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编辑手记》:精品图书的主体策划与思考

《总编辑手记》:精品图书的主体策划与思考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一书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后,作为本书的策划人和责任编辑,我体验到了一种精致文化洗礼后的高洁。这部著作首次对中国东南区域的文化经济展开全景式的论述。《透视中国东南》的策划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从策划到成书历经四年,从作者方面说可谓厚积薄发,从出版社方面说可谓精益求精。

《总编辑手记》:精品图书的主体策划与思考

《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一书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后,作为本书的策划人和责任编辑,我体验到了一种精致文化洗礼后的高洁

这部著作的策划最初始于1999年底。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依托学校的学科人才优势,组织一批有特色、高水平、高质量,又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精品,这始终是出版社在实施图书精品战略过程中十分关注的事情。通过反复研究论证,我决定从文学科入手,策划一部学术大书,作为实施精品战略的切入点。长期以来,中国东南部就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这一现象有其特殊的人文土壤,同时,中国东南的人文精神又是与发达的经济相关联的。中国东南区域文化经济所特有的内在结构、发展动因和互动关系,产生了具有独特的社会景观的东南现象。通过与专家反复探讨,我对中国东南现象作了定位,从而形成了这一以经济为主线,论述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特质的选题。选题确定之后,我约请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支平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詹石窗教授担任本书的主编。主编组织了历史、经济、哲学、文学等学科的学者担任撰稿人,他们都是我国在中国东南区域文化经济各个专题上具有深入研究的教授、博士,学术基础深厚,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作者队伍。

本书选题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十五”国家重点图书选题。在主编的组织下,各位作者深入研究,精心写作,历时一年多写出初稿。主编又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对初稿进行审读和统稿。其后主编和作者对书稿又作了认真的修改,以非常严谨的态度进行研究和写作。书稿交出版社后,出版社立即请有关专家审稿,责任编辑和校对人员对书稿作了细致的编辑加工和校对,美术编辑和技术编辑为书稿的成书付出了创造性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打磨,可以说《透视中国东南》是一部选题意义重大、内容上乘、制作精致的鸿篇巨制、图书精品,受到了学术界、出版界的瞩目,认为本书堪称传世之作。《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中新社等近百家媒体发表了本书的出版消息。《中国出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图书评论》等十多家重要报刊发表了评论文章。

这部著作首次对中国东南区域的文化经济展开全景式的论述。解剖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内在结构,揭示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发展动因,阐发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互动关系,全方位地勾画出中国东南部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轨迹,挖掘出隐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内蕴。学界同行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清华大学历史系系主任李伯重教授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对于中国东南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史研究固然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本书可以说是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地论述这一区域文化经济结构特征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周桂钿教授认为,过去虽有大地域的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从文化经济角度系统研究一个大区域的。本书是在许多具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研究,符合综合创新的思路。这种整合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地区性的文化经济的研究,对华侨华人商贸经济,对海峡两岸的文化联系,对地区性文化经济的开发,甚至对世界上所有地区性的文化经济研究与开发,都可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江太新研究员认为,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论述东南文化经济的学术专著。结构新颖,资料翔实,理论上多有创新。无论在内在质量上,或是外在装潢设计上,都达到高标准,是一部难得的好书。(www.xing528.com)

在《透视中国东南》一书首发式上,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颇有感受地说:“在《透视中国东南》的出版过程中,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不同高校(或研究单位)的学者,为了同一个研究课题,走到一起来了。这是一次研究力量的成功整合,它的合作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将因此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综合项目的研究,各学科的学者必须破除门户之见,以宏阔的心态形成合力,才能创造出大气的作品。出版社正可以通过设计选题来起到凝聚作者和整合研究成果的作用,从而产生传世之作。《透视中国东南》的策划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从策划到成书历经四年,从作者方面说可谓厚积薄发,从出版社方面说可谓精益求精。可以说,这部学术巨著是出版人与学者互动与创造的产物,它是精品学术图书出版方式创新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