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管演奏指导:布隆斯《大管第一协奏曲》Op.5

大管演奏指导:布隆斯《大管第一协奏曲》Op.5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933年以他的《大管第一协奏曲》作为毕业作品,并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进行了此作品的首次演出。《大管第一协奏曲》为布隆斯为大管所作的第一首大管协奏曲,创作于1933年的苏联,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萧条蔓延全球,受社会动荡的影响,作品体现出种种不安情绪以及不和谐音响。

大管演奏指导:布隆斯《大管第一协奏曲》Op.5

维克多·布隆斯(Victoe Bruns 1904-1996)德国作曲家、大管演奏家。曾在柏林国家管弦乐团、列宁格勒国立歌剧芭蕾舞剧院乐团、柏林人民歌剧院乐团演奏大管。作为作曲家,他的芭蕾舞剧以及大管协奏曲奏鸣曲广为人知。布隆斯出生于德国靠近圣彼得堡的奥利拉(Ollila现属于芬兰)。在一个德国的学校他首次通过钢琴课接触到音乐,而后在短暂的技术大学学习后进入彼得格勒国家音乐学院(后来的列宁格勒州立音乐学院)学习,1924-1927年在此师从Alexander Vasilyev学习大管演奏,1927-1931年跟随Vladimir Shcherbakov学习作曲。在1933年以他的《大管第一协奏曲》作为毕业作品,并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进行了此作品的首次演出。在1927-1938年,布隆斯在列宁格勒歌剧院管弦乐团担任第二大管演奏员,当他被驱逐出苏联回到德国时,在1940-1944年之间在柏林福尔索普的乐团担任同样的位置。后来被征召入伍并被当时的苏联政府囚禁,在1945年12月回到柏林。

《大管第一协奏曲》为布隆斯为大管所作的第一首大管协奏曲,创作于1933年的苏联,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萧条蔓延全球,受社会动荡的影响,作品体现出种种不安情绪以及不和谐音响。

《大管第一协奏曲》

谱例5.4:布隆斯《大管第一协奏曲》第一页

谱例5.5:布隆斯《大管第一协奏曲》第二页

谱例5.6:布隆斯《大管第一协奏曲》第三页(www.xing528.com)

谱例5.7:布隆斯《大管第一协奏曲》第四页

谱例5.8:布隆斯《大管第一协奏曲》第五页

谱例5.9:布隆斯《大管第一协奏曲》第六页

作品开头的乐队部分是由不和谐的和弦组成的引子,随后密集重复的三和弦给人带来一种类似京剧锣鼓点子的效果,与大管独奏配合起来就像京剧中紧打慢唱的感觉。大管独奏旋律一开始就在高音区,在肯定的两个吐音中引入旋律,后面则都以在高音区连贯的音形成乐句,不和谐的和声,节拍有变拍子,织体上使用了分解三和弦伴奏以及级进式的低声部。第5-33小节换气位置选择没有和声可以参考,但乐句动机上还是有明显的再现,因此在第13小节第一拍与第二拍之间作为第一个换气位置较为合适。第19小节复附点G音之后可以换气。第23小节第四拍之前是旋律走向的转折点也应划分乐句,换气。在第28小节第二拍与第三拍之间也应当换分乐句。第28-29小节构成了一个大三和弦的上行分解和弦,并在此处渐强,因此合适作为换气位置,并且最后进行到小字2组降D的高音区结束乐段。后半部分的三连音断奏让整体第一部分音乐节奏紧密,情绪上较为紧张。

乐曲的第二部分旋律是在C大调中进行的,速度比第一部分稍微要慢一些,旋律上也更加活泼俏皮,其明朗的一面展露出来。节拍方面4/4、5/4、2/4拍交替使用,密集的十六分音符都是以2拍为单位连续下行,而从第113-117小节节奏型一直在重复使用,旋律音高呈向上趋势,推动旋律到高潮。而后更慢速度的乐段带来深沉感,使人感到不安。第157小节进入低音区的节拍动机再现,第234小节进入到华彩部分。从第261小节开始使用了第二部分的旋律主题,但是转到了F大调上。第288小节开始反拍子的节奏感让人仿佛听到战争的声音,连续的半音阶上行出现,让乐曲再次充满紧张感。在第330小节短暂的欢快主题再现后整曲在快速的6连音中辉煌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