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

探讨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部分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上已走入了误区。一般的音乐课堂教学都是由多项教学内容构成的综合课。据调查,“单一欣赏型”的音乐课,也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之一。单一欣赏型的产生主要是教师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目标不甚清楚,一见教材中有音乐欣赏的内容,就将其用整堂课单独上欣赏课,并上得十分专业。

探讨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

由于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片面理解,乃至对音乐艺术其特征的错误理解,出现了各种各样有悖于音乐欣赏教学规律的现象,造成了教学效果差,并产生了不良后果:一是使学生失去了获得音乐艺术实践能力的最佳启蒙时机;二是延误了学生音乐艺术实践能力最佳发展时期。由于音乐艺术学习有其本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错过了最佳启蒙时机和最佳发展时期,会造成一批原本爱好音乐的学生的终身遗憾。一部分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上已走入了误区。

1.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因为音响在时间中展开,因此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艺术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惯于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尽管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但是它是诉之于流动的音响中,依靠于听觉来感受的特殊艺术形象。这种形象是非视觉性的,也是非语义的音乐是由音响通过听觉产生联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而音乐在流动的音响中以音的高度、长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和织体等表现手段、才能塑出艺术形象。由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是非语义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比较间接,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那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音乐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诚然,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是艺术,语言也是一种音响,但是,语言仍然不能替代音乐,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而音乐艺术的某种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长篇大论用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形成语言替代型的原因较为复杂,有的教师具有很好的条件,如:文学底子好、语言表达能力强,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师在忽视了音乐的非语意性的前提下,常常会形成一种习惯,即:以语言替代音乐。(www.xing528.com)

2.单一欣赏型

“单一欣赏型”,即教师找来了许多音响资料,整堂音乐课用以音乐欣赏的单一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不符合普通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原则。一般的音乐课堂教学都是由多项教学内容构成的综合课。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构。根据上述原则,“单一欣赏课”课型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发展,“单一欣赏课型”使学生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学生常说的“我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据调查,“单一欣赏型”的音乐课,也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之一。当然,其中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如过多地强调音乐的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学生喜欢音乐课的原因,但是,这种心理疲劳和兴趣抵制肯定是单一欣赏课型所造成的。单一欣赏型的产生主要是教师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目标不甚清楚,一见教材中有音乐欣赏的内容,就将其用整堂课单独上欣赏课,并上得十分专业。此外,有些教师是因为不具备音乐教师的全面能力结构,如自己在音乐专业上有多方面的能力缺陷,于是,采取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扬长避短”的课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