恰当、规范,高效。现在由于多媒体的普及,我们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时应能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尽可能发挥它的作用。在操作的时候要力求规范,同时讲究高效,不摆花架子。在评价的时候主要看它的实效性怎样,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它应有的功效。同时其他的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也要看它能否发挥应有的功效。

(九)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计划。评价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问题:(1)老师准备教什么和学生准备学什么;(2)老师将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和学生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3)为确保教学的高效,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措施和策略有哪些,学生如何完成学习任务,采取哪些学习方式和方法;(4)老师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自评和他评;(5)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表8-1 某小学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续表:

注:90分以上为优秀,89~80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